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42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4
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5%,Si<0.50%,Mn<1.3%,Cr:14~16%,Ni:7~9%,Mo:1~3%,Cu<1.4%,S<0.01%,P<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马氏体转变温度在如下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强塑性合金生产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因为其在腐蚀性环境中具有的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而被广泛的运用在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家用器具、服装工业、核工业、交通车辆、建筑工业、电子工业、炼油工业、能源工业等等。而在一些环境运用时会受到外加载荷,故要求不锈钢还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如油气管材在服役环境中受到管柱自重和底层气体压力所带来的轴向和周向带的拉应力。因此,在这些需求环境中,高强度的马氏体不锈钢逐渐崭露头角。但是马氏体不锈钢面临塑性差的缺点,通常在马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达到125钢级时,其延伸率是要小于20%,且大多数都是非均匀延伸率。与之相对应的是奥氏体不锈钢,虽然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塑性,但是其屈服强度通常只有200~300MPa。这种单一相均质合金强度和塑性通常是站在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上。
[0003]在近十年研究中,异质结构设计概念被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强化和韧化各种合金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5%,Si<0.50%,Mn<1.3%,Cr:14~16%,Ni:7~9%,Mo:1~3%,Cu<1.4%,S<0.01%,P<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其合金成分含量介于现有马氏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之间,即其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介于现有马氏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之间,具体要求为:

60℃<M
s
=1305

1667%C

27.8%Si

33.3%Mn

41.7Cr

61.1%Ni

36.1%Mo

10%Cu<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结构多类型强化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采用冶炼、铸造得到满足上述化学成分要求的不锈钢铸坯;(2)在1000℃~1200℃锻造或热轧加工成型;(3)将成型的不锈钢钢坯在1040

1060℃进行高温固溶处理,到温放样,可采用水冷/油冷/空冷方式冷却;(4)将经过固溶处理后的坯料进行总压下量35%~55%的冷轧处理;(5)将经过冷轧处理后的坯料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550℃~700℃,到温放样,保温时间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宿彦京何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