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06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框架,框架的顶部安装有臂部绑带,框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性贴,臂部绑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面,臂部绑带的内部安装有若干海绵体,框架的顶部还安装有手掌板,手掌板的一侧安装有手部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臂部绑带与手掌板放置与框架顶部,便于采血时固定,通过长条形臂部绑带配合加长第一毛面,方便适合不同臂宽的患者,以便达到舒适效果,进一步通过臂部绑带内部添加的海绵体,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掌板采用聚氨酸材料制作而成记忆棉具有良好的弹性,配合两条手部绑带更加稳固,同时在框架的另一端安装由软性体连接的放置台方便放置采血时的工具。软性体连接的放置台方便放置采血时的工具。软性体连接的放置台方便放置采血时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配合危重患者的抢救,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氧代谢及血液.酸碱度,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与静脉采血相比,动脉血的采集难度比较大,血管位置深,只能靠护士触摸,且周围伴有神经,一旦误穿神经,后果不堪设想,桡动脉是采集血样首选部位之一,操作比较方便、安全,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危重,血管条件不一,定位较为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据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对临床常见,成功率高的新桡动脉采血的方法作一综述,桡动脉位于掌横纹上两指处。正中神经在其内侧,桡神经在其后方,尺神经在其稍远内后方,所以在采血使良好的固定很重要,当前市场没有相应的固定装置,导致护士采血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利用绑带将患者手臂与手掌固定,通过加长板第一毛面,根据患者的手臂宽度进行调节,通过海绵体减少患者被捆的不适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安装有臂部绑带,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性贴,所述臂部绑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面,所述臂部绑带的内部安装有若干海绵体,所述框架的顶部还安装有手掌板,所述手掌板的一侧安装有手部绑带,所述手部绑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毛面,所述手掌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性贴。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掌般采用聚氨酸材料制作而成。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粘性贴与第一毛面相贴合,第二毛面与第二粘性贴相贴合,且第一毛面与第二毛面均为两个。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框架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软性体,所述软性体的一侧连接有放置台。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臂部绑带与手掌板相间隔5~10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的内侧面安装有前壁板,所述前壁板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两端与框架的内部两侧相固定,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与旋转轴相铰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掌板的两侧还开设有手腕固定套,所述手腕固定套的外表面开设有采血开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将臂部绑带与手掌板放置与框架顶部,便于采血时固定,通过长条形臂部绑带配合加长第一毛面,方便适合不同臂宽的患者,以便达到舒适效果,进一步通过臂部绑带内部添加的海绵体,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掌板采用聚氨酸材料制作而成记忆棉具有良好的弹性,配合两条手部绑带和手腕固定套能够更加稳固,手腕固定套采用弹性棉面料,适应不同胖瘦的患者,开设的采血开口方便采血,通过旋转手柄抬高前壁板,实现

不同角度进行采血工作,同时在框架的另一端安装由软性体连接的放置台方便放置采血时的工具,加强便捷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前壁板结构抬高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9]图中:1、框架;2、减震框架;3、臂部绑带;4、第一粘性贴;5、第一毛面;6、海绵体;7、手掌板;8、手部绑带;9、第二毛面;10、第二粘性贴;11、凹槽;12、软性体;13、放置台;14、前壁板;15、手腕固定套;16、旋转手柄;17、旋转轴;18、采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1]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框架2,框架1的顶部安装有臂部绑带3,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性贴4,臂部绑带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面5,臂部绑带3的内部安装有若干海绵体6,框架1的顶部还安装有手掌板7,手掌板7的一侧安装有手部绑带8,手部绑带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毛面9,手掌板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性贴10。
[0024]进一步的,手掌般7采用聚氨酸材料制作而成,通过聚氨酸材料制作而成的记忆棉,具有一种兼具黏性和弹性的特性,能够很好的回弹,同时保障采血使的稳定性。
[0025]第一粘性贴4与第一毛面5相贴合,第二毛面9与第二粘性贴10相贴合,且第一毛面5与第二毛面9均为两个,通过毛面与粘性贴相粘合,操作简单便捷,并且能够起到固定作用。
[0026]减震框架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部设置有软性体12,软性体12的一侧连接有放置台13,利用减震框架2能够很好的减小振动干扰,通过放置台13方便放置采血时
使用到的工具,加强便捷实用性。
[0027]臂部绑带3与手掌板7相间隔5~10CM,通过间隔开一定的距离,留出足够的空间使护士能够更方便的进行采血。
[0028]框架1的内侧面安装有前壁板14,前壁板14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17,且旋转轴17两端与框架1的内部两侧相固定,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手柄16,旋转手柄16与旋转轴17相铰接,通过旋转手柄16顺时针旋转即可将前壁板14抬高角度,通过不同角度调节方便采血,铰接的形式使结构更加稳固。
[0029]手掌板7的两侧还开设有手腕固定套15,手腕固定套15的外表面开设有采血开口18,利用手腕固定套15对手腕部进行固定,通过采血开口18方便采血,加强整体结构稳固性,同时手腕固定套15采用弹力棉面料制作而成,适用于不同胖瘦的人使用。
[0030]具体的,在使用的时候,护士首先将臂部绑带3的第一毛面5从第一粘性贴4上取下,同时将手部绑带8的第二毛面9从何第二粘性贴10上取下,缓慢的将患者的手臂放置与框架1之上,利用顺时针转动旋转手柄16将前壁板14抬升到需要的角度进行固定,接着根据患者的臂宽将第一毛面5合适的贴合上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底部安装有减震框架(2),所述框架(1)的顶部安装有臂部绑带(3),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性贴(4),所述臂部绑带(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面(5),所述臂部绑带(3)的内部安装有若干海绵体(6),所述框架(1)的顶部还安装有手掌板(7),所述手掌板(7)的一侧安装有手部绑带(8),所述手部绑带(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毛面(9),所述手掌板(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性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掌般(7)采用聚氨酸材料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贴(4)与第一毛面(5)相贴合,第二毛面(9)与第二粘性贴(10)相贴合,且第一毛面(5)与第二毛面(9)均为两个。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雅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