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22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4
本申请涉及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其包括若干组吊装至基坑内部的框体及板材,各组所述框体均包括基座及两组立板,所述基座水平铺设在基坑的坑底上,各组所述立板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各组所述立板朝向基坑的两侧竖直内壁;两组所述立板之间对拉连接有杆组;所述板材为特种钢材质,所述板材铺设在两组所述立板的上端部,所述板材的上端面竖直开孔并均插接有一栓,各组所述一栓的攻入端与各组所述立板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所述杆组上套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端面与所述板材的下端面抵接。本申请实现了对基坑坑口的封堵,便于居民及车辆安全快速地通过基坑附近的道路,降低了基坑开挖对附近居民及车辆行驶的不便。降低了基坑开挖对附近居民及车辆行驶的不便。降低了基坑开挖对附近居民及车辆行驶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市政建设的体量不断增加,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多需要进行隐蔽性施工,在道路上开挖基坑,并将包括水利、电力、燃气及电信等管道铺设在基坑内部,故基坑开挖在市政施工中占据了较大的工作量。
[0003]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012对基坑支护的定义如下: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多呈框体结构,进行基坑支护时,将支护结构吊装至基坑内部,支护结构与基坑的两侧竖直内壁抵紧,实现对基坑两侧内壁的支护加固。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在进行基坑支护的过程中,呈框体结构的支护结构吊装至基坑内部,当现有的支护结构安装完毕后,基坑的上端坑口呈开放状态,基坑致使道路被切断,进而致使基坑支护时造成基坑两侧的交通不便,基坑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及车辆需要绕行,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基坑支护时的坑口进行封堵,便于居民及车辆安全快速地通过基坑附近的道路,降低基坑开挖对附近居民及车辆行驶的不便,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包括若干组吊装至基坑内部的框体及板材,各组所述框体均包括基座及两组立板,所述基座水平铺设在基坑的坑底上,各组所述立板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各组所述立板朝向基坑的两侧竖直内壁;两组所述立板之间对拉连接有杆组;所述板材为特种钢材质,所述板材铺设在两组所述立板的上端部,所述板材的上端面竖直开孔并均插接有第一螺栓,各组所述第一螺栓的攻入端与各组所述立板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所述杆组上套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端面与所述板材的下端面抵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深基坑支撑体系包括框体及板材,框体及板材吊装至基坑内部,框体的基座铺设在基坑的坑底上,基座形成对该支撑体系的支撑,两组立板竖直设置且与基座固定连接,各组立板相互远离的端面与基坑的两侧竖直内壁靠近,使各组立板形成对基坑内部的支撑作用,杆组的设置提升了两组立板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基
坑两侧内壁的塌方;各组板材铺设在两组立板的上端,各组板材上的开孔内部插接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贯穿板材并与各组立板的上端部螺纹连接,上述实现了各组板材对基坑上端坑口的覆盖,同时杆组上套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对板材进行支撑,使板材的抗压能力提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板材铺设在两组立板的上端,并通过各组第一螺栓实现了板材与两组立板的固定连接,板材对基坑的坑口进行覆盖,当较重的车辆等行驶至板材上方时,支撑件的设置使板材的局部抗压能力提升,本申请实现了对基坑坑口的封堵,便于居民及车辆安全快速地通过基坑附近的道路,降低了基坑开挖对附近居民及车辆行驶的不便。
