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24025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最高弹性模量为最低弹性模量的1.18倍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同弹性模量的负极活性材料搭配使用,高弹性模量的负极活性材料起到骨架作用,防止负极极片因膨胀变形,低弹性模量的负极活性材料通过其自身的形变,来吸收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整体的充电膨胀率;同时负极活性材料的弹性模量特性与其堆积方式协同作用,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膨胀,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密度。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需要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来满足市场对纯电动汽车长续航里程的需求。常规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电池的容量密度:(1)通过使用更高克容量的正负极活性材料;(2)增加活性材料用量、提高材料压实及增加材料装载量;(3)降低非活性材料用量,即减少电极配方中导电剂、粘结剂含量、降低集流体及隔膜的厚度。
[0003]CN 102610804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将石墨碳材料置于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获得。所获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浸润性。由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其负极的浸润性也得到相应的改善,从而保证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压实密度更高的条件下负极对电解液的浸润程度,达到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碳材料的单位体积填充量,并进而达到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最高弹性模量为最低弹性模量的1.18倍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最高弹性模量为最低弹性模量的1.28倍以上;优选地,最高弹性模量的负极活性材料与最低弹性模量的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比为(3~9):(1~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孔隙率P为17~40%。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不同粒径的N元活性材料,其中N≥2;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二元负极活性材料,所述二元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第一活性材料与第二活性材料的粒径D
50
之比为1:(0.4~0.7);优选的,所述第一活性材料的粒径D
50
≤25μm;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三元负极活性材料,所述三元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第一活性材料、第二活性材料与第三活性材料的粒径D
50
之比为1:(0.4~0.7):(0.2~0.4);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四元负极活性材料,所述四元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第一活性材料、第二活性材料、第三活性材料与第四活性材料的粒径D
50
之比为1:(0.4~0.7):(0.2~0.4):(0.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N元活性材料中第一活性材料的理论占用体积V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旺李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