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120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2
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包括至少1个卸料平台,卸料平台包括钢平台以及垂直设置于钢平台两侧和端部的外侧防护板,钢平台包括两个呈倒U型的主梁,配合主梁在楼板内浇注有方木,方木插设于主梁内,方木与主梁螺接;钢平台上滑动设有底板和位于底板下方的丝杠,丝杠沿钢平台长度方向设置,丝杠上螺接有螺栓,螺栓与底板底面连接,底板两侧设有内侧防护板,内侧防护板顶部滑动设置于外侧防护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系统安全性高,地面控制工人可以向塔司发出正确的指挥信号,提高了施工工地的智慧程度,同时,本系统中的卸料平台占用空间小,连接稳定性高,避免了人员进入到卸料平台上,安全性高,极大降低了施工事故的发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卸料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主体在施工的时候,为了便于人员施工,需要在主体外侧设置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的遮挡,塔吊将建筑材料向主体内部传送时就遇到了阻碍。
[0003]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脚手架外侧设置卸料平台,卸料平台是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和操作架,主要用于材料周转。
[0004]现有卸料平台的制作方法为:卸料平台采用槽钢制作,宽度为2.5米,长度为6.5米,上铺木板,采用钢丝绳拉锚,钢丝绳与主体结构相连处采取在结构顶板上预留100*100洞,采用钢丝绳扣与钢丝绳相连,实现钢丝绳对卸料平台的拉锚。
[0005]使用的时候,塔吊将建筑材料放置到卸料平台上,工人推着推车穿过脚手架进入到卸料平台,将建筑材料装在推车上,随后推动推车将建筑材料运到主体内部,进行施工工序。
[0006]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工人需要进入到卸料平台,易发生事故;同时,工人和推车进入到卸料平台会增加卸料平台的负荷。
[0007]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抽屉式卸料平台,抽屉式卸料平台的实现方式为:在楼板上设置路轨架,路轨架上设置台车,台车通过滚轮在路轨架内移动。需要接收物料时,将台车推出室外,然后将台车拉近室内进行卸货,需要转运物料时,在室内将物料装进台车,然后推出室外,锁定台车后,用塔吊吊运。
[0008]这种方式避免了使用推车,人员在卸料平台上的时间比较短,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人员在推拉台车的过程中,为了拉到台车依然需要进入到脚手架,通过脚手架拉动台车;2、台车与路轨架的通过滚轮接触,施工现场灰尘量大,路轨架经过时间的使用,很容易积攒灰尘,使得台车运行不便,同时需要经常对路轨架进行清理,提高人员劳动强度;3、建筑材料比较多时,需要两人拉动台车,如果人员用力不均匀,很容易出现台车被卡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包括卸料平台,卸料平台包括钢平台以及垂直设置于钢平台两侧和端部的外侧防护板,卸料平台至少为1个,钢平台包括两个呈倒U型的主梁,配合主梁在楼板内浇注有方木,方木插设于主梁内,方木与主梁螺接;钢平台上滑动设有底板和位于底板下方的丝杠,丝杠沿钢平台长度方向设置,丝杠上螺接有螺栓,螺栓与底板底面连接,底板两侧设有内侧防护板,内侧防护板顶部滑动设置于外侧防护板上。
[0011]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分处理器、主处理器、信号传输模块、显示单元和
配合各个卸料平台设置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于钢平台末端且朝上设置,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分处理器,分处理器与主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无线通信,主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单元。
[0012]丝杠端部连接有第一伞形齿轮,钢平台前侧设有沿钢平台宽度方向设置的转轴,转轴的末端上设轴承;转轴上配合第一伞形齿轮啮合有第二伞形齿轮。
[0013]转轴的前端设置有转盘。
[0014]转轴的前端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转轴转动。
[0015]内侧防护板顶部设置有防护槽,外侧防护板设置于防护槽内。
[0016]丝杠至少为两个,丝杠在钢平台上均匀分布。
[0017]两个主梁底面上均垂设有竖直设置的钢板,钢板与楼板端面贴合。
[0018]钢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向上倾斜设置的钢丝绳;钢平台底面上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均倾斜设置。
[0019]钢平台下方设有密目防护网,密目防护网水平设置。
