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马达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06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具备定子、转子以及轴承部。定子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转子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轴承部将转子支撑为能够旋转。转子具有磁体、壳体以及齿槽。磁体配置在比定子更靠径向外方,并与定子在径向上对置。壳体覆盖磁体的径向外端部。齿槽配置于壳体的径向外侧面。向外侧面。向外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马达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马达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已知有经由固定于旋转轴的输出侧的小齿轮向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轮输出马达的驱动力的马达单元。(例如,参照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5

168145号公报)
[0003]然而,在上述的马达单元中,在旋转轴延伸的方向上,小齿轮配置为比马达单元的壳体更靠外侧。因此,在旋转轴延伸的方向上,马达以及具有小齿轮的马达单元的尺寸容易变长。其结果,有马达以及马达单元变得大型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马达的小型化。
[0005]本专利技术例示的马达具备定子、转子、以及轴承部。上述定子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上述转子能够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上述轴承部将上述转子支撑为能够旋转。上述转子具有磁体、壳体、以及齿槽。上述磁体配置在比上述定子更靠径向外方,并与上述定子在径向上对置。上述壳体覆盖上述磁体的径向外端部。上述齿槽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径向外侧面。
[0006]本专利技术例示的马达单元具有上述的马达和齿轮。上述齿轮具有与上述壳体的上述齿槽啮合的齿。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的马达、马达单元,能够实现马达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08]通过以下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0009]图1是示出马达单元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10]图2是示出马达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0011]图3是示出马达的下端部的结构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3]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马达101中,将与中心轴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轴向中的从下述的定子1朝向托架4的轴向一方称为“下方”,将从托架4朝向定子1的轴向另一方称为“上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作为下方的端部的轴向一方端部称为“下端部”,将作为上方的端部的轴向另一方端部称为“上端部”。并且,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下方的面称为“下表面”,将朝向上方的面称为“上表面”。
[0014]并且,将与中心轴CA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向中心轴CA接近的方向
称为“径向内方”,将从中心轴CA离开的方向称为“径向外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径向内方的端部称为“径向内端部”,将径向外方的端部称为“径向外端部”。并且,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方的侧面称为“径向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方的侧面称为“径向外侧面”。
[0015]并且,将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
[0016]再者,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一个与其它任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无论两者延长到哪里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并且,“垂直”及“正交”分别不仅包括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以及实质上正交的状态。也就是说,“平行”、“垂直”以及“正交”分别包括在两者的位置关系中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离的状态。
[0017]此外,以上说明的事项并非严格地应用于实际的组装于设备的情况。
[0018]图1是示出马达单元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马达单元100具有马达101和齿轮102。马达101为外转子型。如下文中所记载,马达101的转子2具有配置有齿槽23的壳体22。齿轮102配置于马达101的外部,能够以旋转轴RA为中心旋转。齿轮102具有齿1021。齿1021与壳体22的齿槽23啮合。由此,将马达101的旋转输出传递到齿轮102。因此,例如,不需要于在轴向上比马达单元100的壳体22更靠外侧的位置配置用于传递输出的齿轮。从而能够减小马达101的轴向尺寸。其结果,能够实现马达101的小型化。
[0019]齿轮102的材料可以使用树脂、碳钢、铸铁、不锈钢、黄铜或青铜等。齿轮102的材料优选与壳体22的材料不同。更具体而言,齿轮102的齿1021的材料与壳体22的齿槽23的表面的材料不同。齿1021的材料以及齿槽23的表面的材料更优选为容易产生滑动接触的组合。换言之,采用难以生成合金的组合。例如,马达101及齿轮102的转速越快,齿1021烧结到齿槽23的表面的可能性越高。通过采用异种材料的组合,与采用同种材料的组合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产生烧结的可能性。另外,若采用难以生成合金的组合,则能够进一步降低产生烧结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齿槽23的表面以及齿1021的耐磨损性。各个材料选择具有维持齿1021与齿槽23的啮合构造所需的拉伸强度的材料。例如,能够采用碳钢及青铜的组合等。
[0020]接下来,参照图1及图2对马达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马达101的结构例的剖视图。此外,图2示出用包括中心轴CA在内的假想的平面剖切的情况下的马达101的截面构造。如图2所示,马达101具备定子1、转子2、轴承部3以及托架4。
[0021]定子1利用在供电时产生的磁通来驱动转子2使之旋转。如上所述,马达101具备定子1。定子1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0。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10是定子1的固定轴。此外,并不限定于该例示,旋转轴10也可以能够与转子2一起以中心轴CA为中心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旋转轴10能够旋转的情况下,在旋转轴10与定子1之间设有轴承(未图示)。
[0022]并且,定子1具有磁性体的定子铁芯11。定子铁芯11呈包围旋转轴10的筒状,固定于旋转轴10的径向外侧面。在定子铁芯11,经由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子(省略图示)卷绕有线圈部(省略图示)。
[0023]转子2能够以旋转轴10为中心旋转。如上所述,马达101具备转子2。转子2具有磁体21和壳体22。
[0024]磁体21配置在比定子1更靠径向外方,并与定子1在径向上对置。如上所述,转子2具有磁体21。磁体21具有彼此不同的多个磁极、即N极和S极。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地排
列。
[0025]壳体22呈包围中心轴CA的筒状,沿轴向延伸。壳体22配置在比磁体21更靠径向外方。如上所述,转子2具有壳体22。壳体22覆盖磁体21的径向外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21保持于壳体22的径向内端部。并且,轴承部3的径向外端部与壳体22的轴向两端部中的径向内端部接触。
[0026]壳体22是磁性体。这样,能够防止磁体21的磁通泄漏到比壳体22更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磁体21的磁力。
[0027]壳体22优选使用具有适于磁轭的软磁性和作为齿轮而适宜的机械强度的磁性体材料。机械强度例如是拉伸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硬度等。此外,拉伸强度表示材料相对于拉伸力的最大强度。伸长率表示材料相对于预定的拉伸应力的变形量。断面收缩率表示材料在厚度方向上的伸长难易度。作为这样的磁性体材料,例如能够采用奥氏体

铁素体系不锈钢、铁素体系不锈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具备:定子,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转子,其能够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以及轴承部,其将上述转子支撑为能够旋转,上述转子具有:磁体,其配置在比上述定子更靠径向外方,并与上述定子在径向上对置;以及壳体,其覆盖上述磁体的径向外端部,上述马达的特征在于,上述转子还具有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径向外侧面的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齿槽至少沿轴向延伸,上述齿槽的轴向一方端部从上述壳体的轴向一方端部向轴向另一方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齿槽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从上述壳体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向轴向一方离开。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承部的径向外端部与上述壳体的轴向两端部中的径向内端部接触,上述齿槽配置在比上述轴承部更靠上述壳体的轴向中央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在其径向外侧面配置有上述齿槽;以及第二部分,其在轴向上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部分更靠上述壳体的轴向端部侧,上述轴承部设置多个,在至少一个上述轴承部中,上述轴承部的径向外端部中的当从径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二部分重叠的部分位于比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部分中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秀树长谷川朋广平野宏明关井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