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48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27
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包含复合透镜单元、反射件、遮板及发光单元。所述复合透镜单元包括一个第一透镜及一个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具有一个第一入光面、一个第一出光面及一个后焦点,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一个第二入光面、一个第二出光面及一个第一下焦点。所述反射件包括一个具有一个第一焦点与一个第二焦点的反射面。所述发光单元可被控制而开启或关闭并包括一个第一发光源及一个第二发光源,所述第一发光源被开启时,光线经所述反射件后进入所述第一透镜,并从所述第一出光面投射出一个近灯光形,所述第二发光源也被开启时,光线进入所述第二透镜组并与所述第一发光源的光线共同投射一个远灯光形,借由光源的开关切换远灯与近灯,切换速度较快。切换速度较快。切换速度较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照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车用照明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近光灯与远光灯功能的车用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种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248960所揭露的现有的远近灯切换装置,适用于一个车灯,所述车灯包括一个发光件、一个设置于所述发光件一侧的反射件,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发光件相反于所述反射件的一侧的投影物镜。所述远近灯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投影物镜之间,并包括一个固定片、一个固定于所述固定片的电磁阀,及一个可受所述电磁阀带动而升降的遮光板。所述车灯的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件的反射,再经由所述投影物镜投射出光形。所述电磁阀可控制所述遮光板的移动,并使所述遮光板相对于所述发光件在一个上方位置与一个下方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上方位置时,所述遮光板在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投影物镜之间进行截光,截光后光线通过所述投影物镜后投射出明暗截止线清晰的近光光斑。在所述下方位置时,所述遮光板移动至光线行经路线外,因此光线不会被阻挡,经由所述投影物镜投射出远光的光形。
[0003]所述现有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可以借由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遮光板的上下移动来实现远近光形的转换。但是此种电磁阀响应速度较慢,而且较容易损坏,一旦损坏即失去切换远近光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电磁阀结构且可同时实现并切换近光灯与远光灯功能的车用照明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包含一个复合透镜单元、一个反射件、一个遮板,及一个发光单元。所述复合透镜单元包括一个沿一个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下方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沿所述光轴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一入光面及一个第一出光面,及一个对应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后焦点,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多个透镜、一个由所述透镜共同形成且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入光面位于同侧并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呈落差设置的第二入光面、一个由所述透镜共同形成且相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第二出光面,及一个对应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第一下焦点,所述第二出光面具有一个位于所述光轴下方的第一段,及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两相反侧且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落差设置的第二段。所述反射件沿所述光轴位于所述复合透镜单元对应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一侧,并包括一个可朝所述第一入光面反射光线且呈弧形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一个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一焦点,及一个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二焦点,所述反射件的位置使所述第二焦点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后焦点重合。所述遮板对应于所述反射件的第二焦点并向下延伸。所述发光单元可被控制而开启或关闭,并包括一个发光面朝上且设置邻近于所述反射件的第一焦点的第一发光源,及一个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入光面并设置邻
近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第一下焦点的第二发光源,所述第一发光源被开启时,所述第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件反射后,部分光线被所述遮板遮蔽,其余光线从所述第一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一透镜,并从所述第一出光面投射出一个近灯光形,当所述第二发光源也被开启时,所述第二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由所述第二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透镜组使进入的光线会聚,从所述第二出光面投射出光形并与所述第一发光源的光线共同形成一个远灯光形。
[0006]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三个透镜,所述透镜其中一个形成所述第一段,所述透镜中另外两个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段。
[0007]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复合透镜单元的第二透镜组还具有一个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下焦点一侧的第二下焦点,及一个沿所述水平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下焦点相反所述第二下焦点一侧的第三下焦点,所述第二下焦点与所述第三下焦点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一下焦点呈落差设置,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第二出光面还具有两个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段的两相反侧且沿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段后侧的第三段,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邻近于所述第二下焦点且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第三发光源,及一个设置邻近于所述第三下焦点且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第四发光源,当所述第一发光源与所述第二发光源被关闭,且所述第三发光源与所述第四发光源被开启时,所述第三发光源与所述第四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从所述第二入光面入射所述第二透镜组,并共同从所述第二出光面投射出一个昼行灯形。
[0008]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五个透镜,所述透镜中的一个形成所述第一段,所述透镜中另外两个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段,所述透镜中其余两个分别形成所述第三段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下焦点与所述第三下焦点。
[0009]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第二下焦点与所述第三下焦点沿所述前后方向对位于所述第一下焦点的前侧。
[0010]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入光面沿一个平行于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前侧。
[0011]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距离介于5毫米至30毫米之间。
[0012]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复合透镜单元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组的多个透镜为一体成形。
[0013]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所述发光单元是由至少一半导体芯片所构成的发光二极管。
[0014]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还包含一个散热件,且所述反射件、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遮板设置于所述散热件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利用所述第一发光源与所述第二发光源的开关切换,进行近灯与远灯的转换,相较于现有的电磁阀结构的切换速度较快。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3是沿图1的
Ⅲ-Ⅲ
线所截取的剖视图;
[0019]图4是沿图3的
Ⅳ-Ⅳ
线所截取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与图3相同视角的光路示意图;
[0021]图6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近光灯的光形梯度图;
[0022]图7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远光灯的光形梯度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9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类似于图4视角的光路示意图;及
[0025]图10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昼行灯的光形梯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参阅图1、2、3,本专利技术车用照明装置搭配一个控制单元(图未示)使用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支架2、一个散热件3、一个复合透镜单元4、一个反射件5、一个遮板6,及一个发光单元7。
[0028]所述支架2连接所述散热件3与所述复合透镜单元4,并用以供所述复合透镜单元4设置。所述支架2包括一个第一固定片21,及两个沿水平方向X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21的两相反侧的第二固定片22。每一第二固定片22呈L型,其中位于上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21,其中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照明装置,包含一个复合透镜单元、一个反射件、一个遮板,及一个发光单元,所述复合透镜单元包括一个沿一个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沿所述光轴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一入光面及一个第一出光面,及一个对应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后焦点,所述反射件沿所述光轴位于所述复合透镜单元对应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一侧,并包括一个可朝所述第一入光面反射光线且呈弧形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具有一个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一焦点,及一个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二焦点,所述反射件的位置使所述第二焦点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后焦点重合,所述遮板对应于所述反射件的第二焦点并向下延伸,所述发光单元可被控制而开启或关闭,并包括一个发光面朝上且设置邻近于所述反射件的第一焦点的第一发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透镜单元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下方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多个透镜、一个由所述透镜共同形成且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入光面位于同侧并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呈落差设置的第二入光面、一个由所述透镜共同形成且相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第二出光面,及一个对应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第一下焦点,所述第二出光面具有一个位于所述光轴下方的第一段,及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两相反侧且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落差设置的第二段,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个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入光面并设置邻近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第一下焦点的第二发光源,所述第一发光源被开启时,所述第一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件反射后,部分光线被所述遮板遮蔽,其余光线从所述第一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一透镜,并从所述第一出光面投射出一个近灯光形,当所述第二发光源也被开启时,所述第二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由所述第二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透镜组使进入的光线会聚,从所述第二出光面投射出光形并与所述第一发光源的光线共同形成一个远灯光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三个透镜,所述透镜其中一个形成所述第一段,所述透镜中另外两个分别形成所述第二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透镜单元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益良官有康
申请(专利权)人:桦薪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