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054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包括底盘、电气系统、液压系统、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推土组件和起重组件,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控制推土组件和起重组件动作,底盘包括左履带架、右履带架、车架、平衡梁、垫块结构和销轴,平衡梁两端分别连接左履带架和右履带架;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车架以一定角度固定连接平衡梁两端,使推土组件位于最大仰角位置;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车架与平衡梁悬挂连接,使左履带架和右履带架相对车架能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吊管机底盘刚性连接方式造成的功能单一受限,无法满足客户对多工况需求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吊管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属于管道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国家管网建设将再次进入高峰期,给我们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一机多能方面需求显著增多,管道施工时首先进行扫线清障,此时用到较多的设备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然后是布管、对口,此时用到最多的设备是吊管机,因此很多用户提出在吊管机基础上增加推土机功能,扫线清障时当推土机用,布管、对口时当吊管机用,大大提升现有吊管机的施工范围及使用经济性。
[0003]目前吊管机底盘车架和横梁多采用刚性连接方式,保证了履带与底面的有效接触,摩擦力大,停机平稳,适合于吊管作业,但此种连接方式越障能力弱,不适宜进行复杂地况的推土作业。因此,现有多功能吊管机仅用于短程推土作业,或直接只使用吊管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吊管机的全部功能。此外,在安装过程中推土组件的推铲动臂铰点和起重组件的左、右平台会发生干涉;推土和起重模式下各有一套操控系统,成本大且不利于操纵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以及安装在底盘(1)上的推土组件和起重组件,所述底盘(1)包括左履带架(26)、右履带架(27)、车架(13)、平衡梁(14),所述平衡梁(14)两端分别连接左履带架(26)和右履带架(27);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所述车架(13)以一定角度固定连接平衡梁(14)两端;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所述车架(13)与平衡梁(14)悬挂连接,使左履带架(26)和右履带架(27)相对车架(13)能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管机处于起重模式时,平衡梁(14)和车架(13)通过垫块结构(1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管机处于推土模式时,平衡梁(14)中部与车架(13)通过销轴(25)连接,所述平衡梁(14)绕车架(13)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土组件包括推铲(2),所述推铲(2)两端设有折线型动臂,所述折线型动臂的后铰点分别连接左履带架(26)、右履带架(27)中部,所述折线型动臂的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组件包括主臂(3)、定滑轮组(4)、升降钢丝绳(5)、左平台(6)、起升变幅机构(8)、变幅滑轮组(9)、右平台(12)、吊钩(16)、变幅钢丝绳(17);所述左平台(6)连接左履带架(26)且位于推铲(2)左端动臂后铰点上方,所述主臂(3)与左平台(6)铰接;所述右平台(12)连接右履带架(27)且位于推铲(2)右端动臂后铰点上方,所述起升变幅机构(8)固定连接右平台(12);所述变幅滑轮组(9)两端分别安装在起升变幅机构(8)和主臂(3)顶端,所述变幅滑轮组(9)两端通过变幅钢丝绳(17)连接;所述定滑轮组(4)一端固定在主臂(3)上,另一端连接吊钩(16),所述定滑轮组(4)两端通过升降钢丝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尚君辉周波刘照志屈尧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