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膜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和石油泄漏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油污染水源已经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0003]当油污进入水体后会形成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种类型的油水混合物,其中浮油和分散油因其粒径较大而易于聚结成连续的油层,通过传统的吸附、沉降和机械撇油等方法可以较容易去除;而对于较稳定的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分离,传统的破乳技术例如沉降法、生物法、超微滤膜分离法等,虽能够获得一定的分离效果,但是仍然存在能耗高、处理效率低的不足。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油水乳液分离材料。
[0004]近年来,纳米纤维膜由于易于制备、比表面积大、机械性能好等特点,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传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膜中的纤维呈无序状态或者呈单向排列状态,缺乏纤维膜内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包括支撑基底、分别不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底上下表面的超疏水纳米纤维层和超亲水纳米纤维层;所述超疏水纳米纤维层由第一纳米纤维层、同时负载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表面和内部的纳米抗菌粒子和疏水改性剂三者复合而成;所述超亲水纳米纤维层由第二纳米纤维层和负载于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表面和内部的纳米抗菌粒子复合而成;所述超疏水纳米纤维层的厚度为10~15μm,孔径为150~250nm;所述超亲水纳米纤维层的厚度为10~15μm,孔径为150~250nm;所述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的油水分离效率达到99%及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底为微米孔径的亲水性PP改性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层和第二纳米纤维层分别为PVA
‑
co
‑
PE纳米纤维膜、表面经过亲水改性处理的聚酯纤维纳米纤维膜、表面经过亲水改性处理的尼龙纳米纤维膜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抗菌粒子为ZIF
‑
8颗粒,平均粒径为30~7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改性剂为氟硅烷改性剂,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负载于所述第二纳米纤维层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换乳液型油水分离纳米抗菌膜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艺,王栋,徐桂林,刘轲,夏明,程芹,徐佳,陈媛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