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72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5
本申请所述的充电控制技术方案,检测目标终端,并轮流为目标终端充电,其中,目标终端为至少已连接的被充电终端,从第一目标终端轮流到第二目标终端的依据为:第一目标终端充电的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或者,第一目标终端获得的电量达到预设的电量阈值,从而,可以通过对时长阈值或者电量阈值的设定,使得即使不提高功率,充电设备也能尽快地将功率分配给目标终端,即在不显著增加充电设备的投入成本的前提下,使得目标终端尽快恢复正常使用。使得目标终端尽快恢复正常使用。使得目标终端尽快恢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环保的需求日益突出,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因此,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越来越大。
[0003]目前充电桩的数量还远远不足,即使一个充电桩配置了多把充电枪,但后插枪的车辆,往往需要等待先插枪的车辆充满电后,才能充电。因此,存在车辆的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或者,充电桩并行地为插枪的电动车同时充电,但受限于功率成本,为每个电动车输入的电量往往很小,因此,充电时间过长。
[0004]同时,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往往较长,所以,用户通常选择在固定的空闲时间段,例如晚上,对电动汽车进行充足的补电,而由于种种原因,电动汽车有可能在非补电时段需要补充少量而非全部电量,这种情况下,用户往往需要尽快获得一定量的电量,使得电动汽车能具有一定的续航能力(例如从超市到家)即可。
[0005]综上所述,如何使得终端尽快恢复使用、且不显著增加充电设备的投入成本,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被充电终端,所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已连接;轮流为所述目标终端充电,其中,从第一目标终端轮流到第二目标终端的依据为: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充电的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目标终端获得的电量达到预设的电量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长阈值和所述电量阈值,均使得任意一个所述目标终端的两次相邻的充电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不大于预设间隔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续航参数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检测不到所述目标终端的情况下,轮流为已连接的所述被充电终端充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从第一目标终端轮流到第二目标终端的依据发送至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至少用于展示所述依据。6.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第一功率,同时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被充电终端充电,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已连接;使用第二功率,轮流为目标终端充电,所述目标终端为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所述被充电终端,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至少包括已连接;其中,从第一目标终端轮流到第二目标终端的依据为:所述第一目标终端充电的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目标终端获得的电量达到预设的电量阈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所述使用第一功率,同时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被充电终端充电,所述使用第二功率,轮流为目标终端充电,包括:在所述使用第一功率,同时为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被充电终端充电的过程中,使用所述第二功率,轮流为所述目标终端充电。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长阈值和所述电量阈值,均使得任意一个所述目标终端的两次相邻的充电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不大于预设间隔阈值。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勇穆晓鹏王劲松施行达王保磊徐威栗文涛王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