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64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断路器,实现以二对接点实行开闭的接点的开闭负载的均一化,并且提高所述接点的接触性。在可动件(3)的下面侧安装有沿可动件连接杆(5)延伸的可动件保护盖(6),在可动件保护盖(6)的底面形成有凸部(6a),当可动接点(2a、2b)从固定接点(4a、4b)打开时,所述凸部(6a)与托架(1)的凹面接触,开闭机构(30)按照当可动接点(2a、2b)与固定接点(4a、4b)接触时,凸部(6a)和托架(1)的凹面之间空出间隙的方式,使托架(1)超过可动接点(2a、2b)与固定接点(4a、4b)接触的位置过量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断路器,尤其适用于提高以二对接点实行开闭的 接点的接触性和耐久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低压电路中,为了断开流向负载的短路电流或负载电流,使用 配线用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等电路断路器。在此,在以二对接点实行 开闭的电路断路器中,为了提高接点的接触稳定可靠性,提出有按照 能够使可动接点朝固定接点方向以杠杆状旋转的方式构成的方法(参 照专利文献l)。图8是表示现有的以二对接点实行开闭的电路断路器的接点部分 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在图8中,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与电源端子53连接的第一固定 接点54、与连接于跳闸装置的连接导体55连接的第二固定接点56、 和由开闭机构驱动开闭的桥接触头57,在所述桥接触头57上按照闭合 时桥接两固定接点54、 56的方式在两端部设有可动接点58、 59。而且, 在由开闭机构驱动开闭的可动触头臂60的前端支承着桥接触头57的 中央部,使得桥接触头57的两端的可动接点58、 59能够朝固定接点 54、 56的方向杠杆状旋转。在此,桥接触头57形成有从基体导体57a的两端相互相对突出的 接点臂57c、 57d,可动接点58、 59分别固定在接点臂57c、 57d的前 端,并且,在基体导体57a的中央部形成有连接孔57b。而且,通过将 可动触头臂60插入连接孔57b中,保持旋转自如,并且,通过使可动 触头臂60的方杆与连接孔57b相碰,起到挡块的功能。而且,在与挡块相碰前,可动接点58、 59能自由旋转,即使在可 动接点58、 59的厚度和固定接点54、 56的厚度因消耗等而互不相同 的情况下,也能防止一方的可动接点58、 59不与固定接点54、 56接触而引起导通不良。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353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在与挡块相碰前,可动接点58、 59能自由旋转,因此,在可动接点58、 59脱离固定接点54、 56 的状态下存在桥接触头57旋转的情况。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当投入 电路断路器时,在桥接触头57朝左右某一方倾斜的状态下,仅单方的 可动接点58、 59先与固定接点54、 56接触,由于投入时间发生偏差, 开闭负载仅集中在单方的可动接点58、 59,因此,可动接点58、 59 破损或脱落的危险性提高。另外,由于倾斜的桥接触头57回复到水平的旋转力作用,存在固 定接点54、 56的角容易脱落的问题。图7是表示现有的电路断路器的投入时的可动接点的倾斜状态的 正面图。在图7中,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连接导体10a和电源端子10b,固 定接点4a与连接导体10a的前端接合,固定接点4b与电源端子10b 的前端接合。此外,在电路断路器中设有两端具备相互相对配置的一 对臂的可动件3,在所述一对臂的前端以与固定接点4a、 4b相对的方 式接合有可动接点2a、 2b。并且,可动件3以可动件连接杆5为旋转 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托架l上。并且,在图7的结构中,在可动接点2a、 2b脱离固定接点4a、 4b 状态下,存在可动件3以可动件连接杆5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因 此,当投入电路断路器时,在可动件3朝左右某一方倾斜的状态下, 仅单方的可动接点2a、 2b先与固定接点4a、 4b接触,引起可动接点 2a、 2b破损或脱落,或引起固定接点4a、 4b的角的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以二对接点实行开 闭的接点的开闭负载的均一化,并且提高上述接点的接触性的电路断 路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 于,包括 一对固定接点;可动件,其具备相互相对配置的一对臂;一对可动接点,其分别固定在上述臂的端部,能够分别与上述固定接点进行开闭;可动件支承件,用于支承上述可动件,使其能以上述一 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托架,用于支承上述可动件支承件,使得上 述可动接点能够向上述固定接点的方向旋转;开闭机构,用于驱动上 述可动件开闭;和挡块,其在上述可动接点与上述固定接点接触前, 阻止上述可动件以上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在上述可动接点的 至少一个与上述固定接点接触后,允许上述可动件以上述一对臂间的 轴为中心旋转。这样,在可动接点从固定接点脱离的状态下,能防止可动件以可 动件的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即使当可动接点的厚度和固定 接点的厚度因消耗等而互相不同的情况下,也能使两方的可动接点可 靠地与固定接点接触。