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连接器及车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56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芯连接器及车钩,多芯连接器包括两个接线模块;插孔模块,其与第一接线模块可拆卸连接,包括:插孔绝缘体,其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腔体;插孔,其轴向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插孔包括第一连接端和插孔端,第一连接端延伸至第一腔体的外部,并插入至第一接线模块;插针模块,其与第二接线模块可拆卸连接,包括:插针绝缘体,其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接线腔;且插针绝缘体内部部分贯穿设置有第二腔体,插针,其轴向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插针包括第二连接端和插针端,插针端位于第一接线腔内,第二连接端延伸至插针绝缘体的外部,并插入至第二接线模块。该连接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插针/插孔异常时直接拆卸插针模块/插孔模块进行更换。模块进行更换。模块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芯连接器及车钩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芯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车辆由于使用需求经常会进行重连及解编操作,因此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车辆快速重连、灵活编组的要求使得在车辆对电气车钩传输信号的种类要求越来越多,为保证通讯信号传输的速率、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对电气车钩相对应的多芯连接器模块的使用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多芯连接器模块任意一个前端接触体异常损坏或达到使用寿命后,均需要拆卸整个多芯模块,并将模块所有接触体重新压接。该过程需要将原本压接线缆裁剪后再重新压接,使得本身线缆越来越短,严重制约更换次数,降低了电气车钩整体使用寿命;同时导致资源的浪费且更换工序耗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芯连接器及车钩。该连接器结构简单,可在前端接触体异常时,直接将整个前端接触体的模块从连接器拆下,不用拆解整个连接器,无需裁剪线缆,节省更换时间,便于操作;同时大大提高了接触体的可更换次数,提高了电气车钩整体使用寿命。
[0005]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多芯连接器,包括:
[0007]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设置有两个;
[0008]插孔模块,其与第一接线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孔模块包括:
[0009]插孔绝缘体,所述插孔绝缘体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腔体;
[0010]插孔,其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插孔包括第一连接端和插孔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外部,并在插孔模块与第一接线模块连接时插入至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内形成电气连接;
[0011]插针模块,其与第二接线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插针模块包括:
[0012]插针绝缘体,所述插针绝缘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接线腔;且所述插针绝缘体内部部分贯穿设置有第二腔体,
[0013]插针,其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插针包括第二连接端和插针端,所述插针端位于所述第一接线腔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至所述插针绝缘体的外部,并在插针模块与第二接线模块连接时插入至所述第二接线模块内形成电气连接。该多芯连接器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分为前端包含接触体的插孔模块、插针模块以及后端与电缆线连接的接线模块;且插孔模块与第一接线模块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插针模块与第二接线模块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在前端接触体需要更换时,直接拆卸整个插孔模块/插针模块,操作简单方便。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插孔模块还包括插孔壳体,所述插孔壳体内贯穿设置有第一通
道,所述插孔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0015]所述插针模块还包括插针壳体,所述插针壳体内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插针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
[0016]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腔的端口处沿轴向方向设有导向槽;
[0017]所述插孔绝缘体上所述插孔端所在的端部的外周设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凸台。凸台与导向槽配合可以实现连接器电连接时起到导向对正的作用,有利于插针/插孔的对接。
[0018]作为优选地,所述插孔壳体的内周设置有簧片,所述簧片位于所述插孔壳体和所述插孔端之间。在连接器完成连接后,簧片提供一定的弹力与连接另一多芯连接器的插针外壳紧密贴合,对内部的接触提起到屏蔽干扰的作用。
[001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插孔绝缘体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卡接部连接,使得所述插孔绝缘体固定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0020]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接线腔的端口连接,使得所述插针绝缘体固定于所述第二通道内。
[0021]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模块与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结构相同,其包括接线壳体,所述接线壳体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插孔壳体与所述插针壳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接线模块与插孔模块/插针模块的可拆卸连接。
[0022]作为优选地,所述接线壳体内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内轴向设置有接线绝缘体和接线支撑套,所述接线绝缘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接线支撑套的一端连接;所述接线模块还包括防转件,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有防转槽,所述接线壳体设置有与防转槽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防转件穿过通孔插入所述防转槽内。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接线壳体与接线绝缘体之间的相对转动。
[0023]作为优选地,所述多芯连接器还包括外绝缘体,所述外绝缘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插孔模块与第一接线模块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插针模块与第二接线模块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0024]作为优选地,所述接线壳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铣扁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铣扁台,第二铣扁台与第一铣扁台相配合防止所述外绝缘体与接线模块之间的径向转动。
[002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插孔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插针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26]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模块还包括屏蔽压线套,所述屏蔽压线套的一端外周设置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分别与所述接线壳体和接线支撑套连接;且所述第三凸缘和所述接线壳体的外周套设有紧固件,使得屏蔽压线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接线壳体。
[00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钩,包括电气车钩,所述电气车钩上设置有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芯连接器。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9]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芯连接器,其包括含有接触体的插孔模块、插针模块以及后端与电缆线连接的两个接线模块;且插孔模块与第一接线模块之间采用可拆卸连
接,插针模块与第二接线模块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该多芯连接器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在前端接触体需要更换时,直接拆卸整个插孔模块/插针模块,不用拆解整个连接器,无需此裁剪线缆重新压接,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连接器内接触体可更换次数;所述多芯连接器用于电气车钩时,可大大提高电气车钩整体使用寿命。
[0030]2、本技术提供的多芯连接器,通过插针绝缘体上的导向槽与插孔绝缘体外周设有的凸台配合,实现连接器连接过程中的导向自对正功能,有利于插针/插孔的对接。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中多芯连接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中多芯连接器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33]图3为本技术中插孔模块的剖视图;
[0034]图4为本技术中插孔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中插孔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中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中插针模块的剖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设置有两个;插孔模块,其与第一接线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孔模块包括:插孔绝缘体,所述插孔绝缘体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腔体;插孔,其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插孔包括第一连接端和插孔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外部,并在插孔模块与第一接线模块连接时插入至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内形成电气连接;插针模块,其与第二接线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插针模块包括:插针绝缘体,所述插针绝缘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接线腔;且所述插针绝缘体内部部分贯穿设置有第二腔体,插针,其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插针包括第二连接端和插针端,所述插针端位于所述第一接线腔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至所述插针绝缘体的外部,并在插针模块与第二接线模块连接时插入至所述第二接线模块内形成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模块还包括插孔壳体,所述插孔壳体内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插孔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插针模块还包括插针壳体,所述插针壳体内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插针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腔的端口处沿轴向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插孔绝缘体上所述插孔端所在的端部的外周设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插孔绝缘体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卡接部连接,使得所述插孔绝缘体固定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超赵金宝刘正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