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22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移动机器人为运输工具,通过抓手的开闭,以及控制部的移动和转动操作,使得抓手能够以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拾取,能够应对不同的交通锥倾倒状况,将占道倒地的交通锥拾取后,搬运到施工位置,保障布控有效完整、提高占道施工安全性。移动机器人可代替危险路段人工扶正倒锥的现状,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员的作业风险性及相应的人力成本,通过弧面的开设使得上下两个弧面对交通锥加持后,交通锥能够被夹持在两个弧面的内弧最外端,使得交通锥的夹持位置固定,通过在弧面加设的突出部,使得弧面具有齿状的结构,能够对交通锥进行咬合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交通锥形状。形状。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施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公路、高速的快速发展,交通锥作为公路、高速等日常养护工具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为保障占道施工、车辆故障维护等部分路段封闭管制交通,即在施工区域外放置交通锥等标志,警示引导车辆通行。根据各地相关政策法规,占道施工时须布设交通锥警示过往车辆,交通锥易受气流等因素影响倒地,破坏施工区布控的完整性,造成占道施工安全隐患,且交通锥种类和形状繁多,且在倾倒后本身的倾倒角度和姿势也是状态繁多,使得非人工的扶正作业困难重重,为此提出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
[0005]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器人,所述移动机器人上表面固定安装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内壁设置有弧面,且所述弧面为上下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弧面内壁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突出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本专利技术以移动机器人为运输工具,通过固定部的开闭,以及控制部的移动和转动操作,使得固定部能够以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拾取,能够应对不同的交通锥倾倒状况,将占道倒地的交通锥拾取后,搬运到施工位置,保障布控有效完整、提高占道施工安全性。所述移动机器人可代替危险路段人工扶正倒锥的现状,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员的作业风险性及相应的人力成本,通过弧面的开设使得上下两个弧面对交通锥加持后,交通锥能够被夹持在两个弧面的内弧最外端,使得交通锥的夹持位置固定,通过在弧面加设的突出部,使得弧面具有齿状的结构,能够对交通锥进行咬合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交通锥形状。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机器人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电连接移动机器人和控制部。
[000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蓄电池分别对移动机器人和蓄电池进行供电,使得本装置能够降低对电缆的依赖,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和移动范围,不同增大了本装置在户外的持续待机时间,方便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工作。
[001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部包括:旋转机构、传动壳和夹紧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器人上表面,所述旋转机构左端与传动壳右端相连接,所述传动壳内壁固定连接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左端与固定部右端相连接。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加设的旋转机构,可进行角度的转换,能够让固定部以更加合适的角度接触外部倾倒的交通锥,以便增大固定部对交通锥的抓取成功率,加设传动壳可进行上下的高度移动,带动固定部进行不同高度的移动,方便对较高的交通锥进行竖直放置。
[001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壳下表面开设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贴合第一电动推杆移动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器人上表面。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可对传动壳进行向上顶出,以便固定部进行交通锥的向上竖立,通过固定槽对第一电动推杆的插接固定,使得传动壳在正常的放置中更加稳定,避免固定部与外部平面产生刮碰,保护了固定部不被意外损坏。
[001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右侧壁固定安装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输入轮,所述固定座左端转动安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侧壁安装皮带轮套接传动带与所述输入轮相连接,所述传动轴左侧壁固定连接传动壳右侧壁。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带动输入轮,以及借助传动轴上固定的皮带轮和传动带,带动传动轴转动,并进一步带动传动壳和固定部产生角度移动。
[001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座右侧壁滑动连接导向座,所述固定座右侧壁固定安装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贴合导向座内壁对固定座进行支撑。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导向座和固定座的滑动导向,使得传动壳和固定部的上下移动更加稳定和准确,避免夹持的交通锥底面不能与外部平面贴合,加设限位块,对固定座在导向座内部的滑动进行限制,使得固定座的移动高度具有极限,避免过高的位置对交通锥造成损坏。
[001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壳内壁,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移动端转动连接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侧壁转动连接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侧壁分别转动连接传动壳。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对传动板的移动,并配合连接轴,使得固定部能够进行自行的开闭操作,增大了装置内部的自主程度。
[002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右侧壁固定连接传动壳内壁,所述上固定部右侧壁固定连接传动板左侧壁。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本固定部分为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通过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反复开闭运动可对交通锥产生夹持和松脱落出,上固定部有传动板进行转动,通过上固定部的打开,使得下固定部能够更好地插入进交通锥与外部的接触平面,能够更好地对交通锥进行抓取。
[002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机器人上表面右端固定安装收纳箱。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加设收纳箱以便进行交通锥的收纳,使得装置携带的交通锥数量更多,能够移动更加复杂的交通状况。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壳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动推杆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抓手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0]1移动机器人、2收纳箱、3旋转机构、301固定座、302电机、303输入轮、304传动轴、305限位块、306支撑管、307条形孔、308导向座、4传动壳、401固定槽、402第一电动推杆、5夹紧机构、501第二电动推杆、502传动板、503连接轴、504退位孔、6抓手、601上抓手、602下抓手、7弧面、8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器人(1),所述移动机器人(1)上表面固定安装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上设置有固定部(6),所述固定部(6)内壁设置有弧面(7),且所述弧面(7)为上下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弧面(7)内壁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突出部(8),至少两个所述突出部(8)适于联动固定部(6)固定交通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电连接移动机器人(1)和控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旋转机构(3)、传动壳(4)和夹紧机构(5),所述旋转机构(3)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器人(1)上表面,所述旋转机构(3)左端与传动壳(4)右端相连接,所述传动壳(4)内壁固定连接夹紧机构(5),所述夹紧机构(5)左端与固定部(6)右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4)下表面开设固定槽(401),所述固定槽(401)内壁贴合第一电动推杆(402)移动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0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器人(1)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通锥倒锥复位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固定座(301),所述固定座(301)右侧壁固定安装电机(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颖许永吉林航池传树江梦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智能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