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09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1
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包括面料体,面料体包括贴肤层、中间层和服装层,所述面料体包括以交织方式编织形成若干线圈的Y1纱线和Y2纱线,线圈包括圈柱和沉降弧,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圈柱构成了面料体的服装面,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沉降弧构成了面料体的贴肤面,Y3纱线参与编织分布在面料体的中间层,Y2纱线的导湿能力大于Y1纱线的导湿能力,面料体内设有二种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和区域B位于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的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织物外表面和底面中形成了有二种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形成整体的水分传递的差异性,从而形成单向导湿的功能面料,提升舒适性。提升舒适性。提升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


[0001]本技术涉及内衣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运动型内衣最重要的功能是其舒适度和汗液控制能力。人们在运动出汗时,人体体温升高,在人体和内衣间的微气候环境中会有热空气,如果外界的空气比较冷,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形成对流,很自然地由于温差导致内衣上凝结成水;同时人体在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如果这些汗液不能及时排到衣服外面,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人体的热量,人体会有湿冷的感觉。因此,在户外活动中尤其是一些极限环境、极限运动或高海拔地区,对户外内衣的功能性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求其具备保暖功能外,更要具备及时快速地吸收汗液并快速散湿的功能,因此户外用品市场上出现了差别化导湿的概念。差别导湿能力织物是一种织物正面与底面具有不同的导湿能力从而使该织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液态水(汗液)能更方便地从织物导湿能力弱的一侧传递到导湿能力强的一侧,从而达到吸湿排汗和吸湿快干的效果。
[0003]专利申请CN108030155A,“一种吸湿快干的消防员内衣”公开了一种吸湿快干的消防员内衣,该内衣为无缝内衣,其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袖子处做插肩袖处理。内衣的前胸、腹部、腋下和后背位置采用芯吸条面料,芯吸条面料由康纶纤维和尼龙交织而成。内衣的其他部位采用透气阻燃面料。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消防员内衣吸湿效果佳,挥发迅速,阻燃、抑菌和除臭效果好,亲肤性好,可有效的控制运动出汗引起的粘附感,使消防员穿着更加舒服、健康;本专利技术内衣为无缝内衣,可以将多种组织结构在同一平面上织造出来,连续的纬编针织织造工艺使衣片具有较强的弹性,增强穿着舒适性。
[0004]专利申请CN201620481134.4,“一种单向导湿功能性无缝内衣”公开了内衣的贴肤面采用罗纹组织与集圈组织复合,形成蜂巢状网眼凹凸状结构,具有凹陷的单向导湿通道和凸起,所述内衣的外侧面为平纹面。该内衣具有单向导湿、吸湿速干、轻质、环保、合体舒适等功能特性,能快速吸汗,迅速将汗水虹吸到外侧,并且汗水不会回渗,保证人体始终处于干爽状态。
[0005]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1108955.9)“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面料及服饰”,公开了其面料底面和表面不同的输水能力,实现差别化导水,与人体肌肤接触的表面的导水性较弱,不容易润湿,尽量小的扩散,保持穿着时的干爽感觉,表面的导水性较强,容易被润湿,扩散快,挥发快,从而使得面料能够保持肌肤清爽清晰,提高了舒适性。
[0006]综合上述先有的无缝织造编织单向导湿的技术相关的专利都表明了此项功能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穿着的舒适性,但受到组织结构限制,只在特定区域和平纹结构达到单向导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包括面料体,面料体包括贴肤层、中间层和服装层,所述面料体包括以交织方式编织形成若干线圈的Y1纱线和Y2纱线,线圈包括圈柱和沉降弧,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圈柱构成了面料体的服装面,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沉降弧构成了面料体的贴肤面,Y3纱线参与编织分布在面料体的中间层,Y2纱线的导湿能力大于Y1纱线的导湿能力,面料体内设有二种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和区域B位于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的区域。
