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39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包括边坡,为主要的种植层及防水结构,所述边坡的内部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的外表面覆盖有钢丝网;防护框架,位于所述边坡的外表面,所述防护框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风车叶片;混凝土骨架,位于所述种植土的外表面,所述混凝土骨架的外表面设置有挡护板。该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骨架底部对钢丝网进行锚固,并在形成后的骨架外侧围挡防护框架,能够避免雨水冲刷边坡导致泥土松动而导致的滑坡,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植被造成的破坏,从而增加边坡植被的覆盖率。从而增加边坡植被的覆盖率。从而增加边坡植被的覆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边坡是指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在边坡的坡面种植植被,边坡植被具有修复作用,可以使边坡坡面免受自然条件下的风化、侵蚀和雨水冲刷,确保边坡稳定的同时,还可以起到绿化作用,提高工程环境质量,使边坡防护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还可以降低边坡防护治理的经济成本,是边坡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然而在进行边坡防护时,仅依靠物理工程是不能确保边坡的防护效果,还需要生态自修复功能,尤其是在降雨量较低的地区,边坡水土流失会对植被造成养分缺失,并且在河坝上游位置时,容易受水位上升影响而导致边坡局部被淹没,边坡底部植被长期泡水会造成根部坏死,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仅依靠物理工程是不能确保边坡的防护效果,还需要生态自修复功能,尤其是在降雨量较低的地区,边坡水土流失会对植被造成养分缺失,并且在河坝上游位置时,容易受水位上升影响而导致边坡局部被淹没,边坡底部植被长期泡水会造成根部坏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包括:边坡,为主要的种植层及防水结构,所述边坡的内部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的外表面覆盖有钢丝网;防护框架,位于所述边坡的外表面,所述防护框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风车叶片;混凝土骨架,位于所述种植土的外表面,所述混凝土骨架的外表面设置有挡护板,所述混凝土骨架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锚;真空槽,预设在所述边坡的内部,所述真空槽内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的外表面设置有叶轮;回流管道,位于所述防护框架的内表面,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连接有输水管道。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车叶片呈环形分布在活动轴外表面,所述活动轴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传动链,所述活动轴的高度大于回流管道的高度,所述风车叶片的内表面呈弧形状结构。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车叶片固定在活动轴外表面,在风力的影响下,风车叶片持续旋转,能够利用风能作为动力并对边坡底端的水进行回流输送,并且风车叶片的位置高
于回流管道,避免风车叶片活动范围受限,同时风车叶片的形状结构,能够利用风力增加旋转的动力。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流管道的数量为2个,所述回流管道内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端连接有转轴,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转轴、活动轴和轮毂输出端均设置有深沟球轴承。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管道对称设置在防护框架的左右两端,能够平衡内部的压力,可以稳定的将水输送到输水管道顶端,并且转轴、活动轴和轮毂通过设置的深沟球轴承,能够增加旋转的灵敏度,减少阻力造成的动能损失,从而提高回流水与河水的输送效率。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左右两端等间距分布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贯穿回流管道与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架外壁与回流管道内壁之间形成通腔,所述回流管道的末端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部与输水管道相互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通过传动链与活动轴同步旋转,转轴两端的螺旋叶片朝向不同,在风车叶片风能驱动后,能够将防护框架底端的水输送到回流管道内部,再从通腔排入到蓄水槽内压缩,使蓄水槽内的水可以稳定的流入到输水管道内部,并从排水槽排出,从而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增加植被覆盖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真空槽长度大于叶轮,所述真空槽的前端连接有吸气管道,所述真空槽末端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与吸气管道内部均设置有螺旋增强组件,所述真空槽的高度低于防护框架高度。