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67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包括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该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通过具有导水性能的联结纱Y3以至少3针的间隔联结在一起形成织物本体,联结纱形成导水联结通道,服装面层通过纱线Y1编织形成有疏水纱区,贴肤面层通过纱线Y2编织形成有亲水纱区,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Y1与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Y2的比值大于2.5,联结纱的导水能力LpY3>=0.6*LpY1,形成贴肤面层的导水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针织面料透气、轻量,且具有蓬松、保温的特性,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更强。功能性更强。功能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涉及一种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尤其涉及一种液态水在织物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面料本体轻质、透气并具有蓬松、保温的特性以及能够保持人体肌肤面干爽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纺织品行业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发展,新颖的设计理念正在不断地被运用到服装面料的开发当中,而其中关于人体汗液的管理方式一直是人们受关注的一个课题。人体在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如果产生的汗液不能及时的排解到服装外表面,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人体的热量,人体会产生湿冷的感觉。且人体在大量出汗时服装会被汗液完全浸透而粘贴在皮肤上,阻碍了人体进一步的排汗降温,使人体产生闷热、被压迫等不适感。因此,具备及时快速地吸收汗液并快速分散湿度、蒸发干燥速率快、面料本体轻盈透气,且具有保温舒适,使得贴肤面始终保持干爽的纺织品面料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
[0003]现有技术的单向导湿面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后整理的办法对现有纺织面料的其中一面经过处理以达到织物二面有不同导湿能力的织物,另一类是利用不同纱线的搭配与不同的组织结构设计达到液态水在织物贴肤面层和服装面层的传递能力来实现差异性。
[0004]专利申请CN201911344139.7,“一种多功能单向导湿棉织物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多采用涂布的方式,将功能材料与织物结合,主要步骤包括:(1)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气相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疏水改性,将其在无水乙醇中分散,制成疏水气相纳米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分散液;(2)将疏水气相纳米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分散液与含氟拒水剂混合,配制拒水涂层剂;(3)采用拒水涂层剂对棉织物进行单面间隔涂层整理,预烘、焙烘之后,得到多功能单向导湿棉织物。
[0005]专利申请CN202010125818.1,“一种错层蜂窝单向导湿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由蜂窝结构构成的内层和外层,交织于蜂窝结构内层,蜂窝结构外层之间的中间交织层;蜂窝结构内层的蜂窝单元的面积大于蜂窝结构外层的蜂窝单元的面积;蜂窝结构内层的织物密度小于蜂窝结构外层的织物密度。本专利技术通过面料的结构设计和混纱的配方选择使得湿气可以从面料内层向外层快速大量输出,实现单向导湿功能;
[0006]专利申请CN201922433023.2,“一种单向导湿面料”公开了一种包括防水内层、单向导湿点、织物里层、织物表层和亲水外层的单向导湿面料,防水内层和单向导湿点位于最内侧,与人体接触;织物里层的内侧通过印花工艺复合有防水内层,外侧通过接结法结合有织物表层,织物里层的内侧为单向导湿点,织物表层的外侧通过浸





焙工艺复合有亲水外层且亲水外层位于最外侧来实现单向传导的功能。
[0007]专利申请201510329263.1,“一种功能性单向吸湿排汗超干爽面料”,公开了由吸湿排汗涤纶长丝和普通涤纶长丝编织成双面组织结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单向吸湿排汗超干爽面料采用双面组织结构,内层具优良的拒水性能且能将汗液快速导向外层,外层能
快速吸湿并扩散,实现由内向外单向吸湿排汗快干功能,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速干、抗紫外线及重现性好,单向导湿均匀、稳定,穿着干爽舒适不黏身,综合性能好。可满足人们对穿着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
[0008]综合上述先有的专利通过后整理、结构设计等技术来实现了单向传导功能,但先有单向传导专利面料所设计采用的组织结构较多以肌理感风格实现,穿着时对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专利面料的贴肤层用纱配合组织结构后液态水以锥形方式传输到外表层,贴肤面液态水向四周扩散时与肌肤瞬间接触面积大而产生短时间的湿冷感,且先有单向导湿双面针织面料本体轻盈、保温特性及透气性能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包括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该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通过具有导水性能的联结纱Y3以至少3针的间隔联结在一起形成织物本体,联结纱形成导水联结通道,服装面层通过纱线Y1编织形成有疏水纱区,贴肤面层通过纱线Y2编织形成有亲水纱区,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Y1与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Y2的比值大于2.5,联结纱的导水能力LpY3>=0.6*LpY1,形成贴肤面层的导水能力。
[0012]所述纱线Y1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Y2是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优聚丙烯纤维或DWR处理的纤维。
[0013]所述联结纱Y3联的直径大于等于纱线Y2的直径,联结纱与贴肤面层编织连接,且联结纱在贴肤面层的单位分布面积为20%~30%,联结纱间隔针数为大于2针而小于60针。
[0014]所述纱线Y2编织形成的亲水纱区在贴肤面层的单位分布面积为70%~90%,间隔针数为大于2针而小于60针。
[0015]所述服装面层为平纹或提花组织肌理。
[0016]所述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
[0017]所述织物本体的克重大于60g/

且单向传递指数值>100。
[0018]本技术通过采用至少2条导水能力不同的纱线,结合使贴肤面层和服装面层相互独立的提花类织物组织结构,形成该针织面料贴肤面亲疏水间隔的设计区域,其中疏水纱区域有效地限定了亲水纱区域的液态水扩散面积及扩散方向,使得该针织面料贴肤面整体具有较弱的液态水扩散能力,而液态水将通过联结纱传递至服装面层,并在服装面层进行迅速的大面积扩散蒸发,使得液态水在贴肤面的存留面积减小,能够长期保持贴肤面的干爽舒适,也使得该针织面料透气、轻量,且具有蓬松、保温的特性。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技术液态水在织物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针织面料组织结构模型图;
[0020]附图2为本技术液态水在织物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针织面料底面与表面水含量差异测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包括服装面层3和贴肤面层1,该服装面层3和贴肤面层1通过具有导水性能的联结纱Y3以至少3针的间隔联结在一起形成织物本体,联结纱形成导水联结通道2,服装面层通过纱线Y1编织形成有疏水纱区,贴肤面层通过纱线Y2编织形成有亲水纱区,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Y1与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Y2的比值大于2.5,联结纱的导水能力LpY3>=0.6*LpY1,形成贴肤面层的导水能力。由此形成的贴肤面层具有亲疏水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该服装面层和贴肤面层通过具有导水性能的联结纱Y3以至少3针的间隔联结在一起形成织物本体,联结纱形成导水联结通道,服装面层通过纱线Y1编织形成有疏水纱区,贴肤面层通过纱线Y2编织形成有亲水纱区,纱线Y1的导水能力LpY1与纱线Y2的导水能力LpY2的比值大于2.5,联结纱的导水能力LpY3>=0.6*LpY1,形成贴肤面层的导水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Y1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Y2是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优聚丙烯纤维或DWR处理的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纱Y3联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岩翟国钧赵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