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碱金属和无氟的钽粉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172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文涉及一种不含碱金属及氟的钽粉,在比较小的初始粒度的条件下其二次粒度是比较大的,因而适合于用来制造其比电荷在100000到180000μFV/g及残余电流小于2nA/μFV的电容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钽粉、由钽粉制成的压制的烧结电极以及制造这种钽粉的方法。制造金属钽粉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用钠将K2TaF7还原。钽粉的物理性质,例如粒度或比表面积是通过加入惰性盐类如KCl、NaCl、KF、NaF进行控制。增大惰性盐类的含量时会使获得的钽粉变细,即增大形成的金属表面积。但是还原过程中钽金属的生产能力则随着惰性盐类浓度的增加而相应降低。洗除盐类后,使钽粉干燥,然后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高温处理以进一步提纯。在这种聚结步骤中粉末的比表面积明显减小,而其氧的含量则明显增大。这种影响可通过热处理并借助起还原作用的金属特别是镁来加以消除。脱氧的另一后果是表面积稍有减小。在钽粉中加入含磷及/或硼的掺杂剂可使用钽粉制成的电容器的电性能最佳化。钽粉的电性能,如比电荷或残余电流可在经过压制,烧结然后阳极氧化,即制成的阳极上进行测定。比电荷,以μFV/g表示,是电容器的电容的量度,它直接与金属的表面积成比例。残余电流,以nA/μFV表示,它是电容器能保留它的电荷的好坏程度的指标。在一般工业上进行的在熔盐中的K2TaF7的钠还原可制成比电荷为18000到70000μFV/g的电容器粉末是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碱金属和无氟的钽粉,其初始粒度为50到300nm,二次粒度按照D-50-值(ASTM-B-288)为10μ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7-2-19 19706416.71.一种无碱金属和无氟的钽粉,其初始粒度为50到300nm,二次粒度按照D-50-值(ASTM-B-288)为10μm以上。2.权利要求1的钽粉,其磷含量为30到3000ppm。3.权利要求1或2的钽粉,其氧含量为4000到20000ppm,及氮含量为100到15000ppm。4.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钽粉,其比表面积按照BET为2到6m2/g。5.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钽粉,其碱金属含量小于2ppm。6.权利要求1-5中之一的钽粉,其氟含量小于20ppm,优选为小于5ppm。7.一种钽粉,经过在温度1100到1300℃之间烧结10分钟,及在16V成形后的比电荷为120000到180000μFV/g,残余电流小于2nA/μ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赖歇特R沃尔夫C拉沃尔
申请(专利权)人:HC施塔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