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422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它包括两者彼此对应的上、下触头,上触头固定在用于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联结的第二导电杆上,下触头固定在第一导电杆的前端上,第一导电杆的后端枢置在一个固定于断路器基座上的支架上,特点是:在所述的导电组件上并且大体上对应于下触头的前端延设有一用于接应来自于下触头的触头表面的电弧并且将所接应的电弧转移的引弧部件。优点:当上、下触头斥开时,不仅可以使所产生的电弧迅速拉长,利用增长的电弧电压抵消电源电压,达到限制短路电流增长的效果,而且还能将下触头的触头表面上的电弧由引弧部件迅速转移,避免电弧在下触头燃烧,从而得以保障断路器具有良好的开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特别是限流式低压断路器的触 头系统,属于低压电器
技术背景断路器所担当的职责是分断和接通电路,特别是在电路发生异常时起切 断电源的作用,以保护线路和设备。断路器的分断和接通是通过触头对即上 触头和下触头之间的分离和接触来实现的。在触头分离切断电路的过程中, 触头之间必然会产生电弧,由于电弧具有数千摄氏度的高温,因此电弧的弧 根能否从触头上迅速转移,不仅决定了断路器的分断(也称开断)能力高低, 而且也决定了触头的使用寿命。图1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普通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下触头1固定安装在第一导电杆2上,第一导电杆2与导电组件8构成为一体,上触头3固 定安装在第二导电杆4上,并且第二导电杆4通过第一转轴41与断路器的操 作机构转轴5联结,可在操作机构转轴5的带动下使上触头3与下触头1接 触或分离。当上触头3朝向由图中第一箭头6a的方向打开时,电弧7虽然能 以图中用第二箭头6b示意的方向从下触头l上转移,但是,由于固定有下触 头1的第一导电杆2是与导电组件8构成为一体的,即第一导电杆2是静态 的,下触头1亦然。因此,这种结构不具备使电弧7迅速拉长的效果,从而 不能充分利用增长的电弧电压去抵消电源电压,以达到限制短路电流增长的 效果,不利于断路器开断能力的提高。图2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高分断能力的限流式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为了利用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力迅速拉长电弧,将固定下触头1的第一导电 杆2用第二转轴21枢置在一个固定于在断路器基座10上的支架81上,并且保持与导电组件8电联结,上触头3固定在第二导电杆4上,第二导电杆4 通过第一转轴41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5联结,可在操作机构转轴5的带 动下使上触头3与下触头1接触或分离。这种结构的触头系统在开断短路电 流时,上、下触头3、 1可同时被电动力F斥开。具体是上触头3向第一箭 头6a所示的方向运动,而下触头l则向第三箭头6c所示的方向运动,使上、 下触头3、 1在斥开时所产生的电弧7在朝着由第二箭头6b所示的吹弧方向 转移的同时迅速拉长,利用增长的电弧电压抵消电源电压,达到限制短路电 流增长的效果,使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有所提高。图2所示的触头系统存在有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那就是将下 触头1设计成可动结构,对于拉长电弧较为有利;所谓的失彼,那就是无法 使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也即下触头工作面上的电弧7迅速转移,电弧7自产 生至熄灭始终在下触头1燃烧,于是, 一方面会降低下触头1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会引起灭弧室内金属蒸汽浓度升高而反过来对断路器的开断能力的 进一步提高构成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在上、下触头斥幵时,既可有利于电弧迅速 拉长,又可使下触头的触头表面的电弧迅速转移而藉以保障断路器具有良好 的开断能力的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它包括两 者彼此对应的上、下触头,上触头固定在用于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联结 的第二导电杆上,下触头固定在第一导电杆的前端上,第一导电杆的后端枢置在一个固定于断路器基座上的支架上,特点是在所述的导电组件上并且 大体上对应于下触头的前端延设有一用于接应来自于下触头的触头表面的电 弧并且将所接应的电弧转移的弓I弧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弧部件的材料为软磁材料,引弧部件的上邻构成有一用于为来自于下触头的触头表面的电弧提供通道的 跑弧面,当断路器处于分闸和合闸位置时,所述的下触头的触头表面高于所 述的跑弧面,而当下触头受外力作用改变平衡位置时,下触头的触头表面与 所述的跑弧面趋于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跑弧面是倾斜的,所述的倾 斜的倾斜方向朝向下触头。在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跑弧面的下方开设有槽。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槽位于跑弧面的下方的居中 部位。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杆的后端通过第二 转轴与支架的上部枢接,第一导电杆的前端的上表面构成有一引弧面,并且, 第一导电杆的偏后端通过电连结件与导电组件电连结,所述的支架的下部与 断路器基座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弧面是倾斜的。 