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252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所述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包括内外套设的内层空心杆(1)和外层空心杆(2),内层空心杆(1)内设有多个环形件,所述多个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当向内层空心杆(1)中放入堵塞部件(3)时,堵塞部件(3)能够封堵所述环形件的内通孔;当堵塞部件(3)受到压力且该压力大于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时,堵塞部件(3)能够穿过所述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依次增大。该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能够在现场快速的找到漏点,为进一步的双空心杆维修提供指导。心杆维修提供指导。心杆维修提供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还是一种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心杆热水循环作为一种运行成本低的防蜡降粘伴热举升方式,在稠油、高凝油上被广泛应用。但在长期运行以后,由于内管密封圈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者内管腐蚀等问题可能存在漏点导致内漏现象从而影响空心杆热水循环技术的正常应用,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找到漏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找到双空心杆的漏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该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能够在现场快速的找到漏点,为进一步的双空心杆维修提供指导。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包括内外套设的内层空心杆和外层空心杆,内层空心杆与外层空心杆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内层空心杆内设有多个环形件,所述多个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环形件的外侧均与内层空心杆的内表面密封固定连接;当向内层空心杆中放入堵塞部件时,堵塞部件能够封堵所述环形件的内通孔;当堵塞部件受到压力且该压力大于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的最大阻力时,堵塞部件能够穿过所述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的最大阻力依次增大。
[0005]内层空心杆的轴线与外层空心杆的轴线重合,沿内层空心杆的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0006]所述环形件的材质为橡胶或塑料,每个所述环形件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沿内层空心杆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的硬度依次增大。
[0007]沿内层空心杆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的内径依次减小。
[0008]沿内层空心杆的直径且远离内层空心杆的轴线的方向,所述环形件的厚度逐渐增大。
[0009]内层空心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环形件的断面含有依次连接的上侧边、下侧边和外侧边,上侧边和下侧边均为弧线形。
[0010]堵塞部件含有外壳和内球,外壳含有上通孔、下通孔和内腔体,内球位于内腔体内,内球的直径大于上通孔的孔径和下通孔的孔径。
[0011]外壳含有下壳体和上端盖,下壳体为筒形结构,下壳体的下部呈锥形,上通孔位于上端盖的中心,下通孔位于下壳体的下端,下壳体与上端盖螺纹连接。
[0012]堵塞部件能够与所述环形件匹配连接。
[0013]一种上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1、从内层空心杆的入口端向内层空心杆中放入堵塞部件,使堵塞部件封堵所述多个环形件中的第1个环形件;
[0015]步骤2、从内层空心杆的入口端向内层空心杆内打压并憋压,使堵塞部件受到第1压力和第1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的阻力,所述第1压力小于或等于第1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的最大阻力;
[0016]步骤3、检测内层空心杆的入口端至堵塞部件之间是否有压降,如果有压降,表明漏点位于第1个环形件以上,结束检验;如果没有压降,则进行下一步;
[0017]步骤4、从内层空心杆的入口端向内层空心杆内增压并憋压,堵塞部件穿过第N个环形件,使堵塞部件受到第N+1压力和第N+1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的阻力,所述第N+1压力小于或等于第N+1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的最大阻力,N为步骤4的操作次数;
[0018]步骤5、检测内层空心杆的入口端至堵塞部件之间是否有压降,如果有压降,表明漏点位于第N个环形件和第N+1个环形件之间,结束检验;如果没有压降,则依次重复步骤4和步骤5。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和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能够在现场快速的找到漏点位置,为进一步的双空心杆维修提供指导。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的在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的在验漏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3]图3是环形件的断面示意图。
[0024]图4是堵塞部件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双空心杆的验漏方法的流程图。
[0026]1、内层空心杆;2、外层空心杆;3、堵塞部件;4、第1个环形件;5、第2个环形件;6、第3个环形件;7、第4个环形件;8、第5个环形件;9、尾管;10、实心抽油杆;
[0027]11、上侧边;12、下侧边;13、外侧边;
[0028]31、外壳;32、内球;33、上通孔;34、下通孔;35、内腔体;36、下壳体;37、上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包括内外套设的内层空心杆1和外层空心杆2,内层空心杆1与外层空心杆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内层空心杆1内设有多个环形件,所述多个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环形件的外侧均与内层空心杆1的内表面密封固定连接;当向内层空心杆1中放入堵塞部件3时,堵塞部件3能够封堵所述环形件的内通孔;当堵塞部件3受到压力且该压力大于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时,堵塞部件3能够穿过所述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依次增大,如图1和图2所示。
[0031]内层空心杆1和外层空心杆2均为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将现有的内层空心杆1中增加了所述多个环形件。向内层空心杆1中放入堵塞部件3时,可以通过向内层空心杆1中注入压力气体或液体的方式使堵塞部件3受到压力P。最初,堵塞部件3受到的压力P与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阻力f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堵塞部件3与所述环形件抵接,堵塞部件3不能够穿过所述环形件。随着堵塞部件3受到的压力P持续增大,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阻力f也将持续增大,当堵塞部件3受到压力P大于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F时,堵塞部件3便能够穿过所述环形件。
[0032]通常,所述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在使用时为直立状态,即内层空心杆1和外层空心杆2均为直立状态,所述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为F,沿从上向下的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F依次增大。例如,内层空心杆1内设有5个环形件,沿从上向下的方向,该5个环形件依次为第1个环形件4、第2个环形件5、第3个环形件6、第4个环形件7和第5个环形件8。第1个环形件4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为F1,第2个环形件5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为F2,第3个环形件6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为F3,第4个环形件7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为F4,第5个环形件8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为F5,F1﹤F2﹤F3﹤F4﹤F5。
[0033]在本实施例中,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与外层空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包括内外套设的内层空心杆(1)和外层空心杆(2),内层空心杆(1)与外层空心杆(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内层空心杆(1)内设有多个环形件,所述多个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环形件的外侧均与内层空心杆(1)的内表面密封固定连接;当向内层空心杆(1)中放入堵塞部件(3)时,堵塞部件(3)能够封堵所述环形件的内通孔;当堵塞部件(3)受到压力且该压力大于该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时,堵塞部件(3)能够穿过所述环形件;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对堵塞部件(3)的最大阻力依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与外层空心杆(2)的轴线重合,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件之间的距离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的材质为橡胶或塑料,每个所述环形件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的硬度依次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沿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环形件的内径依次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沿内层空心杆(1)的直径且远离内层空心杆(1)的轴线的方向,所述环形件的厚度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内层空心杆(1)呈直立状态,所述环形件的断面含有依次连接的上侧边(11)、下侧边(12)和外侧边(13),上侧边(11)和下侧边(12)均为弧线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验漏的双空心杆,其特征在于,堵塞部件(3)含有外壳(31)和内球(32),外壳(31)含有上通孔(33)、下通孔(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明王磊王颖李鑫李红爽吴享远关志忠杨东升方梁锋蔡龙浩齐庆鹏张绮伦张津睿陈妍乐庸军贾俊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