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连友专利>正文

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54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包括锁库、锁体、锁舌和把手,所述锁库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舌孔,所述锁体由锁前板、锁后板以及安装在二者之间的锁框共同形成,所述把手有两个,两个所述把手之间由方杆连接,把手通过方杆横向滑动安装在锁前板和锁后板上的滑动槽内,方杆的中段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插杆,所述锁体内横向滑动安装有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所述锁框的一侧开设有与锁舌对应的通孔供锁舌穿出锁体之外,所述插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锁舌的第一插孔内以及第二锁舌上的第二插孔内,所述锁框与锁舌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锁舌压出锁体之外的弹簧,所述锁体上的第一轴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所述锁体上的第一轴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所述锁体上的第一轴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锁体,具体是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

技术介绍

[0002]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就出现了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0003]18世纪英国人专利技术了凸轮转片锁,19世纪欧洲人借鉴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改制出滑动转片锁。
[0004]1848年美国人专利技术了弹子锁,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了几百万种。
[0005]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各种各样的电子锁进入了市场。
[0006]然而,锁与开锁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占过上风。制锁人与开锁匠的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智慧的斗争已持续了几十年。"较量"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把门的"铁将军"是挂锁,开锁匠只需出动一根小钢丝,便轻松得手,不过那时也并没有多少人会来动这门的心思。
[0007]“万能钥匙”从欧洲陆续传入我国称之为“技术性开启”,在某种条件下,使用铁丝、铁片、齿模等众多拨动工具,利用一些很普通的机械力学原理,运用巧力拨动锁芯实施非破坏性、无明显痕迹开锁,使作为锁的“盾”的功能丧失殆尽。
[0008]在当今社会“没有我打不开的锁。”并非惯偷狂言,机械锁在惯偷里不屑一顾,而现今的高智能化“解码器”、“破码机”不需要任何技术、技巧,只需通电产生高频振动即可随意开锁,更为方便、快捷。
[0009]目前,市场上很多国内外的锁具,实际上不具备真正的防盗功能,不是惯偷高明,而是一般锁具技术原理太过简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新时代提出了锁具必须革命的迫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包括锁库、锁体、锁舌和把手,所述锁库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舌孔,所述锁体由锁前板、锁后板以及安装在二者之间的锁框共同形成,所述把手有两个,两个所述把手之间由方杆连接,把手通过方杆横向滑动安装在锁前板和锁后板上的滑动槽内,方杆的中段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插杆,所述锁体内横向滑动安装有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所述锁框的一侧开设有与锁舌对应的通孔供锁舌穿出锁体之外,所述插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锁舌的第一插孔内以及第二锁舌上的第二插孔内,所述锁框与锁舌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锁舌压出锁体之外的弹簧,所述锁体上的第一轴孔内螺纹
连接有螺纹轴,所述锁体上的第二轴孔内活动穿设有光杆轴,螺纹轴和光杆轴的两端均穿出锁体之外并固定安装有标识盘,所述螺纹轴和光杆轴分别贴近在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上,两个所述锁舌上均安装有凸台,所述螺纹轴的周侧开设有供对应凸台穿过的第一穿槽,所述光杆轴的周侧开设有供对应凸台穿过的第二穿槽。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库的前端沿前后向滑动安装有前端板,所述锁体的前端面上具有与所述锁舌孔连通并供所述锁舌穿过的锁舌让位槽,所述前端板与锁体之间设置有离合件。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端板的背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柱,所述锁库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柱穿过的导向穿孔。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合件包括栓柱和限位块,所述栓柱沿前后向滑动穿设在所述前端板上,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栓柱的后端,所述锁库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孔。