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23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润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下关节,所述下关节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关节,所述上关节的正面插接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内轴套,所述外轴套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机构,所述上关节的内顶壁焊接有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的底部焊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焊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底部插接有润滑棒。通过顶杆向上移动时会带动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进而使电机通电带动叶片在密封套内转动,对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会带动挤压板和润滑棒向下移动对内轴套进行润滑,从而达到了外轴套与内轴套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时,自动对内轴套进行润滑的效果。自动对内轴套进行润滑的效果。自动对内轴套进行润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润滑
,具体为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0003]在制造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时,需要在机器人关节处使用轴承,为了使机器人保持较好的外观,一般会对机器人的关节进行封闭处理,对轴承润滑时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拆卸,比较麻烦,由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具有机器人关节处轴承摩擦系数较大时能够自动对轴承进行润滑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下关节,所述下关节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关节,所述上关节的正面插接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内轴套,所述外轴套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机构,所述上关节的内顶壁焊接有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的底部焊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焊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底部插接有润滑棒。
[0006]作为优化,所述外轴套的顶部开设有与润滑棒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润滑棒插接在通孔内,所述挤压板的底部焊接有复位弹簧,起到带动挤压板向上复位的作用。
[0007]作为优化,两个所述触发机构均包括摩擦轮,两个所述摩擦轮的正面均焊接有凹凸轮,两个所述凹凸轮的上方均设置有顶杆。
[0008]作为优化,所述充气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转动有叶片,所述电机的底部焊接有密封套。
[0009]作为优化,两个所述顶杆的外部均套接有挤压弹簧,起到带动顶杆向下移动的作用,两个所述顶杆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一触点,两个所述第一触点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电机串联,任意一个触发机构上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时均会使电机通电,所述叶片位于密封套内,两个所述摩擦轮的底部均与内轴套的顶部接触,内轴套与摩擦轮相对滑动时,内轴套上的摩擦系数较大时会带动摩擦轮转动。
[0010]作为优化,所述气囊的顶部开设有充气孔和两个泄气孔,所述充气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塞头,所述气囊的内顶壁插接有两个活动杆,所述气囊的内后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齿轮,两个所述转动齿轮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泄气孔相向一侧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塞板。
[0011]作为优化,所述锥形塞头的顶部焊接有拉簧,起到向上拉锥形塞头的作用,两个所述活动杆相背的一侧均焊接有压缩弹簧,起到往相向一侧挤压活动杆的作用,两个所述活动杆位于锥形塞头的左右两侧,锥形塞头上下移动时会通过其的锥面带动活动杆往远离锥形塞头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均设置有与转动齿轮啮合的齿牙,两个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转动塞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活动杆左右移动时会通过转动齿轮和转动杆带动转动塞板上下转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通过机器人行走时,上关节会与下关节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外轴套和内轴套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当外轴套与内轴套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时,内轴套会带动与之接触的摩擦轮转动,摩擦轮带动凹凸轮转动,凹凸轮转动时会带动顶杆向上移动,顶杆向上移动时会带动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进而使电机通电带动叶片在密封套内转动,对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会带动挤压板和润滑棒向下移动对内轴套进行润滑,从而达到了外轴套与内轴套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时,自动对内轴套进行润滑的效果,设置有两个触发机构,任意一个触发机构上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都能使充气机构对气囊充气,进而带动润滑棒对内轴套进行润滑,避免了关节上轴承的磨损。
[0014]2、该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通过充气机构向气囊内充气时,气体会带动充气孔内的锥形塞头向下移动将气囊的充气孔打开,锥形塞头向下移动时会通过其锥形面带动活动杆向远离锥形塞头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时会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塞板向上转动将泄气孔关闭,进而使气囊快速膨胀,带动挤压板和润滑棒向下移动,当内轴套被润滑后不再带动摩擦轮转动,此时顶杆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分离,充气机构停止向气囊充气,同时锥形塞头在拉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回到充气孔内,活动杆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带动转动齿轮复位,进而带动转动塞板向下转动,将泄气孔打开,气囊内的气体慢慢从泄气孔中排出,挤压板和润滑棒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从而带到了开始润滑时润滑棒快速移动到与内轴套接触的位置,润滑结束后润滑棒逐渐向上复位的效果,便于充分对轴承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外轴套和内轴套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C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下关节;2、上关节;3、外轴套;4、内轴套;5、触发机构;51、摩擦轮;52、凹凸轮;53、顶杆;6、充气机构;61、电机;62、叶片;63、密封套;7、气囊;71、充气孔;72、泄气孔;73、锥形塞头;74、活动杆;75、转动齿轮;76、转动杆;77、转动塞板;8、挤压板;9、润滑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4,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下关节1,下关节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关节2,上关节2的正面插接有外轴套3,外轴套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内轴套4,外轴套3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机构5,上关节2的内顶壁焊接有充气机构6,充气机构6的底部焊接有气囊7,气囊7的底部焊接有挤压板8,挤压板8的底部插接有润滑棒9。
[0024]两个触发机构5均包括摩擦轮51,两个摩擦轮51的正面均焊接有凹凸轮52,两个凹凸轮52的上方均设置有顶杆53,充气机构6包括电机61,电机61的底部转动有叶片62,电机61的底部焊接有密封套63,两个顶杆53的外部均套接有挤压弹簧,起到带动顶杆53向下移动的作用,两个顶杆53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一触点,两个第一触点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电机61串联,任意一个触发机构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下关节(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关节(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关节(2),所述上关节(2)的正面插接有外轴套(3),所述外轴套(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内轴套(4),所述外轴套(3)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触发机构(5),所述上关节(2)的内顶壁焊接有充气机构(6),所述充气机构(6)的底部焊接有气囊(7),所述气囊(7)的底部焊接有挤压板(8),所述挤压板(8)的底部插接有润滑棒(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套(3)的顶部开设有与润滑棒(9)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润滑棒(9)插接在通孔内,所述挤压板(8)的底部焊接有复位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触发机构(5)均包括摩擦轮(51),两个所述摩擦轮(51)的正面均焊接有凹凸轮(52),两个所述凹凸轮(52)的上方均设置有顶杆(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走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6)包括电机(61),所述电机(61)的底部转动有叶片(62),所述电机(61)的底部焊接有密封套(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走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昂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