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头及磁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96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58
本公开提供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的磁头及磁记录装置。根据实施方式,磁头包括第1磁极、第2磁极及设置于所述第1磁极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的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第1磁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1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的第2磁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1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性构件之间且包括Cu的第1层及设置于所述第2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且包括Cu的第2层。所述第1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第1磁性区域和第1非磁性区域。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1元素。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Mn、Cr、V、Ti及Sc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2元素。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2元素。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2元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头及磁记录装置
[0001]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20

095415(申请日2020年6月1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而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内容的全部。


[000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磁头及磁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在磁记录装置中,设置使用了包括磁性层的层叠体的磁头。在磁记录装置中,期望稳定的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的磁头及磁记录装置。
[000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磁头包括第1磁极、第2磁极及设置于所述第1磁极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的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第1磁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1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的第2磁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1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性构件之间且包括Cu的第1层及设置于所述第2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且包括Cu的第2层。所述第1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第1磁性区域和第1非磁性区域。从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1个向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另外的1个的方向沿着从所述第1磁极向所述第2磁极的第1方向。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处于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所述1个与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所述另外的1个之间。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1元素。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Mn、Cr、V、Ti及Sc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2元素。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不包括Cu,或者,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中包含的所述Cu的浓度比所述第1层中的Cu的浓度低。所述第2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第2磁性区域和第2非磁性区域。从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1个向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另外的1个的方向沿着所述第1方向。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处于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所述1个与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所述另外的1个之间。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3元素。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Mn、Cr、V、Ti及Sc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4元素。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不包括Cu,或者,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中包含的所述Cu的浓度比所述第2层中的Cu的浓度低。根据上述构成的磁头,能够提供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的磁头及磁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08]图2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09]图3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0]图4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1]图5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2]图6是例示第2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3]图7是例示第2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4]图8(a)~图8(d)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5]图9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6]图10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7]图11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8]图12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9]图13(a)及图13(b)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1M~13M

第1~第3磁性构件,11Mt~13Mt

第1~第3磁性构件厚度,11m~13m

第1~第3磁性区域,11mt~13mt

第1~第3磁性区域厚度,11n~13n

第1~第3非磁性区域,11nt~13nt

第1~第3非磁性区域厚度,20D

电路,20S

层叠体,21~23

第1~第3层,25a、25b

第1、第2磁极侧中间层,25c

磁性中间层,27n

中间非磁性层,30D

记录电路,30F

介质相对面,30c

线圈,30i

绝缘部,31

第1磁极,32

第2磁极,33

屏蔽件,60

记录部,70

再现部,71

磁再现元件,72a、72b

第1、第2再现屏蔽件,80

磁记录介质,81

磁记录层,82

介质基板,83

磁化,85

介质移动方向,θ1

角度,110、110a、111、112、120、121

磁头,150

磁记录装置,154

悬架,155

臂,156

音圈马达,157

轴承部,158

头万向节组件,159

头滑动件,159A

空气流入侧,159B

空气流出侧,160

头堆叠组件,161

支承框架,162

线圈,180

记录用介质盘,180M

主轴马达,181

记录介质,190

信号处理部,210

磁记录装置,AR、AR1

箭头,D1

方向,Is

电流,Iw

记录电流,T1、T2

第1、第2端子,W1、W2

第1、第2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3]附图是示意性或概念性的,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部分间的大小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相同。即使在表示相同部分的情况下,有时也根据附图以互相的尺寸、比率不同的方式表示。
[0024]在本申请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与关于已经出现的图在之前叙述了的要素同样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详细的说明适当省略。
[0025](第1实施方式)
[0026]图1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7]图2是例示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8]如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210包括磁头110和电路20D。例如,在磁头110设置有记录部60。如后所述,磁头110也可以包括再现部。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头,具备:第1磁极;第2磁极;及层叠体,设置于所述第1磁极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所述层叠体包括:第1磁性构件;第2磁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1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第1层,设置于所述第1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性构件之间,包括Cu;及第2层,设置于所述第2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包括Cu,所述第1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第1磁性区域和第1非磁性区域,从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1个向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另外的1个的方向沿着从所述第1磁极向所述第2磁极的第1方向,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处于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所述1个与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的所述另外的1个之间,所述多个第1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1元素,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Mn、Cr、V、Ti及Sc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2元素,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不包括Cu,或者,所述第1非磁性区域中包含的所述Cu的浓度比所述第1层中的Cu的浓度低,所述第2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第2磁性区域和第2非磁性区域,从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1个向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另外的1个的方向沿着所述第1方向,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处于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所述1个与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的所述另外的1个之间,所述多个第2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3元素,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Mn、Cr、V、Ti及Sc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4元素,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不包括Cu,或者,所述第2非磁性区域中包含的所述Cu的浓度比所述第2层中的Cu的浓度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所述第1磁性构件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2磁性构件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厚度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所述层叠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2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极之间的第2磁极侧中间层,所述第2磁极侧中间层包括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所述层叠体还包括:第3磁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2磁性构件之间;及第3层,设置于所述第3磁性构件与所述第2磁性构件之间,包括Cu,
所述第3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第3磁性区域和第3非磁性区域,从所述多个第3磁性区域的1个向所述多个第3磁性区域的另外的1个的方向沿着所述第1方向,所述第3非磁性区域处于所述多个第3磁性区域的所述1个与所述多个第3磁性区域的所述另外的1个之间,所述多个第3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Fe、Co及Ni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1个的第5元素,所述第3非磁性区域包括作为从由Mn、Cr、V、Ti及Sc构成的群选择出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仁志成田直幸首藤浩文高岸雅幸永泽鹤美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