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处理方法、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72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方法、装置及车辆,其中,该尾气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颗粒物捕捉器处的碳载量,以及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颗粒物捕捉器用于捕捉尾气中的碳颗粒,以形成所述碳载量;确定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根据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识别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并执行所述处理策略,以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本申请基于碳载量和车辆的状态信息,识别适应的处理策略,并基于该处理策略进行燃烧处理,以提升整体再生处理速率。以提升整体再生处理速率。以提升整体再生处理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处理方法、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处理方法、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更严格的排放控制法规相继出台,针对车辆的尾气中的碳颗粒等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车辆尾气中的碳颗粒主要包含三种成分:未燃的碳烟、表面上吸附的有机可溶性物质和硫酸盐,这三种成分对大气的污染是很严重的。通常车辆的发动机产生的碳颗粒数量较多,容易超过环保要求的最低限值,因此,如何对车辆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处理是环保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为此,现有技术一般是在发动机中安装颗粒物捕捉器,过滤尾气中的碳颗粒并收集在容器内,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该颗粒物捕捉器可以捕获汽车尾气中90%以上数量的颗粒,被捕获的颗粒物附着在过滤体上,随着颗粒物的不断积累,发动机的排气阻力会逐渐增加,当颗粒物捕捉器被堵塞严重时,发动机排气系统背压会急剧上升,发动机性能也会恶化。
[0004]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对该颗粒物捕捉器处的颗粒物进行再生处理,但是,现有的再生处理策略不能适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颗粒物捕捉器处的碳载量,以及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颗粒物捕捉器用于捕捉尾气中的碳颗粒,以形成所述碳载量;确定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根据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识别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并执行所述处理策略,以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车辆的颗粒物捕捉器处的碳载量,包括;获取所述颗粒物捕捉器的第一压力以及第二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用于表示所述颗粒物捕捉器的入口压力,所述第二压力用于表示所述颗粒物捕捉器的出口压力;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获得目标压力差值;获取所述目标车辆中发动机的进气流量;根据所述目标压力差值与所述进气流量,确定所述颗粒物捕捉器处的碳载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车辆中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识别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包括:若所述碳载量小于第一碳载量,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将第一再生处理策略作为对所述目标车辆的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所述第一再生处理策略为:响应减速断油控制指令,以增加所述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碳颗粒燃烧的策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车辆中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档位,所述目标车辆的档位为前进挡;所述根据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识别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包括:若所述碳载量大于第一碳载量且小于第二碳载量,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四温度阈值,则将第二再生处理策略作为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所述第二再生处理策略为:不响应减速断油控制指令,以及推迟所述发动机的点火角,以升高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至预设再生温度后,根据预设需求空燃比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实际空燃比,以增加所述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碳颗粒燃烧的策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车辆中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档位,所述目标车辆的档位为前进挡;所述根据所述碳载量所属的碳载量范围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识别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包括:若所述碳载量大于第一碳载量且小于第二碳载量,且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第五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温度阈值,则将第三再生处理策略作为对所述碳颗粒进行燃烧处理的处理策略,所述第三再生处理策略为:不响应减速断油控制指令,以及获取所述发动机的预设需求空燃比,根据所述预设需求空燃比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实际空燃比,以增加所述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碳颗粒燃烧的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武东吕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