因此,即使在以二对接点实行开闭的情况下, 也能防止一方的可动接点不接触而引起导通不良,提高接点的接触稳 定可靠性,并且,能防止在可动件在向左右某一方倾斜的状态下仅单 方的可动接点先与固定接点接触,能抑制可动接点破损,或固定接点 的角脱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 在上述可动件上的可动件保护盖,在上述可动件保护盖上形成当上述 可动接点从上述固定接点打开时与上述托架面接触的凸部,作为上述 挡块,上述开闭机构按照在上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触时上述凸部 与上述托架面之间空出间隙的方式,使上述托架过量旋转,超过上述 可动接点与上述固定接点接触的位置。这样,能抑制电路断路器的结构复杂化,且能够实现以二对接点 实行开闭的接点的开闭负载的均一化,并且,能提高上述接点的接触 性,能抑制电路断路器的大型化和高价格化,并且提高电路断路器的 耐久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可动接点向上述固定接点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中心设在上述可动件支承件 上,并且包括按照向上述可动接点赋予接触压力的方式对上述可动件 支承件施力的施力单元。这样,当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触时,能够向固定接点推压可动接点,即使在可动件能以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实 现接触压力的均匀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施力单元包 括插入上述可动件支承件的左右侧面的销;和压接弹簧,其配置在 上述托架内,通过将脚挂在上述销上,将接触压力赋予上述可动接点。这样,能在托架内稳定保持可动件支承件,同时能够使施加到可 动件支承件上的力左右对称,即使在可动件能以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 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接触压力的均匀化。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以二对接点实行开闭的情况下, 也能防止一方的可动接点不接触而引起导通不良,提高接点的接触稳 定可靠性,并且,能防止在可动件向左右某一方倾斜的状态下仅单方 的可动接点先与固定接点接触,能够抑制可动接点破损,或固定接点 的角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概略结构的纵 截面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托架1和可动件3的部分的 立体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可动件3和可动件保护盖6 的部分的立体图。图4 (a)是表示可动接点2a、 2b和固定接点4a、 4b相互打开时 的可动件保护盖6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4 (b)是表示可动接点2a、 2b和固定接点4a、4b相互闭合时的可动件保护盖6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5 (a)是表示可动接点2a、 2b和固定接点4a、 4b相互打开时 的可动件保护盖6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5 (b)是表示可动接点2a、 2b和固定接点4a、4b相互闭合时的可动件保护盖6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6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固定接点; 可动件,其具备相互相对配置的一对臂; 一对可动接点,其分别固定在所述臂的端部,能够分别与所述固定接点进行开闭; 可动件支承件,用于支承所述可动件,使其能以所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 托架,用于支承所述可动件支承件,使得所述可动接点能够向所述固定接点的方向旋转; 开闭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件开闭;和 挡块,其在所述可动接点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前,阻止所述可动件以所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在所述可动接点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后,允许所述可动件以所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6-28 2007-170639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固定接点;可动件,其具备相互相对配置的一对臂;一对可动接点,其分别固定在所述臂的端部,能够分别与所述固定接点进行开闭;可动件支承件,用于支承所述可动件,使其能以所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托架,用于支承所述可动件支承件,使得所述可动接点能够向所述固定接点的方向旋转;开闭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件开闭;和挡块,其在所述可动接点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前,阻止所述可动件以所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在所述可动接点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后,允许所述可动件以所述一对臂间的轴为中心旋转。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佑高浅川浩司WPH德西瓦满重三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