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成为了外科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进行微创手术时,通常都需要有手术机器人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对于微创手术机器人而言,末端手术器械作为输出构件,需要实现绕一个远端固定点转动甚至沿着过该固定点的轴线移动,然而在此固定点处并没有实际的运动副存在。通常这种运动模式可通过远程运动中心机构来实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设计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通常,现有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一般由多个关节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构成。现有技术远程运动中心机构的不足如下。
[0003]现有技术远程运动中心机构的不足如下。
[0004]1、在现有技术中,由刚性连杆所构成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其含有的连杆数量较多,精度不易保证。
[0005]2、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并联方式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结构较复杂,连杆容易互相干涉,末端手术器械的转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远程运动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基座(1)、动平台(4)、第一运动支链(2)、第二运动支链(3)、滑块(6)、滑台(5)、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9)和末端手术器械(7)组成;所述第一运动支链(2)包含第一连杆(201)和第二连杆(202),所述第二运动支链(3)包含第三连杆(301)和第四连杆(302);所述第一连杆(20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切刀部(10)和第一容纳槽(11);所述第二连杆(20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容纳槽(12)和第三容纳槽(13);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单耳座(101)和第二单耳座(102),所述动平台(4)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单耳座(401)和第四单耳座(402);所述基座(1)上的第一单耳座(101)与所述第一连杆(201)上的第一容纳槽(11)通过第一转动副(J1)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1)的第一切刀部(10)与所述第二连杆(202)的第三容纳槽(13)通过第二转动副(J2)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02)的第二容纳槽(12)与所述动平台(4)的第三单耳座(401)通过第三转动副(J3)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单耳座(102)与所述第三连杆(301)的第二容纳槽(12)通过第四转动副(J4)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301)的第三容纳槽(13)与所述第四连杆(302)的第一切刀部(10)通过第五转动副(J5)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302)的第一容纳槽(11)与所述第四单耳座(402)通过第六转动副(J6)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J1)、第二转动副(J2)、第三转动副(J3)的轴线始终相交于一点M;所述第四转动副(J4)、第五转动副(J5)、第六转动副(J6)的轴线始终相交于一点N;所述末端手术器械(7)的轴线穿过所述M点和N点连线MN的中点O,即点O为远程运动中心点;所述基座(1)上第一单耳座(101)和第二单耳座(102)的孔的轴线始终相交,且角度为150度;所述动平台(4)上第三单耳座(401)和第四单耳座(402)的孔的轴线相交,角度为150度;所述第一转动副(J1)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转动副(J4)的轴线始终空间相交,所述第二转动副(J2)的轴线与所述第五转动副(J5)的轴线始终空间相交,所述第三转动副(J3)的轴线与所述第六转动副(J6)的轴线始终空间相交;在所述第一连杆(201)中,所述第一转动副(J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201)中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转动副(J3)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201)中所述第一切刀部(10)的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转动副(J1)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转动副(J3)的轴线始终相交于M点;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何志勇,李韬滔,邵梁添,易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