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连结件为导线。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线为导电金属丝编织 软线。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由于将第一导电杆与固定在基座上的 支架枢接,并且在导电组件上在对应于下触头的前端设置有引弧部件,因此, 当上、下触头斥开时,不仅可以使所产生的电弧迅速拉长,利用增长的电弧 电压抵消电源电压,达到限制短路电流增长的效果,而且还能将下触头的触 头表面上的电弧由引弧部件迅速转移,避免电弧在下触头燃烧,从而得以保 障断路器具有良好的开断能力。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举及的已有技术中的普通断路器的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例举的已有技术中的高分断能力的限流式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触头系统配置在低压断路器上的剖视图。 图6本专利技术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见图3,下触头1通常以优选为焊接的方式焊固在第一导电杆2的前 端的上表面,下触头1所面向上触头3的表面为触头表面11,业界还习惯称 该触头表面11为触头工作面,第一导电杆2的后端通过第二转轴21枢置在 对应于导电组件8尾端的支架81的上部。如果称第一导电杆2与支架81相 枢接的后端为定位端,那么,固设有下触头1的第一导电杆2的前端则可称 为自由端。由图见,在第一导电杆2的前端上表面还加工有一引弧面22,该 引弧面22是倾斜的,倾斜方向朝向下面将要阐述的引弧部件9的跑弧面91。 第一导电杆2的偏后端采用电连结件23与导电组件8实现电连结。在本实施 例中,使用导电金属丝编织软线作为导线,更具体地讲由该导线作为电连接 件23,用焊接或其它类似的固定方式将导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杆2的偏后端 或称尾部固定,而导线的另一端与导电组件8的尾部固定。上面提到的其它 类似的固定方式例如螺钉连结或铆接。为了使第一导电杆2在撤出外力后回 复到平衡位置,与已有技术无别地在第一导电杆2与支架81之间设有弹性元 件24,弹性元件24既可以是扭簧,也可以是压簧,本实施例择用扭簧,将扭 簧的两端分别定位在第一导电杆2和支架81上。上面提到的支架81固定在 限流式低压断路器的断路器基座10上(图5和图6示)。上触头3同样以优选为焊接的方式焊固于第二导电杆4的前端,上触头 3的触头表面是与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11对应的,第二导电杆4的后端通过 第一转轴41枢置在结构与已有技术无别的具有高分断能力的限流式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5上。上面多次提到的导电组件8实质上为一电联结板,其前端的接线端头82 用于与电源电路电连接,导电组件8的整体形状趋于Z字形,材质为导电金 属如铜。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要点,在导电组件8并且在对应于下触头1的前端固设有一个用于接应来自于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它包括两者彼此对应的上、下触头(3、1),上触头(3)固定在用于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5)联结的第二导电杆(4)上,下触头(1)固定在第一导电杆(2)的前端上,第一导电杆(2)的后端枢置在一个固定于断路器基座(10)上的支架(8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导电组件(8)上并且大体上对应于下触头(1)的前端延设有一用于接应来自于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11)的电弧并且将所接应的电弧转移的引弧部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它包括两者彼此对应的上、下触头(3、1),上触头(3)固定在用于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5)联结的第二导电杆(4)上,下触头(1)固定在第一导电杆(2)的前端上,第一导电杆(2)的后端枢置在一个固定于断路器基座(10)上的支架(8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导电组件(8)上并且大体上对应于下触头(1)的前端延设有一用于接应来自于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11)的电弧并且将所接应的电弧转移的引弧部件(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引弧部件(9)的材料为软磁材料,引弧部件(9)的上部构成有一用于为来 自于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11)的电弧提供通道的跑弧面(91),当断路 器处于分闸和合闸位置时,所述的下触头(1)的触头表面(11)高于所述的跑 弧面(91),而当下触头(l)受外力作用改变平衡位置时,下触头(l)的触头表 面(11)与所述的跑弧面(91)趋于对应。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断路器的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武王铖王云峰管瑞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