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96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包括输液装置,输液装置由两个独立设置的计量泵控制;两种反应液按照一定流量比例分别注入搅拌釜中,所述搅拌釜的上方设置有与输注液计量泵连通的进液口;独立设有超声釜,所述超声釜中设有超声波装置,釜体外设有夹套,夹套内可通入热液或冷液,反应釜中间与搅拌釜之间设有回流管,回流管入口设有过滤网膜,超声釜体的侧壁上部设有温度计套管;所述超声釜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多种输液流量比例要求,具有可准确控制纳米粒大小,连续反应效率高等优点。连续反应效率高等优点。连续反应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溶液法纳米粒制备
,尤其是涉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纳米粒通常分无机纳米粒和有机高分子纳米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出现了一些普通材料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正是由于纳米粒的超小尺寸,使其具备了超常的穿透性、渗透性和极大的比表面等其它材料没有的特性,从而成为一类新的、有望在各领域得到应用的新材料。超小尺寸所赋予纳米粒能渗透细胞膜、能沿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移动的能力,使纳米粒会选择性地在机体内特定的组织结构或细胞中累积,从而使将药物直接输送到体内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给药和靶向治疗成为可能,因而更显示了纳米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纳米粒可通过微乳液聚合、溶液沉淀法和溶液凝聚法等多种方法得到。其中微乳液法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和非水相溶剂或分散剂,溶液沉淀法组成简单,不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大量的纳米粒,易于工业化生产,因为溶液沉淀法存在晶核生成和晶核成长过程,因此该方法存在溶液浓度小、加料速度慢、搅拌高,粒径尺寸难以控制且偏差较大的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开发了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保证顺利制备粒径均匀可控的纳米粒。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竖直的圆柱形搅拌釜体(01),另外包含超声釜体(07),所述搅拌釜体(01)的上方有搅拌釜盖(02),所述搅拌釜盖(02) 侧壁设有溶液A进料口(03)和溶液B进料口(06),所述搅拌釜盖 (02)中间设有搅拌器(04),所述搅拌器下端连结搅拌桨(05),所述溶液B进料口(06)管末端连结出液多孔板(12),所述超声釜体 (07)的盖体顶端中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08),所述超声釜体(07) 外设有夹套(10),所述夹套(10)的上端侧壁设有温度计套管(16),所述搅拌釜体(01)和超声釜体(07)的中段之间设有回流管(14),所述回流管入口设有过滤网膜(15),所述超声釜体(07)的底部中间设有纳米粒溶液出口(11),所述搅拌釜底部中间设有混合液出口 (17),混合液出口连结混合液进液管(09),所述混合液出口连结混合液进液管(09)连结混合液进液口(18),所述混合液进液口(18) 位于过滤网膜(15)上方。
[0006]进一步所述釜体(07)内对应纳米粒溶液出口(11)下方设有控液阀门(20)。
[0007]进一步所述夹套(10)上设有热液或冷液出口(13

1)和热液或冷液入口(13

2),可通过热液或者冷液的通入升高或者降低反应釜温度。
[0008]进一步所述温度计套管(16)设为卡盘接口,所述卡盘接口的内端向超声釜体(07)内腔延伸并封闭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设有导热油。
[0009]进一步所述混合液进液管(09)中间设有流量泵(19)。
[0010]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公开的涉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连续反应装置,通过控制两种反应液的浓度和流量和超声波作用来控制纳米粒的尺寸,达到纳米粒大小可控、尺寸均一的效果。该反应装置可测量并控制超声反应釜温度,同时通过进出流量的控制来调整反应液的反应时间,使其充分发生反应,超声波可促进纳米粒的成核作用,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纳米粒核心,但是超声波对纳米粒成长有抑制作用,容易导致纳米粒尺寸过小,通过过滤隔膜和回流管调整可使纳米粒成长和反应液混合同时进行,降低超声波对纳米粒成长的抑制作用,保证纳米粒成长过程顺利;综上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在不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保证达到纳米粒大小可控、尺寸均一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搅拌釜体(01)、搅拌釜盖(02)、溶液A进料口 (03)、搅拌器(04)、搅拌桨(05)、溶液B进料口(06)、超声釜体 (07)、超声波发生器(08)、混合液进液管(09)、夹套(10)、纳米粒溶液出口(11)、出液多孔板(12)、热液或冷液出口(13

1)、热液或冷液入口(13

2)、回流管(14)、过滤网膜(15)、温度计套管 (16)、混合液出口(17)、混合液进液口(18)、流量泵(19)、控液阀门(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申请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0015]结合附图1所述的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竖直的圆柱形搅拌釜体(01)和超声釜体(07),所述超声釜体(07)外设有夹套(10),所述夹套(10) 上设有热液或冷液出口(13

1)和热液或冷液入口(13

2),可通过通入热液或者冷液调整釜内温度;所述搅拌釜体(01)的上方有搅拌釜盖(02),所述搅拌釜盖(02)侧壁设有溶液A进料口(03)和溶液 B进料口(06),所述搅拌釜盖(02)中间设有搅拌器(04),所述搅拌器下端连结搅拌桨(05),所述搅拌桨(05)可采用翼型桨或高效翼型桨;所述溶液B进料口(06)管末端连结出液多孔板(12),可以使溶液B和溶液A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混合均匀,反应速度均一;所述夹套(02)的上端侧壁设有温度计套管(16),可测量釜内反应液温度;所述超声釜体(07)的盖体顶端中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08),所述搅拌釜体(01)和超声釜体(07)的中段之间设有回流管(14),所述回流管入口设有过滤网膜(15),可以使未反应的部分反应物在液压作用下通过过滤处理后返回搅拌釜重新发生反应;所述超声釜体 (07)的底部中间设有纳米粒溶液出口(11),所述纳米粒溶液出口可设有控液阀,控制纳米粒液体流出速度;所述搅拌釜底部中间设有混合液出口(17),混合液出口连结混合液进液管(09),
所述混合液出口连结混合液进液管(09)连结混合液进液口(18),所述混合液进液口(18)位于过滤网膜(15)上方,同时具有冲刷过滤网膜的作用;进一步所述釜体(07)内对应纳米粒溶液出口(11)下方设有控液阀门(20)。进一步所述温度计套管(16)设为卡盘接口,所述卡盘接口的内端向超声釜体(07)内腔延伸并封闭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设有导热油,以便更好传递热量,保证温度测试准确;进一步所述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波辅助溶液沉淀法制备纳米粒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竖直的圆柱形搅拌釜体(01),另外包含超声釜体(07),所述搅拌釜体(01)的上方有搅拌釜盖(02),所述搅拌釜盖(02)侧壁设有溶液A进料口(03)和溶液B进料口(06),所述搅拌釜盖(02)中间设有搅拌器(04),所述搅拌器下端连结搅拌桨(05),所述溶液B进料口(06)管末端连结出液多孔板(12),所述超声釜体(07)的盖体顶端中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08),所述超声釜体(07)外设有夹套(10),所述夹套(10)的上端侧壁设有温度计套管(16),所述搅拌釜体(01)和超声釜体(07)的中段之间设有回流管(14),所述回流管入口设有过滤网膜(15),所述超声釜体(07)的底部中间设有纳米粒溶液出口(11),所述搅拌釜底部中间设有混合液出口(17),混合液出口连结混合液进液管(09),所述混合液出口连结混合液进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金政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凯正利华生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