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23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该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时,人员可以将该结构固定在在床板的两侧,之后在上下移动活动柱,待移动至适合的高度后,在将插接螺母插入螺纹孔内,从而将其固定,进而便于患者锻炼,当患者在锻炼时,可以将脚放在脚踏板上,之后在旋转控制把手,进而使得控制把手旋转转动时,带动连接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脚踏板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患者下肢进行旋转运动,进而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训练,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普外科护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下肢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伤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原有的劳动能力,由于下肢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容易出现下肢僵硬、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因此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要进行适当的下肢康复训练活动。
[0003]目前现有的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为扶手式的简单行走结构或者履带式的机械行走结构,对于康复初期的患者,无法依靠自身力量从轮椅移动至下肢康复训练设备,仍需要医护人员搀扶,并未在实质上做到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所以现提出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斜柱,所述立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A,所述转轴A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踏板。
[0008]可选的,所述斜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B,所述转轴B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
[0009]可选的,所述转轴A的表面与转轴B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链条,所述固定柱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00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底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母。
[0011]可选的,所述限位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底盘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活动轮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柱与活动柱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插接螺母,所述活动杆与连接杆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活动杆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母,所述底盘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底盘以活动杆的垂直中线呈对称设置。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通过活动柱、连接杆、U型块、限位螺母、连接盘、控制把手、链条和脚踏板的搭配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人员可以根据病床的宽度横向移动连接杆,待移动至适合的距离后,在将其固定,进而便于人员将U型块插入病床的两侧,待插入完毕后,在顺时针旋转限位螺母,继而使得限位螺母向上移动,进而使得连接盘与床板相接触,从而将其固定在床板的两侧,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在上下移动活动柱,待移动至适合的高度后,在将插接螺母插入螺纹孔内,从而将其固定,进而便于患者锻炼,当患者在锻炼时,可以将脚放在脚踏板上,之后在旋转控制把手,进而使得控制把手旋转转动时,带动连接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脚踏板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患者下肢进行旋转运动,进而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训练,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斜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本技术斜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盘;2、固定柱;3、活动柱;4、连接杆;5、活动杆;6、立柱;7、斜柱;8、脚踏板;9、控制把手;10、链条;11、连接板;12、U型块;13、限位螺母;14、连接盘;15、插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底盘1以活动杆5的垂直中线呈对称设置,底盘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轮,活动轮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底盘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与活动柱3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固定柱2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插接螺母15,固定柱2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12,U型块12的底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母13,限位螺母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14,固定柱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3;
[0023]通过活动柱3、连接杆4、U型块12、限位螺母13、连接盘14、控制把手9、链条10和脚踏板8的搭配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人员可以根据病床的宽度横向移动连接杆4,待移动至适合的距离后,在将其固定,进而便于人员将U型块12插入病床的两侧,待插入完毕后,在顺时针旋转限位螺母13,继而使得限位螺母1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连接盘14与床板相接触,从而将其固定在床板的两侧,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在上下移动活动柱3,待移动至适合的高度后,在将插接螺母15插入螺纹孔内,从而将其固定,进而便于患者锻炼,当患者在锻炼时,可以将脚放在脚踏板8上,之后在旋转控制把手9,进而使得控制把手9旋转转动时,带动连接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脚踏板8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患者下肢进行旋转运动,
进而便于患者进行下肢训练,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4]活动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5,活动杆5与连接杆4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活动杆5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母,活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6,立柱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斜柱7,斜柱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B,转轴B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9,立柱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A,转轴A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踏板8,转轴A的表面与转轴B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链条10。
[0025]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26]综上所述,该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使用时,通过活动柱3、连接杆4、U型块12、限位螺母13、连接盘14、控制把手9、链条10和脚踏板8的搭配设置,使得人员在使用时,人员可以根据病床的宽度横向移动连接杆4,待移动至适合的距离后,在将其固定,进而便于人员将U型块12插入病床的两侧,待插入完毕后,在顺时针旋转限位螺母13,继而使得限位螺母1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连接盘14与床板相接触,从而将其固定在床板的两侧,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在上下移动活动柱3,待移动至适合的高度后,在将插接螺母15插入螺纹孔内,从而将其固定,进而便于患者锻炼,当患者在锻炼时,可以将脚放在脚踏板8上,之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3),所述活动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5),所述活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6),所述立柱(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斜柱(7),所述立柱(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A,所述转轴A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踏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B,所述转轴B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A的表面与转轴B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链条(10),所述固定柱(2)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