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动态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065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动态净化系统,包括通风单元、循环单元、封堵单元、净化单元、二氧化碳吸收单元、二氧化碳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通风单元安装于第一预留基坑的内部;循环单元安装于第一预留基坑的内部;封堵单元的第一端位于通风单元的内部,封堵单元的第二端穿过通风单元的下端侧壁位于第二预留基坑的内部;净化单元位于封堵单元的上游;二氧化碳吸收单元位于净化单元的上游;二氧化碳检测单元设置于安装墙体的室内侧;控制单元设置于安装墙体的室内侧,并分别与通风单元、电机元件以及二氧化碳检测单元电性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新风系统易损失室内的热量或冷量的问题,实现了对新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了对新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了对新风系统的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动态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动态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人员密集场所,如会议室、教室、综合办公楼等,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的空气污染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昏昏欲睡、头晕、恶心等不适的反应,通常应对方式是在场所建设时安装新风系统,以向室内通入新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0003]现有的新风系统,需要一直开启风机将外部的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并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气体排放到室外,以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但是在将外部的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室内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温度较低的气体排放到室外,从而会损失室内的热量或冷量,继而需要开启制热设备或制冷设备以恢复温度,这无疑会造成能源浪费;此外,现有的新风系统也无法根据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实时开启或关闭新风系统,从而无法实现对新风系统的智能控制。
[0004]因此,针对现有的新风系统易损失室内的热量或冷量以及无法实现对新风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动态净化系统,安装于安装墙体,所述安装墙体开设有第一预留基坑、第二预留基坑以及第三预留基坑,所述第二预留基坑位于所述第一预留基坑的下端并连通所述第一预留基坑,所述第三预留基坑位于所述第一预留基坑和所述第二预留基坑的侧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单元,所述通风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预留基坑的内部,所述通风单元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内侧,所述通风单元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外侧,所述通风单元用于将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外侧的气体抽送到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内侧;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预留基坑的内部,所述循环单元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内侧,所述循环单元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通风单元,所述循环单元用于循环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内侧的气体;封堵单元,所述封堵单元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通风单元的内部,所述封堵单元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风单元的下端侧壁位于所述第二预留基坑的内部,所述封堵单元用于封堵所述通风单元或所述循环单元,所述封堵单元包括:电机元件,所述电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预留基坑的内部;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预留基坑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上端开设有传动槽,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下端与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传动槽的内部;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传动槽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一侧;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转动设置于所述通风单元的下端侧壁,且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下端位于所述传动槽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相配合布置,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上端位于所述通风单元的内部;封堵元件,所述封堵元件设置于所述通风单元的内部,所述封堵元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上端固定连接;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封堵单元的上游;二氧化碳吸收单元,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净化单元的上游;二氧化碳检测单元,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内侧;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墙体的室内侧,并分别与所述通风单元、所述电机元件以及二氧化碳检测单元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氧化碳动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预留基坑的内部,所述通风管道的第一端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秦怡
申请(专利权)人: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