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极补锂方法及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储能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夹层结构的负极补锂方法及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容器是将锂离子负极嵌锂材料作为负极,超级电容器中的活性炭材料作为正极,组成新型的非对称混合储能器件。这种非对称混合储能器件具有超级电容器的高比功率、长寿命特点,同时又比对称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高出50%以上的能量密度。在要求兼具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场景中(车载储能、轨道交通储能和电网调频储能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容器中由于负极活性炭采用传统嵌锂石墨等材料代替后,最大问题就是系统没有锂源,需要采用补锂的方法对负极进行补充活性锂离子;同样地,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硅碳技术中,由于负极的中间相固体电解质SEI的膜形成导致首次循环过程中大量的活性锂的损失,也是需要在电池中进行额外再补充锂源,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等等。然而,目前补锂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量产性是目前需要亟需解决和突破的难题。 >[0003]迄今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8)、负极极片、电解液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9);所述的正极极片(8)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层;所述的负极极片为夹层结构,负极极片包括两层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两层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之间的金属锂电极层(6)以及两层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外侧的负极活性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主要由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和多孔结构(3)组成;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主要由PET层(2)和铜层(1)组成,PET层(2)两面均设有铜层(1);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上设有贯穿的多孔结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上的多孔结构(3)的孔隙率为5%
‑
5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的厚度为1
‑
1000um,其中铜层的厚度为0.02
‑
3u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和负极活性层(4)组成多孔负极带(5)。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在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的单面上涂覆负极活性物质,然后干燥冷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田,马福元,赵宇,臧孝贤,赵旭,成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