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镜镜面研磨夹持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铜镜加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铜镜镜面研磨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在现代铜镜加工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铜镜进行研磨;而目前的一些铜镜在进行研磨时,是通过工人手持对铜镜进行研磨;但是在工人手持对铜镜进行研磨时,易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同时若工人长时间手持铜镜进行研磨,易造成工人手臂血液流通不畅手部发麻,使铜镜滑落造成铜镜损伤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工人与研磨装置的直接接触,易使铜渣飞溅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铜镜镜面研磨夹持机构。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铜镜镜面研磨夹持机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镜镜面研磨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为倒T字形,底座(1)竖直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把手(2),把手(2)的右端贯穿底座(1)竖直板的内部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把手(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支撑块(3)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15),移动槽(1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移动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架(10),第一定位架(10)为近似U字形,第一定位架(10)下侧纵向板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二支撑杆(1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架(12),第二定位架(12)同样为近似U字形,第一定位架(10)下侧横向板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滚球(16),第二定位架(12)下侧横向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1),第一定位架(10)与第二定位架(12)下侧纵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板(7),夹紧板(7)为三分之一圆环形,两个夹紧板(7)上设置有相同的结构,夹紧板(7)的前侧开设有固定槽(9),固定槽(9)的内部设置有二次定位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定位架(10)下侧纵向板的内部与第二定位架(12)下侧纵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第一滑槽(11)的内部与滚球(16)的表面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镜镜面研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3)的表面以其中央处为起点设置有两段相反螺纹,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14)呈镜像形式在移动槽(15)的内部的前后两侧设置,螺纹杆(13)的前端依次贯穿第一支撑杆(4)与第二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征远,马彼得,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