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椎体的微创撑开试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椎体的微创撑开试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渐成熟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许多术式都需要用到椎体撑开装置将椎间隙预先撑开或复位,例如脊柱融合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
[0003]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椎体撑开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专利CN202011166004.9公开了一种微创椎体撑开器,包括撑开装置和控制撑开装置撑开的成型器械;其中,撑开装置包括固定块、撑开块和推进块;固定块和推进块相对面设置有限位块,通过限位块,撑开块在固定块与推进块中间实现串联滑动限位,推进块沿靠近固定块的方向滑动时,撑开块向上和/或向下撑开。
[0004]然而,上述椎体撑开器存在以下缺陷:
[0005](1)上下撑开块之间角度固定,在椎体融合手术时,患者卧在手术床上,由于患者本身的体型和患病情况的差异,椎体恢复不到理想的生理曲度,椎间隙两侧往往不是平行的是成一定角度的,而上述固定角度的撑开器在不定角度的椎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椎体的微创撑开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端的撑开单元(1)和近端的控制手柄(2);其中,所述撑开单元(1)包括中间杆(11)、前部支撑件(12)、后部支撑件(13)、撑开片(14)和推进座(15);所述前部支撑件(12)和所述后部支撑件(13)包括第一支撑杆(171)和第二支撑杆(172)组成的支撑组件(17),所述第一支撑杆(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2)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撑开片(14)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2)相对的一侧上设有阶梯槽,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72)一端铰接后形成的所述支撑组件(17)整体宽度相同;所述后部支撑件(13)的远离撑开片(14)的一端、所述中间杆(11)近端设置的通槽(113)和所述推进座(15)远端三者铰接;所述控制手柄(2)通过控制所述推进座(15)相对于所述通槽(113)向远端或近端滑动,控制所述后部支撑件(13)的撑开与闭合,实现撑开片(14)的撑开或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适应椎体的微创撑开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11)的远端设有头部(111),所述头部(111)为由远及近逐渐变大的锥体,所述锥体的远端面为圆弧面;所述中间杆(11)的中部设有十字座(112),所述十字座(112)的远端面沿远端方向延伸出远端杆(114),所述远端杆(114)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11)的近端面固定,所述十字座(112)的近端面沿近端方向延伸出近端杆(115),所述近端杆(115)设有所述通槽(113)。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适应椎体的微创撑开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片(14)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撑开片(141)和下撑开片(142),所述撑开片(14)远端向靠近中间杆(11)的方向弯曲一定弧度,所述上撑开片(141)和下撑开片(142)最远端要远于所述头部(111)的最高处,且所述上撑开片(141)和所述下撑开片(142)最远端最小宽度要小于所述头部(111)最高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适应椎体的微创撑开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片(14)中部设有十字型的加强座(143),所述加强座(143)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向远离所述加强座(143)的方向延伸出加强肋(146);所述加强座(143)的远端和近端分别设有铰接孔(144),所述前部支撑件(12)与远端的所述铰接孔(144)铰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益奇,陈刘斌,姚柏艇,卓清山,张鹏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