[0009]优选的,两组所述立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竖直端面上均固定有正对设置的两组挂件,所述杆组包括主管及两组副管,所述主管位于两组所述副管中间,两组所述副管与所述主管的水平两端螺纹连接,两组所述副管相互远离的一端一体固定有圆板,各组所述圆板分别与各组所述挂件挂接转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挂件位于两组立板相互靠近的竖直端面上,杆组包括主管及两组副管,各组副管与主管的两端螺纹连接,进而使各组副管能够与主管一体连接;两组副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圆板,各组圆板与挂件插接转动,当进行杆组在两组立板之间的安装时,将各组副管端部的圆板插接入挂件内部,再进一步将副管进行转动,使副管不断拧入主管内部,进而实现了两组副管及主管在两组立板之间的长度调整,使该杆组形成对两组立板的稳定支撑,上述设置便于对杆组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提升了杆组长度调整时的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圆环、连杆及平板,所述圆环与所述主管套接转动,所述连杆将所述圆环及所述平板进行连接,所述平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板材的下端面抵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套设在杆组上,杆组形成对支撑件的支撑,支撑件包括圆环、连杆及平板,圆环套设在主管上,使圆环能够与主管不断转动,实现了支撑件与杆组的可拆安装,当进行该种支撑体系的收储时,其整体的尺寸较小;连杆将圆环及平板进行连接,实现了平板与圆环之间的连接,平板的上端面与板材的下端面抵接,平板的设置提升了支撑件与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板材的抗压能力提升,当车辆等行驶至板材位置时,板材的震动降低,对附近民众的噪声影响降低。
[0013]优选的,基坑两侧的地面上凹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深度与所述板材的厚度相同;所述板材的尺寸大于基坑的坑口尺寸,所述板材的两端铺设入两组所述沉槽内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两侧的地面上凹设有沉槽,板材的整体尺寸大于基坑的坑口尺寸,同时板材的两端铺设入各组沉槽内部,上述设置使基坑两侧的地面形成对板材的支撑,使板材的抗压能力及载重能力进一步提升;沉槽的深度与板材的厚度相同,使地面在板材位置处较为平整,降低了板材安装将行人绊倒等状况的发生概率。
[0015]优选的,所述板材在基坑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各组所述框体在所述基坑延伸方向上尺寸的1.5倍,两组所述板材对相邻三组所述框体进行覆盖。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的尺寸为框体尺寸的1.5倍,当进行各组板材在框体上端部的安装时,两组板材形成对三组框体的覆盖,故当各组板材通过第一螺栓实现与立板的固定连接时,两组板材共用中间位置的立板,进而起到对相邻各组框体在基坑延伸方向上的连接,使各组框体的一体性提升,各组框体在基坑内部不易产生较大的缝隙。
[0017]优选的,所述基座靠近两侧基坑竖直内壁的边框的上端面竖直凹设有滑槽,所述
滑槽的槽口宽度与所述立板的厚度相同,各组所述立板的下端部与所述滑槽插接固定;所述立板朝向基坑竖直内壁的一侧端面与基坑竖直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部进行土质回填并进行振捣、密实。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铺设在基坑的坑底,各组立板的下端部插接入基座的两侧滑槽内部,滑槽起到对立板的支撑限位作用,使立板在基座上不易倾倒,各组立板与基坑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各侧的间隙内部进行土质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包括若干组吊装至基坑(62)内部的框体(1)及板材(2),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框体(1)均包括基座(11)及两组立板(12),所述基座(11)水平铺设在基坑(62)的坑底上,各组所述立板(12)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各组所述立板(12)朝向基坑(62)的两侧竖直内壁;两组所述立板(12)之间对拉连接有杆组(3);所述板材(2)为特种钢材质,所述板材(2)铺设在两组所述立板(12)的上端部,所述板材(2)的上端面竖直开孔并均插接有第一螺栓(4),各组所述第一螺栓(4)的攻入端与各组所述立板(12)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所述杆组(3)上套设有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的上端面与所述板材(2)的下端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立板(12)相互靠近的一侧竖直端面上均固定有正对设置的两组挂件(1212),所述杆组(3)包括主管(31)及两组副管(32),所述主管(31)位于两组所述副管(32)中间,两组所述副管(32)与所述主管(31)的水平两端螺纹连接,两组所述副管(32)相互远离的一端一体固定有圆板(321),各组所述圆板(321)分别与各组所述挂件(1212)挂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深基坑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包括圆环(51)、连杆(52)及平板(53),所述圆环(51)与所述主管(31)套接转动,所述连杆(52)将所述圆环(51)及所述平板(53)进行连接,所述平板(53)的上端面与所述板材(2)的下端面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伟刘远杰郑志豪郑思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