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和制备水泥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72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及水泥浆的制备方法,所述混浆器包括进料漏斗、进料阀、密封箱、输入管道、高压水泵和混料管道,进料漏斗设置于密封箱的顶部,进料阀设置于进料漏斗的漏嘴出口处;输入管道的输入端与高压水泵连通,从输入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内部;混料管道的输入端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内部;输入管道的直径小于混料管道,输入管道和混料管道的中轴线在水平方向重合,且输入管道的输出端和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之间留有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和制备水泥浆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水泥粉、土粉等干粉与水混合搅拌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和制备水泥浆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口径工程固井作业时制造水泥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现有技术中,搅浆制浆工艺为:通过搅拌池搅拌水泥浆,水泥由人工供给到制浆机;搅拌池上部放置木板,并用铁丝固定,由专人站在木板上利用高压风对泥浆进行搅拌。但是按照现有的传统搅浆工艺进行制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高压风只能使搅拌池内局部清水涌动,池内其他部位的水泥易出现沉淀现象,且随着不断向搅拌池内倒入水泥,会出现搅拌不开、搅拌不均匀现象;二是搅浆时,随着不断向搅拌池内倒入水泥,会时硐室空气中灰量过大,造成视线不佳、呼吸困难现象,且需要人员站在搅拌池上面铺放的木板上作业,有一定安全风险,并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三是搅拌泥浆效率低,费时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和制备水泥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04]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包括进料漏斗、进料阀、密封箱、输入管道、高压水泵和混料管道,所述进料漏斗设置于密封箱的顶部,且与密封箱内部连通;所述进料阀设置于进料漏斗的漏嘴出口处;所述密封箱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管道连接口,密封箱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料管道连接口;所述输入管道的输入端与高压水泵连接,输入管道的输出端从输入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内部,输入管道与输入管道连接口的交界处密封连接;所述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从混料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内部,混料管道与混料管道连接口的交界处密封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直径小于混料管道,输入管道和混料管道的中轴线在水平方向重合,且输入管道的输出端和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进料漏斗的漏嘴下方。
[0005]具体地,还包括出料管道、变径转接口和注浆箱,所述出料管道的管径大于混料管道,出料管道的输入端与混料管道的输出端通过变径转接口连接,出料管道的输出端与注浆箱连通。具体地,还包括循环管道、循环高压泵、第一循环阀、第二循环阀和输入管道阀,所述注浆箱上设置有输出口,所述循环管道的输入端与注浆箱输出口连接,循环管道的输出端与输入管道的第三端通过三通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第三端位于输入管道的输入端和输入管道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循环阀设置于循环管道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循环阀设置于循环管道的输出端;所述循环高压泵设置于循环管道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循环管道上;所述输入管道阀设置于高压水泵与三通之间的输入管道上。
[0006]具体地,还包括过滤筛,所述过滤筛设置于进料漏斗进料口上方。
[0007]具体地,所述进料阀为蝶阀。
[0008]具体地,所述输入管道和混料管道为无缝钢管,输入管道的输出端和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之间留有3

10cm的间隙。
[0009]具体地,所述出料管道和循环管道为无缝钢管。
[001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制备水泥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1:将水泥粉原料加入进料漏斗中;
[0012]步骤2:开启进料管道输入端的高压水泵,使高压水流经进料管道输入端进入密封箱内部,并经进料管道的输出端在惯性的作用下射入混料管道的输入端,在此过程中,由于混料管道输入端水流的作用,使混料管道的输入端内部的压力小于密封箱内的压力,由此在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产生一个向内的吸力;
[0013]步骤3:打开进料漏斗漏嘴处的进料阀,水泥粉在吸力的作用下进入混料管道输入端,并在混料管道内与水流混合均匀。
[0014]具体地,在所述步骤1中,先将水泥粉原料加入到进料漏斗口上方的过滤筛上,进行初步筛分,经过筛分的水泥粉透过过滤筛进入到进料漏斗中。
