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68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钢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包括方钢管柱,所述方钢管柱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方钢管柱侧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方钢管柱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将固定螺栓插入第二螺纹孔内,转动固定螺栓,从而使得固定板与方钢管柱进行固定安装,再将H型钢梁插入到安装板内侧,向上拉动拉环,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相离端分别和两个限位槽内侧卡接,从而使得H型钢梁和两个安装板之间固定安装,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充分满足了现代化建筑竣工速度快的要求,建筑拆除时钢材便于拆卸,避免在拆卸过程中钢材的损坏,使钢材可以重复再利用,绿色环保,节省资源。节省资源。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批量生产,现场安装,因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性,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
[0003]建筑型钢通常指热轧成型的角钢、槽钢、工字钢、H型钢和方钢等,其中方钢与H型钢被用于构建建筑的基础框架,H型钢和方钢,在连接时大都采用全焊接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连接的构造形式,虽连接刚度大,受力性能好,但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且现场施工难度大、造价高,还会延长施工工期,不能满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竣工速度快的要求,并且焊接结构拆卸困难,建筑在拆除时,不仅会延长施工工期,还会造成钢材的损坏,不利于钢材的重复再利用,造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包括方钢管柱,所述方钢管柱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方钢管柱侧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方钢管柱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靠近第二螺纹孔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孔内侧且和第一螺纹孔内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方钢管柱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内侧插接有H型钢梁,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H型钢梁顶部开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H型钢梁内部位于第一活动腔下端开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H型钢梁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底端延伸至第一活动腔内侧贯穿第一活动腔内侧底部延伸至第二活动腔内侧,所述移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移动杆位于第一活动腔内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环,所述移动杆位于第一活动腔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顶部与第一活动腔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底部与第一移动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腔右侧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左侧与第一移动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腔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环,两个所述第二移动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相离端分别贯穿第二活动腔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且分别和两个限位槽内侧卡接,两个所述限位杆外侧均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相对端分别和两个第二移动环相离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相离端分别和第二活动腔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共设置有两组,每组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方钢管柱侧面。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共设置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方钢管柱四个侧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固定螺栓外侧固定设置有外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均和外螺纹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导向块外侧直径大小略小于导向槽内侧直径大小。
[0010]优选的,所述移动杆底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斜面结构,两个所述限位杆相对端均设置呈第二斜面结构,且两个第一斜面分别和两个第二斜面契合。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外侧直径大小略小于限位槽内侧直径大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可以将固定板的侧面和方钢管柱的侧面贴合,将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相对准,再将固定螺栓插入第二螺纹孔内,转动固定螺栓,从而使得固定螺栓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转动固定螺栓时,在第二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下,从而使得固定螺栓在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二螺纹孔内侧移动,在第一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下,从而使得固定螺栓将于第一螺纹孔内侧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固定板与方钢管柱进行固定安装,再将H型钢梁插入到安装板内侧,向上拉动拉环,从而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移动环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导向块在导向槽内侧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移动杆平稳的向上移动,避免移动杆在向上移动时出现转动,从而将第一复位弹簧压缩,此时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将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将有相互靠近移动的趋势,第二复位弹簧一开始是压缩状态,此时第二复位弹簧将带动两个第二移动环相互靠近移动,在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下,使得两个第二移动环可以平稳的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相互靠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相离端向第二活动腔内侧缩进,当H型钢梁插入到两个安装板之间,放松拉环,此时第一复位弹簧将复位,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将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相离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相离端分别和两个限位槽内侧卡接,从而使得H型钢梁和两个安装板之间固定安装,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有效防止发生脆性破坏,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施工难度,增大了施工人员施工的安全系数,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充分满足了现代化建筑竣工速度快的要求,建筑拆除时钢材便于拆卸,避免在拆卸过程中钢材的损坏,使钢材可以重复再利用,绿色环保,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方钢管柱;2、第一螺纹孔;3、固定板;4、安装板;5、拉环;6、移动杆;7、H型钢梁;8、固定螺栓;9、第一活动腔;10、第一复位弹簧;11、导向槽;12、第一移动环;13、导向块;14、第二活动腔;15、限位杆;16、限位槽;17、第二复位弹簧;18、第二移动环;19、滑块;20、滑槽;21、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包括方钢管柱1,所述方钢管柱1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所述方钢管柱1侧面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远离方钢管柱1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1,所述第二螺纹孔21内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8,所述固定螺栓8靠近第二螺纹孔21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孔2内侧且和第一螺纹孔2内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3远离方钢管柱1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环保的大跨径钢结构建筑,包括方钢管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柱(1)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所述方钢管柱(1)侧面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远离方钢管柱(1)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1),所述第二螺纹孔(21)内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8),所述固定螺栓(8)靠近第二螺纹孔(21)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孔(2)内侧且和第一螺纹孔(2)内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3)远离方钢管柱(1)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板(4),两个所述安装板(4)内侧插接有H型钢梁(7),两个所述安装板(4)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H型钢梁(7)顶部开设有第一活动腔(9),所述H型钢梁(7)内部位于第一活动腔(9)下端开设有第二活动腔(14),所述H型钢梁(7)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所述移动杆(6)底端延伸至第一活动腔(9)内侧贯穿第一活动腔(9)内侧底部延伸至第二活动腔(14)内侧,所述移动杆(6)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5),所述移动杆(6)位于第一活动腔(9)内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环(12),所述移动杆(6)位于第一活动腔(9)内侧外壁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0),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顶部与第一活动腔(9)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底部与第一移动环(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腔(9)右侧内壁开设有导向槽(11),所述导向槽(11)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3),所述导向块(13)左侧与第一移动环(12)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腔(14)内侧底部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块(19),两个所述滑块(19)顶部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所映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芮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