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45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该吊带缝针包括缝合线本体、与缝合线本体的一端相连的缝针本体,缝合线本体为不可吸收线,缝针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弯折部,固定部靠近缝合线本体的一端与缝合线本体固定连接,固定部、连接部和弯折部一体成型;固定部呈直线形设置,连接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的弯折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为针尖端。通过这样的设置,利于术者更好地把握进针位置、行针方向,以便术者顺利将缝针本体穿过子宫峡部血管丰富区,而固定部的直线形设置又能够使得缝针本体适应宫颈前壁和后壁较宽的形态特点,进而保证进针和行针位置位于宫颈筋膜层,降低了穿透宫腔、伤及胚胎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耗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

技术介绍

[0002]妊娠期宫颈环扎术的目的主要是预防由于宫颈机能不全所导致的复发性的晚期流产或早产,目前,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改良McDonalds术式、Shirodkar术式以及经腹环扎宫颈术式,其中,经腹环扎宫颈术式又包括开放式和腹腔镜手术式。阴式宫颈环扎多应用于孕中期,其特点是无需切开任何组织,仅仅是将缝线穿入、穿出阴道穹窿壁,环绕整个宫颈,以完成宫颈环扎,以阻止宫颈随着妊娠月份增加而扩张。其不足之处是环扎位置偏低,多数患者术后仍有宫颈“漏斗形”改变,同时,患者发生晚期流产、早产、宫颈裂伤的几率较大,仅部分患者可持续妊娠至足月分娩。经腹环扎可适用于孕前及孕早期,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手术位置相对较高、更接近于子宫峡部,能使术后宫颈解剖更接近于正常孕妇,从而提高术后足月妊娠成功率;二是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是微创手术,对于妊娠子宫和盆腔内环境的影响更小,且能够精准地判断进行环扎时的进出针位置、做到子宫峡部环扎,同时降低对子宫血管的损伤几率,最大限度保证妊娠顺利进行。由于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手术一般建议在孕早期、妊娠状态稳定时进行,具体为孕8

10周,最晚不超过孕12周,这一时期患者的宫颈宽大、血管曲张、血供丰富、质软,在行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途径该处的子宫动静脉血管,以保证妊娠顺利进行,同时还要避免腹腔内其他脏器受到损伤。这就对缝线的针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合适的进针位置、行针方向也是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成功的关键。
[0003]目前,临床上常选用外科用MERSILENE缝合线,该缝合线长度为40cm,宽度为6mm,缝合线的两端均连接有缝针,缝针的长度为4.9cm,该缝针为圆弧形设置且针体较长,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峡部环扎时,圆弧形设置的缝针使得进针角度难以把握,出针时容易损伤子宫动静脉血管,在临床中,术者常常手工对该缝针的弧度进行调整,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不符合院感要求,另一方面,经过调整的缝针端部的弧度参差不齐,这使得术者在每次操作时都经受一定的考验。此外,术者在手工调整缝针时,缝针的针尖处还常常会刺伤术者手部,造成缝针的污染;不恰当的调针方法也会造成针体断裂。这一方面对术者的身体带来了伤害,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医疗耗材。
[0004]申请号为20172094578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手术缝合线”,该专利中其将缝线两端的缝针均设置为直形的,但是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直形的缝针更适用于孕前宫颈环扎,由于孕期宫颈的改变,导致该缝针在孕期应用时并不利于术者把握进针的位置和行针的方向,使得患者发生血管损伤、临近脏器如肠管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另外,该专利两端缝针的设计一般为双侧子宫峡部由前朝后进针并在子宫后方打结,因孕期宫体变大、盆腔内可操作空间受限,在子宫后方打结势必发生操作空间受限,从而需要反复抬举子宫,相应的手术难度、发生先兆流产或难免流产、发生临近脏器
如肠管和血管损伤的风险均增加。在孕期进行宫颈环扎时,我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打开双侧子宫圆韧带、打通子宫阔韧带前后叶,从而暴露子宫峡部血管区及手术所需操作空间,在子宫峡部左侧由前向后进针、右侧由后向前进针,缝合线本体收紧并打结于子宫峡部前方,期间对于子宫体所需位置调整进行的宫体碰触更少,降低了术后发生先兆流产、难免流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以解决目前缝合线在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中不利于进针位置和行针方向的把握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该吊带缝针包括缝合线本体、与缝合线本体的一端相连的缝针本体,缝合线本体为不可吸收线,缝针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弯折部,固定部靠近缝合线本体的一端与缝合线本体固定连接,固定部、连接部和弯折部一体成型;固定部呈直线形设置,连接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的弯折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为针尖端。
[0007]优选地,弯折部也呈直线形设置且弯折部倾斜设置,弯折部的纵截面为圆形,弯折部从靠近连接部的一端至针尖端的直径逐渐减小,弯折部针尖端的横截面为圆锥形。
[0008]优选地,缝针本体的长度为45mm,固定部的长度为缝针本体长度的2/3。
[0009]优选地,弯折部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固定部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18