[00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系统安全性高,地面控制工人可以向塔司发出正确的指挥信号,提高了施工工地的智慧程度;2、本系统中的卸料平台连接稳定性高,通过将主梁和方木连接,保证了主梁和楼板的稳定连接,各个点受力均匀,同时,易于拆卸周转,避免了在楼板上打孔,施工完成后,只需将露出楼板的方木锯下来;3、本卸料平台在使用的时候,避免了人员进入到其中,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4、本卸料平台易于操作,通过设置转轴、第一伞形齿轮和第二伞形齿轮保证了各个丝杠同时转动,进而保证了底板在钢平台上的稳定移动,钢平台和底板之间的连接点能够可靠接触,降低了磨损,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5、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内侧防护板,内侧防护板的顶端滑动设置于外侧防护板上,一方面保证了底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建筑材料掉落在底板和钢平台之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卸料平台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钢平台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辅助活动门结构示意;
[0025]图5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控制单元和至少1个卸料平台,本实施例中卸料平台为两个。
[0027]本实施例中两个卸料平台结构相同,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卸料平台均包括钢平台2,钢平台2包括主梁18、次梁19、端部封边次梁20,其中,主梁18位于两侧,且主梁18共有两个,次梁19的数量根据钢平台2的大小设置,次梁19连接于两个主梁18之间,次梁19选用16#普通工字钢,相邻两个次梁19之间的距离为1000mm;位于最外侧的次梁19为端部封边次梁20。
[0028]主梁18为倒U型钢,主梁18内嵌设有浇注于楼板1内的方木17,方木17上表面高于楼板1上表面。方木17和主梁18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将方木17浇注在楼板1内,利用方木17和主梁18连接实现主梁18和楼板1的连接,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各个点受力均匀,避免了主梁18断裂、弯曲等事故的发生。
[0029]在两个主梁18的下表面上设钢板6,钢板6垂直向下设置于主梁18上,钢板6的型号为200*200*8,钢板6用于贴合楼板1的端面,对钢平台2进行限位,便于进行钢平台2的安装。
[0030]在钢平台2上方滑动设有底板9,钢平台2和底板9之间设有丝杠8,丝杠8上设螺栓,螺栓与底部底面连接。丝杠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丝杠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丝杠8相对于钢平台2轴线对称设置。
[0031]丝杠8在钢平台2上的安装方式为:在钢平台2的主梁18上设第一轴承支撑座,第一轴承支撑座内设有丝杠8轴承,丝杠8末端与丝杠8轴承连接。丝杠8前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14,第一伞形齿轮14转动会带动丝杠8在钢平台2上转动。
[0032]为了实现所有丝杠8上的第一伞形齿轮14同步转动,在钢平台2前方设有支架,支架上设转轴13,转轴13沿钢平台2宽度方向设置,转轴13上设与第一伞形齿轮14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15,第二伞形齿轮15转动,会带动第一伞形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包括卸料平台,卸料平台包括钢平台以及垂直设置于钢平台两侧和端部的外侧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卸料平台至少为1个,钢平台包括两个呈倒U型的主梁,配合主梁在楼板内浇注有方木,方木插设于主梁内,方木与主梁螺接;钢平台上滑动设有底板和位于底板下方的丝杠,丝杠沿钢平台长度方向设置,丝杠上螺接有螺栓,螺栓与底板底面连接,底板两侧设有内侧防护板,内侧防护板顶部滑动设置于外侧防护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分处理器、主处理器、信号传输模块、显示单元和配合各个卸料平台设置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于钢平台末端且朝上设置,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分处理器,分处理器与主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无线通信,主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于脚手架外侧的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底板末端设有辅助活动门,辅助活动门竖直向上设置;辅助活动门与内侧防护板铰接,辅助活动门的另外一侧与另外一个内侧防护板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鹏飞王建郭焱廖志辉董锡武李申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