[0015]具体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4:在混料管中初步混合的水泥浆经变径转接口进入出料管道,并在出料管道中进一步混合后进入注浆箱中,得到初混水泥浆;
[0017]步骤5:首先依次关闭进料阀、高压水泵和输入管道阀;然后依次打开第一循环阀和第二循环阀,接着依次开启循环高压泵和进料阀,循环高压泵将注浆箱中的初混水泥浆泵入输入管道中,使初混水泥浆在惯性的作用下射入混料管道的输入端,同时来自进料漏斗漏嘴处的水泥粉原料在混料管道输入端吸力的作用下进入混料管道,初混水泥浆与水泥粉原料在混料管道中混合,并依次经过变径转接口和输出管道,进入注浆箱;
[0018]步骤6:循环高压泵将注浆箱中的水泥浆循环泵入输入管道中,使水泥浆依次在混料管道和输出管道中混匀后回到注浆箱,在此过程中,通过调节进料阀的开度往水泥浆中加入水泥粉原料,以调节水泥浆的浓度,直到水泥浆的浓度和混合均匀度达到要求后,依次关闭进料阀、第一循环阀、循环高压泵和第二循环阀。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变了搅拌泥浆原有工艺,水泥粉经过过滤筛后再通过漏斗进入密封箱,利用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密封箱产生的压力差将水泥粉带入水流里,达到搅拌泥浆效果。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搅浆均匀,操作方便简单,工作效率高;硐室空气中产生的灰量少,降低了水泥粉产生的灰量对作业人员的呼吸道伤害。作业人员不用站在搅拌池上铺设的木板上作业,降低了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公开的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22]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包括进料漏斗1、进料阀2、密封箱3、输入管道4、高压水泵5和混料管道6,所述进料漏斗1设置于密封箱3的顶部,且与密封箱3内部连通;所述进料阀2设置于进料漏斗1的漏嘴出口处;所述密封箱3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管道连接口,密封箱3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料管道连接口;所述输入管道4的输入端与高压水泵5连通,输入管道4输出端从输入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3内部,输入管道4与输入管道连接口的交界处密封连接;所述混料管道6的输入端从混料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3内部,混料管道6与混料管道连接口的交界处密封连接;所述输入管道4的直径小于混料管道6,输入管道4和混料管道6的中轴线在水平方向重合,且输入管道4的输出端和混料管道6的输入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进料漏斗1的漏嘴下方。
[0023]具体地,还包括出料管道7、变径转接口8和注浆箱9,所述出料管道7的管径大于混料管道6,出料管道7的输入端与混料管道6的输出端通过变径转接口8连接,出料管道7的输出端与注浆箱9内部连通。
[0024]具体地,还包括循环管道10、循环高压泵11、第一循环阀12、第二循环阀13和输入管道阀14,所述注浆箱9上设置有输出口,所述循环管道10的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漏斗、进料阀、密封箱、输入管道、高压水泵和混料管道,所述进料漏斗设置于密封箱的顶部,且与密封箱内部连通;所述进料阀设置于进料漏斗的漏嘴出口处;所述密封箱的一端设置有输入管道连接口,密封箱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料管道连接口;所述输入管道的输入端与高压水泵连接,输入管道的输出端从输入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内部,输入管道与输入管道连接口的交界处密封连接;所述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从混料管道连接口沿水平方向伸入密封箱内部,混料管道与混料管道连接口的交界处密封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直径小于混料管道,输入管道和混料管道的中轴线在水平方向重合,且输入管道的输出端和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进料漏斗的漏嘴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管道、变径转接口和注浆箱,所述出料管道的管径大于混料管道,出料管道的输入端与混料管道的输出端通过变径转接口连接,出料管道的输出端与注浆箱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道、循环高压泵、第一循环阀、第二循环阀和输入管道阀,所述注浆箱上设置有输出口,所述循环管道的输入端与注浆箱输出口连接,循环管道的输出端与输入管道的第三端通过三通连接,所述输入管道的第三端位于输入管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循环阀设置于循环管道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循环阀设置于循环管道的输出端;所述循环高压泵设置于循环管道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循环管道上;所述输入管道阀设置于高压水泵与三通之间的输入管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筛,所述过滤筛设置于进料漏斗进料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阀为蝶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水泥浆混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道和混料管道为无缝钢管,所述输入管道的输出端和混料管道的输入端之间留有3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君凡赵燕奎张永昇梁猛谭义军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