[0010]所述服装面单位面积中Y1纱线的圈柱面积占比与Y2纱线的圈柱面积占比之比大于等于2:1,在贴肤面单位面积中Y1纱线的沉降弧面积占比与Y2纱线的沉降弧面积占比之比小于等于1:1。
[0011]所述面料体的服装面Y2纱线与Y1纱线的线圈单位面积之比S1:S2为Y2纱线与Y1纱线编织的线圈的圈柱面积之比,所述面料体的贴肤面纱线Y1与纱线Y2线圈单位面积之比S3:S4为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的线圈的沉降弧面积之比。
[0012]所述区域A和区域B的面积不同。
[0013]所述服装面的毛细导水能力与贴肤层的毛细导水能力之比(S1*LP
Y2
+S2*LP
Y1
)/(S3*LP
Y1
+S4*LP
Y2
)>=2,L为一个线圈在对应的使用面所占长度,LP
Y1
的Y1纱线的毛细导水能力,LP
Y2
为Y2纱线的毛细导水能力。
[0014]所述Y1纱线的毛细导水能力LP
Y1
<=30,Y2纱线的毛细导水能力LP
Y2
>=50。
[0015]所述Y1纱线与Y2纱线参与编织的线圈都跨越2n个相邻的横列,n=1,2,3,
……
,优选n=1。
[0016]所述服装层设有竖向条纹和/或斜条纹组织结构。
[0017]所述纱线Y3分别与纱线Y1与纱线Y2同时编织成圈,分布在面料体的中间层,纱线Y3为弹性复合纱线,同时纱线Y3采用稀松的编织方法,使液态水从面料底面传递到服装外层。
[0018]本技术采用两种不同导湿能力的纱线设计一种变化条纹外观的无缝内衣,在织物外表面和底面中形成了有二种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通过对该二区域导水能力及大小比例的调整从而实现整个面料整体的水分传递的差异性,从而形成单向导湿的功能性面料。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技术的剖开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本技术中的线圈编织示意图;
[0021]附图3为线圈编织示意图;
[0022]附图4为本技术表面水含量差异测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
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附图1

4所示,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包括面料体,面料体包括贴肤层3、中间层2和服装层1,所述面料体包括以交织方式编织形成若干线圈的Y1纱线和Y2纱线,线圈包括圈柱和沉降弧,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圈柱构成了面料体的服装面,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沉降弧构成了面料体的贴肤面,Y3纱线参与编织分布在面料体的中间层,Y2纱线的导湿能力大于Y1纱线的导湿能力,面料体内设有二种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和区域B位于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的区域,区域A和区域B的面积不同,在面料体中,区域A和区域B交替延伸。
[0025]所述服装面单位面积中Y1纱线的圈柱面积占比与Y2纱线的圈柱面积占比之比大于等于2:1,在贴肤面单位面积中Y1纱线的沉降弧面积占比与Y2纱线的沉降弧面积占比之比小于等于1:1,从而确保区域A和区域B的大小不同,形成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结构。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包括面料体,面料体包括贴肤层、中间层和服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体包括以交织方式编织形成若干线圈的Y1纱线和Y2纱线,线圈包括圈柱和沉降弧,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圈柱构成了面料体的服装面,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形成的线圈的沉降弧构成了面料体的贴肤面,Y3纱线参与编织分布在面料体的中间层,Y2纱线的导湿能力大于Y1纱线的导湿能力,面料体内设有二种不同水分传递特性的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和区域B位于服装面和贴肤面之间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面单位面积中Y1纱线的圈柱面积占比与Y2纱线的圈柱面积占比之比大于等于2:1,在贴肤面单位面积中Y1纱线的沉降弧面积占比与Y2纱线的沉降弧面积占比之比小于等于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体的服装面Y2纱线与Y1纱线的线圈单位面积之比S1:S2为Y2纱线与Y1纱线编织的线圈的圈柱面积之比,所述面料体的贴肤面纱线Y1与纱线Y2线圈单位面积之比S3:S4为Y1纱线与Y2纱线编织的线圈的沉降弧面积之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和区域B的面积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变化条纹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晶晶王勇胡军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