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04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涉及机场规划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航班靠桥率低的问题。本方案的转换结构包括第一候机区、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第一开合设备和第四开合设备;所述第一候机区与所述第二候机区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候机区与所述第二候机区通过所述第一开合设备进行隔离或连通;所述登机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候机区一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候机区一侧;所述第四开合设备设置于所述登机通道内,并将所述登机通道分隔成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和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所述登机通道连通登机廊桥。采用本方案的转换结构,有效提高了飞机的靠桥率。的靠桥率。的靠桥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


[0001]本申请涉及机场规划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

技术介绍

[0002]航班靠桥率是指航班停靠候机楼廊桥,旅客无需乘坐摆渡车直接从登机口登机的概率。携程旅行联合飞常准发布的《航班舒适度指数报告》中显示,有八成的旅客尤为在意所乘航班是否靠廊桥。对于这部分旅客来说,拎着行李上下客梯车,忍受大自然风吹日晒雨淋的洗礼,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人挤人的摆渡车中等待,绝对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而且,不论飞机是停在哪个机位,除了机型因素对保障时间有要求外,其过站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飞机停在远机位,旅客在等待、上下客梯车或摆渡车、摆渡旅客上所花费的时间变长,还会延误登机时间,因此就会使旅客产生抱怨,不利于服务工作开展。
[0003]而目前,尤其是针对国内建设的小型航站楼,其登机口开设数量有限,当旅客人流量较大时,而航班的靠桥率根本无法满足登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航班靠桥率低的问题,提高了飞机的靠桥率。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候机区、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第一开合设备和第四开合设备;
[0006]所述第一候机区与所述第二候机区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候机区与所述第二候机区通过所述第一开合设备进行隔离或连通;
[0007]所述登机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候机区一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候机区一侧;
[0008]所述第四开合设备设置于所述登机通道内,并将所述登机通道分隔成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和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
[0009]所述登机通道连通登机廊桥。
[0010]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候机室,所述候机室设置于所述第一候机区与所述第二候机区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开合设备一起将所述第一候机区和所述第二候机区隔离。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候机室包括第一候机室和第二候机室;
[0012]所述第一候机室和所述第二候机室之间设置有活动隔挡,所述活动隔挡能够将所述第一候机室和所述第二候机室隔断或连通;
[0013]所述第一候机室与所述第一候机区相连通,所述第二候机室与所述第二候机区相连通。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候机室通过第二开合设备与所述第一候机区相连通,所述第二候机室通过第三开合设备与所述第二候机区相连通;
[0015]所述第二开合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候机室靠近所述第一候机区一侧,所述第三开
合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二候机室靠近所述第二候机区一侧。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候机区通过第五开合设备与所述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候机区通过第六开合设备与所述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连通。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登机廊桥包括第一登机廊桥和第二登机廊桥;
[0018]所述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登机廊桥,所述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登机廊桥。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通过第七开合设备与所述第一登机廊桥连通,所述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通过第八开合设备与所述第二登机廊桥连通。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将第一候机区和第二候机区相邻设置,通过第一开合设备实现对第一候机区和第二候机区的隔离或连通,并将第一候机区和第二候机区分别与登机通道连通,将登机通道与登机廊桥连通,其中,通过第四开合设备将登机通道分隔成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和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当登机旅客流量较大时,第一候机区的容纳空间无法满足人流量,可以打开第一开合设备和第四开合设备,使旅客一部分旅客进入第二候机区等待登机,一部分进入第一候机区等待登机;当登机旅客流量较小时,第一开合设备和第四开合设备关闭,第一候机区和第二候机区便可隔离为两个相独立的区域。通过采用本方案的转换结构,有效现有技术中航班靠桥率低的问题,提高了飞机的靠桥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结构的结构简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标:1、第一候机区;2、第一候机室;3、第二候机室;4、第二候机区;5、办公区;6、登机通道;7、第一登机廊桥;8、第一开合设备;9、活动隔挡;10、第二开合设备;11、第三开合设备;12、第四开合设备;13、第五开合设备;14、第六开合设备;15、第七开合设备;16、第八开合设备;17、第二登机廊桥。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候机区1、第二候机区4、登机通道6、第一开合设备8和第四开合设备12;第一候机区1与第二候机区4相邻设置,且第一候机区1与第二候机区4通过第一开合设备8进行隔离或连通;登机通道6设置于第一候机区1一侧,并延伸至第二候机区4一侧;第四开合设备12设置于登机通道6内,并将登机通道6分隔成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和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登机通道6连通登机廊桥。
[00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提供一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候机区(1)、第二候机区(4)、登机通道(6)、第一开合设备(8)和第四开合设备(12);所述第一候机区(1)与所述第二候机区(4)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候机区(1)与所述第二候机区(4)通过所述第一开合设备(8)进行隔离或连通;所述登机通道(6)设置于所述第一候机区(1)一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候机区(4)一侧;所述第四开合设备(12)设置于所述登机通道(6)内,并将所述登机通道(6)分隔成第一候机区登机通道和第二候机区登机通道;所述登机通道(6)连通登机廊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候机室,所述候机室设置于所述第一候机区(1)与所述第二候机区(4)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开合设备(8)一起将所述第一候机区(1)和所述第二候机区(4)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航站楼国际国内可转换机位的运行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候机室包括第一候机室(2)和第二候机室(3);所述第一候机室(2)和所述第二候机室(3)之间设置有活动隔挡(9),所述活动隔挡(9)能够将所述第一候机室(2)和所述第二候机室(3)隔断或连通;所述第一候机室(2)与所述第一候机区(1)相连通,所述第二候机室(3)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军王刚刘月超于芳郭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