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53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包括油箱、油冷机和测试台,油箱内连接加热管,油箱连接带内循环泵的油箱内循环油管,油箱内设置油箱温度传感器,油箱上设置第一进、出油口,油冷机设置第二进、出油口,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第二进油口,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第二出油口,第一、第二油管上均设置阀门,第二油管内设置出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一油管内设置进口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内循环泵、油箱温度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和进口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测试台,所述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可实时控制油箱油温,检测进出油冷机的油温、压力等参数,保证油冷机在测试状态下稳定运行和自动采集测试数据。试数据。试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油冷机是一种制冷系统,根据制冷系统原理,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里面与周围水进行热交换蒸发器吸收油的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蒸发过程中冷媒温度不变,低温低压气态的冷媒进入到压缩机,经压缩机压缩,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然后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里与室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态的部份热量被介质吸收,介质温度升高,冷媒放热变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凝器过程温度不变,然后进入膨胀阀进行节流,节流是迅速降温的过程,冷媒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此过程后的冷媒再进入到蒸发器进行换热蒸发,从而实现制冷系统的整个过程,这种循环是连续进行的,油才得以连续不断的制冷,油冷机内的由需要在油冷机和油箱之间循环,并在油箱内加热后循环进入油冷机内,目前的油冷机存在由于油温油压不稳定,造成油冷机制冷效果不稳定,需要设计一套检测机构,实时检测油温油压等参数变化,保证油冷机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包括油箱、油冷机和测试台,所述油箱内连接加热管,所述油箱连接带内循环泵的油箱内循环油管,所述油箱内设置油箱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上设置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油冷机设置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油箱的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油冷机的第二进油口,所述油箱的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油冷机的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上均设置控制通断的阀门,所述第二油管位于油冷机的第二出油口一端内设置出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油管位于油箱的第一出油口一端内设置进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内循环泵、油箱温度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和进口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测试台。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油箱通过带补油泵的补油管连接补充油箱。
[0008]所述加热管位于油箱的第一进油口处,所述油箱温度传感器位于油箱的第一出油口处。
[0009]所述油箱内位于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之间的位置连接若干隔板。
[0010]所述第一油管上连接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连接外循环油泵和第一支管球阀,所述第一油管上连接第一油管球阀,且第一油管位于第一支管两个连接端之间的位置上连接第一调节球阀,所述外循环油泵电连测试台。
[0011]所述第二油管上连接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连接第二支管球阀,所述第二油
管上连接第二油管球阀。
[0012]所述第二油管位于第二支管两个连接端之间的位置上连接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Y过滤器和流量计,且所述第二油管位于Y过滤器前侧和流量计后侧分别连接前球阀和后球阀。
[0013]所述油冷机还设置有高低压传感器,钳形电流互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高低压传感器,钳形电流互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测试台。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5]1)通过测试台电连加热管、内循环泵、油箱温度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和进口温度传感器等机构,可实时控制油箱油温,检测进出油冷机的油温、压力等参数,保证油冷机在测试状态下稳定运行和自动采集测试数据;
[0016]2)油箱内加热管设置在第一进油口处,油箱温度传感器位于油箱的第一出油口处,并且油箱内还设置隔板,确保油路循环能达到油箱的各个位置,避免局部油不循环,保温油箱内油温稳定;
[0017]3)第一油管连接的第一支管上安装有外循环油泵,使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即可应用于自带油泵的油冷机,也可应用于不带油泵的油冷机,应用更广泛;
[0018]4)第二油管上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可过滤掉从油冷机内带出的杂质,防止杂质混入油箱内;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
[0021]1、油箱;11、加热管;12、油箱内循环油管;121、内循环泵;13、油箱温度传感器;14、第一进油口;15、第一出油口;16、隔板;2、油冷机;21、第二进油口;22、第二出油口;3、测试台;4、第一油管;41、进口温度传感器;42、第一油管球阀;43、第一调节球阀;5、第二油管;51、出口压力传感器;52、出口温度传感器;53、第二油管球阀;54、前球阀;55、后球阀;6、补充油箱;61、补油管;62、补油泵;7、第一支管;71、外循环油泵;72、第一支管球阀;8、第二支管;81、第二支管球阀;9、过滤机构;91、Y过滤器;9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包括油箱1、油冷机2和测试台3,油
箱1内连接加热管11,提供油冷机2测试用油并加热至规定温度仪保证测试的温度要求(一般在35

40℃之间),油箱1连接带内循环泵121的油箱内循环油管12,油箱1内设置油箱温度传感器13,油箱温度传感器13用于对油箱油温加热时的温度检测,油箱1上设置第一进油口14和第一出油口15,油冷机2设置第二进油口21和第二出油口22,油箱1的第一出油口15通过第一油管4连接油冷机2的第二进油口21,油箱1的第一进油口14通过第二油管5连接油冷机2的第二出油口22,第一油管4和第二油管5上均设置控制通断的阀门,第二油管5位于油冷机2的第二出油口22一端内设置出口压力传感器51和出口温度传感器52,第一油管4位于油箱1的第一出油口15一端内设置进口温度传感器41,进口温度传感器41和出口温度传感器52用于检测油冷机2进出口油温,以判断油冷机2性能,出口压力传感器51用于检测出口压力,观察压力到达规定值时油冷机2管路渗漏是否达标。
[0024]油箱1通过带补油泵62的补油管61连接补充油箱6,用于在油箱1油位偏低时自动补油,油位升到规定高度时停止补油。
[0025]加热管11位于油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冷机和测试台,所述油箱内连接加热管,所述油箱连接带内循环泵的油箱内循环油管,所述油箱内设置油箱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上设置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油冷机设置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油箱的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油冷机的第二进油口,所述油箱的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油冷机的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上均设置控制通断的阀门,所述第二油管位于油冷机的第二出油口一端内设置出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油管位于油箱的第一出油口一端内设置进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内循环泵、油箱温度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和进口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测试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通过带补油泵的补油管连接补充油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机油路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位于油箱的第一进油口处,所述油箱温度传感器位于油箱的第一出油口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冷机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黄柒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沃尔得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