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栓柱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拉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实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两个锁舌联动滑移,并在锁舌上设置凸台,且在锁体上螺纹转动安装有螺纹轴以及活动穿设有光杆轴,并在两个轴上分别设置有供凸台穿过的穿槽,从而实现无钥匙开启功能,并大幅度降低锁体被盗开的可能性,提高锁体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十二生肖无钥匙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十二生肖无钥匙锁中轴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十二生肖无钥匙锁中锁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锁库1、前端板2、栓柱3、锁舌孔4、标识盘5、锁框6、第一插孔7、凸台8、螺纹轴9、第一锁舌10、弹簧11、第二锁舌12、第二插孔13、光杆轴14、锁前板15、限位块16、锁后板17、第一轴孔18、滑动槽19、第二轴孔20、把手21、方杆22、插杆23、第一穿槽24、第二穿槽25、锁舌让位槽26、导向穿孔27、导向柱28、限位孔2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4]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包括锁库1、锁体、锁舌和把手21,锁库1安装在门框上,锁体安装在门上,所述锁库1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舌孔4,所述锁体由锁前板15、锁后板17以及安装在二者之间的锁框6共同形成,所述把手21有两个,两个所述把手21之间由方杆22连接,把手21通过方杆22横向滑动安装在锁前板15和锁后板17上的滑动槽19内,方杆22的中段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插杆23,所述锁体内横向滑动安装有第一锁舌10和第二锁舌12,所述锁框6的一侧开设有与锁舌对应的通孔供锁舌穿出锁体之外,所述插杆23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锁舌10的第一插孔7内以及第二锁舌12上的第二插孔13内,当横向推动把手21时,通过插杆23带动两个锁舌伸出或缩回锁体
内,所述锁框6与锁舌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锁舌压出锁体之外的弹簧11,所述锁体上的第一轴孔18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轴9,所述锁体上的第二轴孔20内活动穿设有光杆轴14,螺纹轴9和光杆轴14的两端均穿出锁体之外并固定安装有标识盘5,标识盘5的表面呈圆周状并雕刻有十二生肖的标识,每个十二生肖标识对应的扇形区域的边缘处还雕刻有十五个形状图案,从而起到标识盘5转动位置的标识作用,所述螺纹轴9和光杆轴14分别贴近在第一锁舌10和第二锁舌12上,两个所述锁舌上均安装有凸台8,所述螺纹轴9的周侧开设有供对应凸台8穿过的第一穿槽24,所述光杆轴14的周侧开设有供对应凸台8穿过的第二穿槽25。标识盘5对应的某个图案对应开锁位置,即两上穿槽与凸台8对应以使凸台8穿过穿槽,此时,锁舌为活动状态,即可达到开锁或上锁的目的,需要提醒的是,光杆轴14为活动穿设在锁体上,即光杆轴14为可转动和抽拉两个动作状态,即在校准第二穿槽25时,不仅要调整光杆轴14的转动位置,还需要调整其轴向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加开锁难度。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两个锁舌处于联动状态,即两个锁舌上的两个穿槽要同时对应凸台8位置以使锁舌活动,从而降低锁体被盗开的可能性,就本实施例而言,每个标识盘5转动一圈即有180个位置元素,两个标识盘5同时找准位置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二生肖无钥匙锁,包括锁库、锁体、锁舌和把手,所述锁库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舌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由锁前板、锁后板以及安装在二者之间的锁框共同形成,所述把手有两个,两个所述把手之间由方杆连接,把手通过方杆横向滑动安装在锁前板和锁后板上的滑动槽内,方杆的中段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插杆,所述锁体内横向滑动安装有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所述锁框的一侧开设有与锁舌对应的通孔供锁舌穿出锁体之外,所述插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锁舌的第一插孔内以及第二锁舌上的第二插孔内,所述锁框与锁舌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锁舌压出锁体之外的弹簧,所述锁体上的第一轴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所述锁体上的第二轴孔内活动穿设有光杆轴,螺纹轴和光杆轴的两端均穿出锁体之外并固定安装有标识盘,所述螺纹轴和光杆轴分别贴近在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上,两个所述锁舌上均安装有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连友邓森刘善华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邓连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