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倩杰专利>正文

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55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所述外壳与安装壳之间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和二级缓冲机构,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滑筒、第一静摩擦层、移动杆、第一动摩擦层、第一弹簧、滑动套、第二静摩擦层、第二弹簧、摩擦块、第二动摩擦层,所述滑筒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表面,所述第一静摩擦层固定安装在滑筒的内壁表面,所述滑筒套设在移动杆表面,所述第一动摩擦层固定安装在移动杆表面,第一静摩擦层与第一动摩擦层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计算机终端如何防止被撞击导致损毁的问题。导致损毁的问题。导致损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防撞设备
,具体为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终端,即计算机显示终端,是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显示终端伴随主机时代的集中处理模式而产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迄今为止,计算技术经历了主机时代、PC时代和网络计算时代这三个发展时期,终端与计算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相适应,应用也经历了字符哑终端、图形终端和网络终端这三个形态。目前常见的客户端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胖客户端,一类是瘦客户端。那么,把以PC为代表的基于开放性工业标准架构、功能比较强大的设备叫做"胖客户端",其他归入"瘦客户端"。瘦客户机产业的空间和规模也很大,不会亚于PC现在的规模。由于计算机终端的内部电子集成度十分高导致电子线路十分密集,而且内部连接有不同的模块,这些模块与线路板之间的连接有的是依靠插接或者卡接,连接并不十分稳固,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整个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处的环境较为稳定。但是在计算机终端的使用过程中,周围环境的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些缓震机构来吸收外界施加给计算机终端设备的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达到使得计算终端设备受到撞击之后保持内部稳定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所述外壳与安装壳之间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和二级缓冲机构,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滑筒、第一静摩擦层、移动杆、第一动摩擦层、第一弹簧、滑动套、第二静摩擦层、第二弹簧、摩擦块、第二动摩擦层,所述滑筒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表面,所述第一静摩擦层固定安装在滑筒的内壁表面,所述滑筒套设在移动杆表面,所述第一动摩擦层固定安装在移动杆表面,第一静摩擦层与第一动摩擦层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表面,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滑动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静摩擦层固定安装在滑动套的内壁表面,所述第二动摩擦层固定安装在摩擦块表面,所述第二静摩擦层与第二动摩擦层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摩擦块的顶部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一级缓冲机构使得安装壳所受到的上下震动和左右震动得到充分的缓解。
[0005]优选的,所述二级缓冲机构包括伸缩筒、第三弹簧、连接块、连接杆、滑块,所述伸缩筒的顶部与摩擦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伸缩筒的表面,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伸缩筒的侧面,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安装壳的表面滑动连接,由于安装壳所受到的震动主要是上下震动,二级缓冲机构能够吸收经过一级缓冲机构缓冲过后的余震,保证安装壳的稳定。
[0006]优选的,一组所述滑筒、移动杆和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筒分别固定安装在滑动套的两侧,在安装壳受到震动左右摇晃的时候,滑动套两侧都能够得到缓震。
[0007]优选的,所述滑筒的高度大于二十毫米,保证滑动套不与外壳接触,防止滑动套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力致使安装壳倾斜,导致移动杆、第一动摩擦层和第一静摩擦层受到损坏。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进程小于连接块至滑动套的距离,保证连接块不会阻碍摩擦块向滑动套内部进行伸缩。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伸缩进程小于十毫米,使得两个连接杆之间的开合角度较大,在第三弹簧受力压缩使得连接杆带动滑块向外移动时,减少安装壳的垂直受力,以此来减少安装壳内部的计算机终端突然受力后被破坏的概率。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级缓冲机构,通过第一静摩擦层、第一动摩擦层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得安装壳受到的左右震动得到缓冲减少,同时又通过第二静摩擦层、第二动摩擦层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使得安装壳受到的上下震动得到充分的缓冲吸收,两个摩擦区域的共同配合使得安装壳受到的震动得到极大的减少。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二级缓冲机构吸收一级缓冲机构的余波,震动经过一级缓冲机构之后,通过压缩伸缩筒压缩第三弹簧,同时伸缩筒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杆带动滑块在安装壳表面滑动,此时有滑块与安装壳之间的摩擦力来减缓第三弹簧受到的震动,以此减少安装壳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滑动套的正面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滑筒的剖视图。
[0017]图中:1、外壳;2、安装壳;3、一级缓冲机构;4、二级缓冲机构;301、滑筒;302、第一静摩擦层;303、移动杆;304、第一动摩擦层;305、第一弹簧;306、滑动套;307、第二静摩擦层;308、第二弹簧;309、摩擦块; 310、第二动摩擦层;401、伸缩筒;402、第三弹簧;403、连接块;404、连接杆;40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2,外壳1与安装壳2之间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3和二级缓冲机构4,一级缓冲机构3包括滑筒 301、第一静摩擦层302、移动杆303、第一动摩擦层304、第一弹簧305、滑动套306、第二静摩擦层307、第二弹簧308、摩擦块309、第二动摩擦层310,滑筒301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表面,滑筒301的高度大于二十毫米,保证滑动套306不与外壳1接触,防止滑动套306与外壳1之间产生摩擦力致使安装壳2倾斜,导致移动杆303、第一动摩擦层304和第一静摩擦层302受到损坏,第一静摩擦层302固定安装在滑筒301的内壁表面,滑筒301套设在移动杆303表面,第一动摩擦层304固定安装在移动杆303表面,
第一静摩擦层302与第一动摩擦层304之间紧密贴合,第一弹簧305套设在移动杆 303表面,一组滑筒301、移动杆303和第一弹簧30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筒301分别固定安装在滑动套306的两侧,在安装壳2受到震动左右摇晃的时候,滑动套306两侧都能够得到缓震,移动杆303的一端与滑动套306 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静摩擦层307固定安装在滑动套306的内壁表面,第二动摩擦层310固定安装在摩擦块309表面,第二静摩擦层307与第二动摩擦层310之间紧密贴合,摩擦块309的顶部与第二弹簧30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08的另一端与滑筒30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08的伸缩进程小于连接块403至滑动套306的距离,保证连接块403不会阻碍摩擦块309 向滑动套306内部进行伸缩,一级缓冲机构3使得安装壳2所受到的上下震动和左右震动得到充分的缓解,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级缓冲机构3,通过第一静摩擦层302、第一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2),所述外壳(1)与安装壳(2)之间设置有一级缓冲机构(3)和二级缓冲机构(4),所述一级缓冲机构(3)包括滑筒(301)、第一静摩擦层(302)、移动杆(303)、第一动摩擦层(304)、第一弹簧(305)、滑动套(306)、第二静摩擦层(307)、第二弹簧(308)、摩擦块(309)、第二动摩擦层(310),所述滑筒(301)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表面,所述第一静摩擦层(302)固定安装在滑筒(301)的内壁表面,所述滑筒(301)套设在移动杆(303)表面,所述第一动摩擦层(304)固定安装在移动杆(303)表面,所述第一弹簧(305)套设在移动杆(303)表面,所述移动杆(303)的一端与滑动套(30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静摩擦层(307)固定安装在滑动套(306)的内壁表面,所述第二动摩擦层(310)固定安装在摩擦块(309)表面,所述摩擦块(309)的顶部与第二弹簧(3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08)的另一端与滑筒(301)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效果好的新型计算机终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倩杰
申请(专利权)人:黄倩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