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75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3
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它涉及取样试管技术领域。它包含试管本体、环形连接臂、支撑柱、支撑座,所述的试管本体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的底部通过支撑柱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为方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的外周设置有环形连接臂,所述的环形连接臂的中部设置有手持部,通过连接臂上的手持部可对试管本体进行有力的抓取,试管内壁的底部三分之二处设置有鼓苞,在相关化学试剂滴入至试管内时,可通过抓取持手部对试管本体内部的液体进行轻微摇晃,同时液体通过内部的鼓苞增大了冲击强度,摇晃过程中因空隙槽的设置,使得液体在不慎洒出的情况下可以滴落至空隙槽内,防止滴落至人手处造成伤害,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


[0001]本技术涉及取样试管
,具体涉及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

技术介绍

[0002]试管内存放有待检测的样品,该试管被称为样本处理管,现有的检测样本处理管一般为普通的用来盛装液体等化学试剂管类,在检测过程中,一般需要添加相关的化学剂使其产生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常需要轻微摇摆试管或通过搅拌棍进行加速过程反应,这个过程中通过摇摆时往往部分人因经验不足很容易将试管剂内部的化学液体洒出对人体皮肤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利用搅拌棍在搅拌的过程中,时间久后容易对试管内壁造成一定程度的划痕,总体不利于过程使用,普通试管一般在反应过程中要么手持要么放置在支撑架上等待,来回取放的过程中增加了安全隐患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在传统的试管外增设了环形连接臂,环形连接臂与试管本体之间设置有空隙槽,通过连接臂上的手持部可对试管本体进行有力的抓取,试管内壁的底部三分之二处设置有鼓苞,在相关化学试剂滴入至试管内时,可通过抓取持手部对试管本体内部的液体进行轻微摇晃,同时液体通过内部的鼓苞增大了冲击强度,摇晃过程中因空隙槽的设置,使得液体在不慎洒出的情况下可以滴落至空隙槽内,防止滴落至人手处造成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试管本体1、环形连接臂2、支撑柱3、支撑座4,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底部通过支撑柱3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的支撑座4为方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连接臂2,所述的环形连接臂2的中部设置有手持部21,所述的手持部21的上端连接有导流部22,所述的环形连接臂2与试管本体1之间形成有空隙槽23。
[0005]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内壁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标记线11,所述的标记线11的下部设置有鼓苞12。
[0006]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刻度线13。
[0007]所述的手持部21的内凹量为3

5mm,所述的导流部22向外倾斜角度为35

45度。
[0008]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14,底部设置有圆弧部15。
[000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部滴管将相关的液体从开口14上方滴入至试管本体1内,滴入过程中外部滴管需与试管本体1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触,防止产生接触性污染问题,试剂滴入完成后,手握住手持部21位置进行轻微振荡,内部试剂在鼓苞12的作用下冲击强度更大,不需要外部的辅助工具即可完成快速反应的过程,同时通过试管本体1底部的支撑座4可以将试管暂时性的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无需特意放置在试管架上,减
少了过程不必要的操作,降低了安全隐患。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在传统的试管外增设了环形连接臂,环形连接臂与试管本体之间设置有空隙槽,通过连接臂上的手持部可对试管本体进行有力的抓取,试管内壁的底部三分之二处设置有鼓苞,在相关化学试剂滴入至试管内时,可通过抓取持手部对试管本体内部的液体进行轻微摇晃,同时液体通过内部的鼓苞增大了冲击强度,摇晃过程中因空隙槽的设置,使得液体在不慎洒出的情况下可以滴落至空隙槽内,防止滴落至人手处造成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鼓苞12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试管本体1、标记线11、鼓苞12、刻度线13、开口14、圆弧部15、环形连接臂2、手持部21、导流部22、空隙槽23、支撑柱3、支撑座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看图1

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试管本体1、环形连接臂2、支撑柱3、支撑座4,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底部通过支撑柱3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的支撑座4为方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连接臂2,所述的环形连接臂2的中部设置有手持部21,所述的手持部21的上端连接有导流部22,所述的环形连接臂2与试管本体1之间形成有空隙槽23。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内壁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标记线11,标记线11提醒使用者在该范围内需要注意容量的控制,防止溢出,所述的标记线11的下部设置有鼓苞12,鼓苞12在试管本体1摇晃的过程中可增加其冲击强度,加速试剂之间的融合反应。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刻度线13,方便观察液体的滴入量。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持部21的内凹量为3

5mm,方便手持使用力度,所述的导流部22向外倾斜角度为35

45度,万一发生试剂液体洒出的情况下,可通过导流部22的防护角度流入至空隙槽23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14,底部设置有圆弧部15,外部滴管通过开口14的上部滴入至试管本体1内,底部圆弧部15方便搅拌快速反应。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部滴管将相关的液体从开口14上方滴入至试管本体1内,滴入过程中外部滴管需与试管本体1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触,防止产生接触性污染问题,试剂滴入完成后,手握住手持部21位置进行轻微振荡,内部试剂在鼓苞12的作用下冲击强度更大,不需要外部的辅助工具即可完成快速反应的过程,同时通过试管本
体1底部的支撑座4可以将试管暂时性的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无需特意放置在试管架上,减少了过程不必要的操作,降低了安全隐患。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在传统的试管外增设了环形连接臂,环形连接臂与试管本体之间设置有空隙槽,通过连接臂上的手持部可对试管本体进行有力的抓取,试管内壁的底部三分之二处设置有鼓苞,在相关化学试剂滴入至试管内时,可通过抓取持手部对试管本体内部的液体进行轻微摇晃,同时液体通过内部的鼓苞增大了冲击强度,摇晃过程中因空隙槽的设置,使得液体在不慎洒出的情况下可以滴落至空隙槽内,防止滴落至人手处造成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22]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试管本体(1)、环形连接臂(2)、支撑柱(3)、支撑座(4),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形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底部通过支撑柱(3)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的支撑座(4)为方形结构,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连接臂(2),所述的环形连接臂(2)的中部设置有手持部(21),所述的手持部(21)的上端连接有导流部(22),所述的环形连接臂(2)与试管本体(1)之间形成有空隙槽(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处理快速反应专用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管本体(1)的内壁三分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飞杰楼超群顾慧丹张立元刘晓萌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