25
°

[0010]优选地,所述的α为20
°

[0011]优选地,弯折部的长度为缝针本体长度的1/4。
[0012]优选地,缝合线本体为平织线,缝合线本体的宽度为5mm。
[0013]优选地,缝合线本体的长度为35cm。
[0014]优选地,缝合线本体与缝针本体之间通过过渡段固定连接,过渡段从靠近缝合线本体到靠近缝针本体的直径逐步减小,且过渡段与缝合线本体相连的一端与缝合线本体的直径相一致,过渡段与缝针本体相连的一端与缝针本体的直径相一致。
[0015]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提供的吊带缝针更适用于孕后进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通过在缝合线本体的一端连接缝针本体,减少了缝针本体的数量,一方面节约了材料,另一方面便于术者进行缝合操作,利用该缝合线在患者孕后进行环扎术宫体前方打结,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难度降低,减少了对子宫体的刺激、降低了术后发生先兆流产、难免流产的风险;
[0017](2)通过将缝针本体设置为直线形的固定部和弯折部,以及连接二者的弧形的连接部,其中固定部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为20
°
,利于术者更好地把握进针位置、行针方向,以便术者顺利将缝针本体避开血管、穿过子宫峡部血管丰富区,而固定部的直线形设计又能够使得缝针本体适应宫颈前壁和后壁较宽的形态特点,进而保证进针和行针位置位于宫颈筋膜层,在保证避开子宫峡部血管丰富区的同时降低了穿透宫腔、伤及胚胎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缝针本体与缝合线本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1]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如图1和图2所示,该吊带缝针包括缝合线本体1、与缝合线本体1的一端相连的缝针本体2,缝合线本体1为不可吸收线,通过采用不可吸收线保证了宫颈环扎术的持久有效性。缝针本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3、连接部4和弯折部5,固定部3靠近缝合线本体1的一端与缝合线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部3、连接部4和弯折部5一体成型;固定部3呈直线形设置,连接部4呈弧形设置,所述的弯折部5远离连接部4的一端为针尖端。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其特征在于:该吊带缝针包括缝合线本体、与缝合线本体的一端相连的缝针本体,缝合线本体为不可吸收线,缝针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弯折部,固定部靠近缝合线本体的一端与缝合线本体固定连接,固定部、连接部和弯折部一体成型;固定部呈直线形设置,连接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的弯折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为针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其特征在于:弯折部也呈直线形设置且弯折部倾斜设置,弯折部的纵截面为圆形,弯折部从靠近连接部的一端至针尖端的直径逐渐减小,弯折部针尖端的横截面为圆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其特征在于:缝针本体的长度为45mm,固定部的长度为缝针本体长度的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孕后腹腔镜下宫颈环扎的吊带缝针,其特征在于:弯折部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固定部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明娟赵绍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