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垫圈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03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垫圈及电池包,包括:垫圈本体,垫圈本体为绝缘件,垫圈本体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第一电极,设于垫圈本体上,第一电极围绕中心孔设置;以及,第二电极,设于垫圈本体上,第二电极围绕中心孔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与电池管理模块连接以感应垫圈本体是否漏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防水垫圈通过在垫圈本体上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与电池管理模块连接,以检测密封位置是否泄漏,追踪防水垫圈密封位置是否泄漏,有利于保障防水垫圈密封箱体,有利于及早发现箱体泄漏,有利于防止电池包漏液导致安全事故。包漏液导致安全事故。包漏液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垫圈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包密封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水垫圈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包中为了防止箱体漏水,会在箱体连接位置安装密封垫,以密封箱体连接位置的缝隙,防止水分渗漏进入箱体内。在电池包使用过程中,电池包会受到不同的冲击,使得电池包箱体振动或形变,进而使得密封垫的密封失效;而且,随着电池包密封垫的老化,箱体的密封也可能会失效。
[0003]在箱体密封失效后,水分能够进入到箱体内,使得箱体中的电芯容易短路燃烧起火甚至爆炸。现有的电池包无法检测密封垫的密封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垫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包无法检测密封垫的密封失效,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水垫圈,包括:
[0006]垫圈本体,垫圈本体为绝缘件,垫圈本体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
[0007]第一电极,设于垫圈本体上,第一电极围绕中心孔设置;以及,
[0008]第二电极,设于垫圈本体上,第二电极围绕中心孔设置;
[0009]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与电池管理模块连接以感应垫圈本体是否漏液。
[0010]通过在垫圈本体上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垫圈本体的两面有导电液体流过时,导电液体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从而改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导通,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或电流;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导通后,电池管理模块能够检测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电势差或电流的变化,进而能够判断垫圈本体密封位置是否泄漏。这样就能够随时获取防水垫圈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势差或电流,及时追踪防水垫圈密封位置是否泄漏,有利于保障防水垫圈密封箱体,有利于及早发现箱体泄漏,能够预防电池包漏液导致安全事故。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位于第二电极远离中心孔的一侧,垫圈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电极相连的第一引线和与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二引线,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伸出垫圈本体。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外部电路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埋设于垫圈本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搞保障垫圈本体的表面平整。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由垫圈本体靠近中心孔的一
侧穿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布线。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垫圈本体上设有凸筋,凸筋围绕中心孔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固定于凸筋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防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移位。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凸筋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两个凸筋上,两个凸筋和垫圈本体之间形成条形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间距。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铜条,第二电极为铝条;或者,第一电极为铝条,第二电极为铜条。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水垫圈的加工。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水垫圈还包括隔膜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连接于隔膜片的两侧。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障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垫圈本体宽度方向的间距为0.5mm

5mm。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路,并保障检测的灵敏度。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体成型于垫圈本体上。
[002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内的电池模组和用于控制电池模组的电池管理模块,箱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电池包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防水垫圈,防水垫圈安装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扣合的部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电连接,以在垫圈本体漏液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电池管理模块传递漏液信号。
[0029]通过采用上述的防水垫圈,能够与电池管理模块连接,以便实时检测电池包的密封状态,有利于保障电池包的安全。
[00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正极充电端口、第一控制开关、正极放电端口、第二控制开关、负极充电端口、负极放电端口和第三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串联连接于电池模组的正极与正极充电端口之间,第二控制开关串联连接于电池模组的正极与正极放电端口之间,第三控制开关串联连接于电池模组的负极与负极充电端口之间,负极放电端口连接于第三控制开关与负极充电端口相连的一端;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均由电池管理模块控制;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漏液信号时,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断开。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垫圈本体漏液时阻断电池包充电或放电,有利于保障电池包的安全。
[003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开关并联连接有预充电路,预充电路包括电阻和第四控制开关,电阻和第四控制开关串联连接于电池模组的正极与正极放电端口之间,第四控制开关由电池管理模块控制;在电池管理模块接收到漏液信号时,电池管理模
块控制第四控制开关断开。
[0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预充功能,且能在垫圈本体漏液时阻断预充电路,保障电池包充电安全。
[003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母线电压检测单元,母线电压检测单元串联连接于负极放电端口与正极放电端口之间,电池管理模块接收母线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电压值。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检测电池包放电时的电压值。
[003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控制开关与负极充电端口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流传感器,负极放电端口连接于电流传感器与负极充电端口相连的一端,电池管理模块接收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检测电池包充电或放电时的电流值。
[003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模组的采集盒,电池管理模块接收采集盒检测的数据。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获取电池模组的数据。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水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为绝缘件,所述垫圈本体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垫圈本体上,所述第一电极围绕所述中心孔设置;以及,第二电极,设于所述垫圈本体上,所述第二电极围绕所述中心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与电池管理模块连接以感应所述垫圈本体是否漏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中心孔的一侧,所述垫圈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的第一引线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伸出所述垫圈本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分别埋设于所述垫圈本体沿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由所述垫圈本体靠近所述中心孔的一侧穿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本体上设有凸筋,所述凸筋围绕所述中心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凸筋上;所述凸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凸筋上,两个所述凸筋和所述垫圈本体之间形成条形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一个为铜条,另一个为铝条。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垫圈本体宽度方向的间距为0.5mm

5mm。7.电池包,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池模组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池管理模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千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