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08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包括架体、跑步式训练器和安全衣,所述跑步式训练器设置在架体的底部左侧,所述安全衣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的上方,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的右侧,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排,两个所述齿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踏脚板,所述齿排的齿牙表面啮合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实现了由于传统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在脚踏训练时不易站稳,对患者的肢体训练和康复造成不便,且该装置不具备对患者上肢训练的装置,使用起来不够方便。使用起来不够方便。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

技术介绍

[0002]肢体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总的原则就是早期科学、循序渐进的贯穿治疗全程的肢体康复训练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应有效的物理手段辅助进行训练,比如在疾病治疗早期可以采取相邻部位的肌肉等长收缩,或者相邻关节轻微的床上屈伸活动来保证肢体的功能。在恢复期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损伤局部的运动,但是一定要做到不负重、不受力,进行在床上的相应功能训练,其中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手段。在疾病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可以采取各种肢体的运动、力量的锻炼以及作业疗法,作业疗法就是将康复训练通过日常的工作、学习和活动进行。现有的肢体训练康复装置的功能性不强,市场上的训练康复装置没有针对脚踏的训练,使得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康复的速度过慢,效果不佳。
[0003]为此人们提出一种肢体训练康复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7429583U所公开的一种包括架体和脚踏训练器,所述架体的内部右侧设置了两个固定柱,所述脚踏训练器固定在所述固定柱的内侧下部,所述架体的内底部左侧设置了皮带,所述固定柱的中上部表面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脚踏训练器的内部设置了四个踏板和一个转轮,所述踏板成“十”字状均匀设置在所述脚踏训练器内,所述踏板的下部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转轮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脚踏训练器的内部设置了轴杆,所述脚踏训练器通过轴杆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康复装置设置了跑步机功能和脚踏功能两种康复的功能,皮带外侧的红外线灯可以对患者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在脚踏训练时不易站稳,对患者的肢体训练和康复造成不便,且该装置不具备对患者上肢训练的装置,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具备对患者上肢训练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包括架体、跑步式训练器和安全衣,所述跑步式训练器设置在架体的底部左侧,所述安全衣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的上方,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的右侧,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排,两个所述齿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踏脚板,所述齿排的齿牙表面啮合有齿轮,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前侧与齿轮的后侧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踏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与架体定轴转动连接,所述
转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拉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保护壳的右侧。
[0007]优选的,所述扶手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扶手以架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踏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杆分别设置在两个踏脚板上。
[0010]优选的,所述拉环的边缘开设圆弧倒角。
[0011]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与齿排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架体,达到了对肢体训练仪器进行整体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跑步式训练器、安全衣和扶手之间的配合,当患者想要进行肢体训练时,将安全衣穿在身上,然后站在跑步式训练器上,手扶着扶手向前走动,可达到对患者下肢训练的效果;通过设置底座,使跑步式训练器、保护壳和座椅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
[0013]通过设置保护壳、齿排和踏脚板之间的配合,当患者想要同时进行上下肢训练时,患者坐在座椅上,将脚放在踏脚板上,放在位置较高的踏脚板上的脚向下压,使位置较高的踏脚板向下运动,由于踏脚板的下表面与齿排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齿排的齿牙表面与齿轮的齿牙表面啮合,当踏脚板向下运动时,可带动齿排同步运动,齿排向下运动可带动齿轮转动,使得齿轮另一侧的齿排向上,同时带动另一侧的踏脚板向上,最终可实现患肢下肢的训练,患者同时双手握住拉环,当踏脚板上下运动时,可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支撑杆同步运动,由于支撑杆的顶部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支撑杆上下运动时,可使得转动杆在与之定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上转动,转动杆的转动可实现拉环的上下移动,最终可实现患者上肢的训练。
[0014]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实现了由于传统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在脚踏训练时不易站稳,对患者的肢体训练和康复造成不便,且该装置不具备对患者上肢训练的装置,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右视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
[0018]图中:1、架体;2、跑步式训练器;3、安全衣;4、扶手;5、底座;6、保护壳;7、齿排;8、踏脚板;9、齿轮;10、支撑架;11、支撑杆;12、转动杆;13、拉环;14、座椅;15、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
器,包括架体1、跑步式训练器2和安全衣3,通过设置架体1,达到了对肢体训练仪器进行整体支撑的效果;跑步式训练器2设置在架体1的底部左侧,安全衣3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2的上方,架体1上固定连接有扶手4,通过设置跑步式训练器2、安全衣3和扶手4之间的配合,当患者想要进行肢体训练时,将安全衣3穿在身上,然后站在跑步式训练器2上,手扶着扶手4向前走动,可达到对患者下肢训练的效果;扶手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扶手4以架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当患者站在跑步式训练器2上个进行肢体训练时,通过设置两个扶手4,可使患者站的更加平稳;架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6,通过设置底座5,使跑步式训练器2、保护壳6和座椅14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保护壳6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弹簧15,减震弹簧15的顶部与齿排7的底部固定连接;当患者进行下肢训练时,通过设置减震弹簧15,可进行缓冲减震,以防患者感到不适;保护壳6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2的右侧,保护壳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排7,两个齿排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踏脚板8,踏脚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当患者进行肢体训练时,增加踏脚板8与患者的脚底之间的摩擦,防止打滑;齿排7的齿牙表面啮合有齿轮9,保护壳6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U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仪器,包括架体(1)、跑步式训练器(2)和安全衣(3),所述跑步式训练器(2)设置在架体(1)的底部左侧,所述安全衣(3)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固定连接有扶手(4),所述架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6),所述保护壳(6)设置在跑步式训练器(2)的右侧,所述保护壳(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排(7),两个所述齿排(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踏脚板(8),所述齿排(7)的齿牙表面啮合有齿轮(9),所述保护壳(6)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前侧与齿轮(9)的后侧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踏脚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表面与架体(1)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2)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云黄蓉顾弘杨玲燕周雪梅姚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