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高于吸气管道位置时,河水排入到真空槽内,利用水产生的推动力使叶轮进行旋转,叶轮在旋转状态下,使真空槽内部产生椭圆形的水环,利用气压将真空槽抽入的河水输送到排气管道内,并且由螺旋增强组件对排气管道内的水进行推动,不仅可以对水进行二次增压,同时还可以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骨架底端等间距分布有固定锚,所述固定锚的外表面与钢丝网相互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骨架通过固定锚插入种植土,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与此同时,固定锚贯穿钢丝网,可以使钢丝网锚固在种植土外表面,混凝土骨架配合钢丝网,能够防止雨水冲刷而导致泥土流失,不仅保证了边坡的整洁性,同时还避免泥土流失对植被的影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骨架与种植土为贴合连接,所述混凝土骨架内部等间距分布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数量与挡护板数量相同,所述挡护板内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呈倾斜状结构,所述挡护板顶端与输水管道顶端相互贴合连接,所述输水管道内部开设有排水槽。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骨架呈多个井字状分布种植槽,并且压合在种植土表面,可以对种植土进行限位固定,开设的种植槽不影响植被正常生长,同时设置的挡护板可以对植被及泥土进行防护,并且在挡护板内部开设透水孔,能够由透水孔将水流动到防护框架底部,增加水在种植土外表面的流动面积。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护板横竖交叉点位置设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外表面对称设置有4个浇灌喷头,所述分水管的一端与排气管道相互连接。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护板内部与分水管相互连接,并且位于挡护板的横竖交叉点,并配合分水管外部设置的多个浇灌喷头,能够增加对边坡植被的浇灌面积,提高边坡整体绿化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1.通过在种植土的表面铺设一层钢丝网,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松动,并且在钢丝网的外侧浇筑混泥土,并以多段井字结构进行浇筑,形成一个整体的骨架,内部开设多个种植槽,骨架底部对钢丝网进行锚固,并在形成后的骨架外侧围挡防护框架,能够避免雨水冲刷边坡导致泥土松动而导致的滑坡,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植被造成的破坏,从而增加边坡植被的覆盖率;2.通过在边坡底部设置真空槽,并在真空槽的一端开设管路通向河坝,另一端开设管路通向骨架,在河坝水位高于真空槽一端的管路时,能够利用水压涌动使内部的叶轮进行旋转状态,并且利用叶轮旋转动力使内表面形成一个真空区域,利用真空不断的将河水涌入到分水管对边坡上端进行浇灌,既可以防止水位过高而产生的风险,还无需人工对边坡植被进行浇灌,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3.通过在边坡的底端设置回流管道,并由转轴和螺旋叶片贯穿回流管道内部,在使用传动链使转轴与风车叶片的活动轴相互连接,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1),为主要的种植层及防水结构,所述边坡(1)的内部设有种植土(101),所述种植土(101)的外表面覆盖有钢丝网(102);防护框架(2),位于所述边坡(1)的外表面,所述防护框架(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内部连接有活动轴(21),所述活动轴(21)的外表面设置有风车叶片(22);混凝土骨架(3),位于所述种植土(101)的外表面,所述混凝土骨架(3)的外表面设置有挡护板(31),所述混凝土骨架(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锚(32);真空槽(4),预设在所述边坡(1)的内部,所述真空槽(4)内连接有轮毂(41),所述轮毂(41)的外表面设置有叶轮(42);回流管道(5),位于所述防护框架(2)的内表面,所述回流管道(5)的一端连接有输水管道(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叶片(22)呈环形分布在活动轴(21)外表面,所述活动轴(21)的一端外表面连接有传动链(24),所述活动轴(21)的高度大于回流管道(5)的高度,所述风车叶片(22)的内表面呈弧形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道(5)的数量为2个,所述回流管道(5)内部设置有固定架(55),所述固定架(55)的中端连接有转轴(53),所述固定架(55)的内部设置有深沟球轴承(56),所述转轴(53)、活动轴(21)和轮毂(41)输出端均设置有深沟球轴承(56)。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园林边坡生态修复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吴艳吴鲁皖陈鸿吴小庆步立生吴腾飞徐胜捷徐胜炜韩坤弟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奥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