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4896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属于食用菌储藏设备技术领域。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包括保温箱、移动架存放框,保温箱顶壁连接有冷气接入口和气体发生器,保温箱和移动架内壁均设置有稳定机构,存放框底部连接有底座,存放框通过底座连接于稳定机构输入端,稳定机构包括四组弹性组件和四组卡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壳体和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壳体连接于移动架内壁,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分别连接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食用菌区别冷库中其他产品的储存环境,并且能防止过高堆放产生的倾倒以及转运的颠簸造成的食用菌相互挤压造成的损伤。的损伤。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储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食用菌采收后,扔保持着机体的活性,进行呼吸作用,导致褐变、菌病伸长、变色软化,水分损失萎缩、腐败,风味与质地等品质下降等,为了能够通过延长食用菌的贮藏时间,来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通常通过冷库进行保鲜。
[0003]但是现有的食用菌储藏保鲜装置在取货和存放时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冷库中,从而将空气中的细菌和空气带入冷库中,降低了食用菌的储藏时间,当冷库较大并且存放其他冷藏产品时,由于各种产品的最佳冷藏温度不同,且食用菌种类较多,每种食用菌的最佳冷藏温度也并不相同,因此可能导致食用菌冷藏时间不理想,产生变质导致经济损失;食用菌本身较为脆弱,在储存中常常是堆落较高的进行摆放,在转移位置的时储存箱发生晃动,进而极易倾斜掉落,导致食用菌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来改进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与冷库中其他产品混合冷藏会导致储存效果差,且食用菌堆积过高容易倾斜掉落和食用菌之间相互挤压导致食用菌损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包括保温箱、移动架存放框,所述保温箱内壁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输出端连接于移动架外壁,所述保温箱顶壁连接有冷气接入口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冷气接入口和气体发生器均与保温箱内部相连通,所述保温箱和移动架内壁均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存放框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存放框通过底座连接于稳定机构输入端,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四组弹性组件和四组卡紧组件,四组所述卡紧组件分别连接于连接于四组弹性组件输出端,四组所述弹性组件均包括壳体、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所述壳体连接于移动架内壁,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分别连接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壁,所述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内壁均设置有齿板,两组所述齿板均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滑动杆底壁连接有稳定弹簧,所述稳定弹簧远离第一滑动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动杆底壁,所述第一滑动杆顶壁连接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顶壁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动杆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内壁,所述第二滑动杆穿过载物板并向上延伸,所述载物板底壁连接有第三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杆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底壁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与卡紧组件相配合,所述底座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第二滑动杆延伸端相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卡紧座,所述卡紧座连接于载物板顶壁,所述卡紧座内部中空,所述卡紧座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紧杆和两组卡紧杆,所述压紧杆底壁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壁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于卡紧座底壁。
[0009]优选的,所述压紧杆和限位块均与两组卡紧杆相配合,所述第四滑槽内壁开设有卡紧槽,所述卡紧槽与卡紧杆相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臂、第五滑槽和滑动块,所述第五滑槽开设于保温箱底壁,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五滑槽内壁,所述滑动块远离保温箱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移动架外壁,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于保温箱内壁,所述转动臂远离保温箱的一端连接于移动架外壁,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两组。
[0011]优选的,所述保温箱内壁连接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与移动架相配合,所述保温箱侧壁连接有手动排水管,所述存放框侧壁均匀开设有通气槽,所述移动架外壁连接有拉动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保温箱和移动架底壁分别连接有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所述保温箱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二移动轮相配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通过在保温箱和移动架内壁设置弹性组件,并将存放框放置于弹性组件输入端,可以通过稳定弹簧吸能减轻搬运时和转运颠簸时的震动从而减轻对食用菌的损伤,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滑动杆和限位槽配合辅助存放框的稳定。
[0015]2、该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通过在弹性组件输入端设置卡紧组件配合底座底壁的第五滑槽和卡紧槽,配合弹性组件可以在存放框放入时进行自动卡紧,有效防止存放框偏移晃动,从而保证食用菌不会过多的进行晃动从而产生相互的挤压产生的损伤。
[0016]3、该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通过设置冷气接入口和气体发生器,可以对保温箱内部的温度进行单独控制,方便区别于冷库温度,气体发生器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有效抑制食用菌的呼吸作用,有效增加储存时间。
[00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便于食用菌区别冷库中其他产品的储存环境,并且能防止过高堆放产生的倾倒以及转运的颠簸造成的食用菌相互挤压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图5中A部分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弹性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弹性组件剖面结构
示意图二;
[0026]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的卡紧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保温箱;101、接入口;102、气体发生器;103、手动排水管;104、第一移动轮;105、密封层;106、第五滑槽;107、滑动块;108、凹槽;109、转动臂;2、移动架;201、拉动把手;202、第二移动轮;203、存放框;204、底座;205、第四滑槽;206、限位槽;207、卡紧槽;208、通气槽;3、壳体;301、第一滑动杆;302、第二滑动杆;303、稳定弹簧;304、齿轮;305、载物板;306、第三滑槽;307、卡紧座;308、压紧杆;309、卡紧杆;310、限位块;31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包括保温箱(1)、移动架(2)存放框(20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1)内壁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输出端连接于移动架(2)外壁,所述保温箱(1)顶壁连接有冷气接入口(101)和气体发生器(102),所述冷气接入口(101)和气体发生器(102)均与保温箱(1)内部相连通,所述保温箱(1)和移动架(2)内壁均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存放框(203)底部连接有底座(204),所述存放框(203)通过底座(204)连接于稳定机构输入端,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四组弹性组件和四组卡紧组件,四组所述卡紧组件分别连接于连接于四组弹性组件输出端,四组所述弹性组件均包括壳体(3)、第一滑动杆(301)和第二滑动杆(302),所述壳体(3)连接于移动架(2)内壁,所述壳体(3)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动杆(301)和第二滑动杆(302)分别连接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壁,所述壳体(3)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304),所述第一滑动杆(301)和第二滑动杆(302)内壁均设置有齿板,两组所述齿板均与齿轮(304)相啮合,所述第一滑动杆(301)底壁连接有稳定弹簧(303),所述稳定弹簧(303)远离第一滑动杆(30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动杆(302)底壁,所述第一滑动杆(301)顶壁连接有载物板(305),所述载物板(305)顶壁开设有第三滑槽(306),所述第二滑动杆(302)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306)内壁,所述第二滑动杆(302)穿过载物板(305)并向上延伸,所述载物板(305)底壁连接有第三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杆(302)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地下冷藏库用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4)底壁开设有第四滑槽(205),所述第四滑槽(205)与卡紧组件相配合,所述底座(204)侧壁开设有限位槽(206),所述限位槽(206)与第二滑动杆(302)延伸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仁张琳戴布亭李积福王学祯王红鹃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