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亚光墙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81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亚光墙布,涉及墙布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墙布表面光泽不均匀,反光效果明显,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层、内层和中间层,所述外层由全消光涤纶丝梭织而成,所述外层的经纱中分布有若干防静电纤维,所述内层包括相互经纬编织的抗拉复合纤维,所述中间层设置于外层和内层之间,所述中间层为软胶涂层,所述软胶涂层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缓冲条纹和粘结条纹,所述粘结条纹将内层和外层相互粘结。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表面亚光性好,减少反光,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亚光墙布


[0001]本技术涉及墙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亚光墙布。

技术介绍

[0002]墙布又称“壁布”。裱糊墙面的织物。用棉布为底布,并在底布上施以印花或轧纹浮雕,也有以大提花织成,所用纹样多为几何图形和花卉图案,能够形成对墙壁良好的装饰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墙布的色彩图样潮流也形成一定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时尚简约的设计风格,相比于图像风格,更追求墙布的健康安全性。为了提高墙布的质量强度,往往采用轻质高强的化纤材料制呈,由于而常见的化纤,功能单一,且往往具有良好的光泽和反光性,导致墙布会产生反光的情况,影响室内的装饰效果。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全亚光墙布,具有表面亚光性好,减少反光,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亚光墙布,包括外层、内层和中间层,所述外层由全消光涤纶丝梭织而成,所述外层的经纱中分布有若干防静电纤维,所述内层包括相互经纬编织的抗拉复合纤维,所述中间层设置于外层和内层之间,所述中间层为软胶涂层,所述软胶涂层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缓冲条纹和粘结条纹,所述粘结条纹将内层和外层相互粘结。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静电纤维为亚麻纤维,至少两个亚麻纤维相互排列形成一组防静电条,相邻防静电条之间等距分布。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条纹和粘结条纹均呈波浪形结构。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条纹为丙烯聚合物粘接剂涂覆而成。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条纹包括聚氨酯发泡涂层。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条纹和粘结条纹之间形成间隙。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拉复合纤维包括芯层和包覆层,所述芯层包括若干涤纶纤维,所述包覆层包括六根缠绕于芯层外侧腈纶纤维。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全消光涤纶丝进行梭织,能够保持墙布外侧的亚光效果,减少墙布的集中反射,使墙布表面光泽更加柔和;同时配合防静电纤维对墙布进行静电处理,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抗拉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稳定性,能够提高墙布底层的稳定性;腈纶表面不光滑,有树皮状沟槽纹路,并且形成一定的微孔,在与粘结剂粘结时,能够增加其表面的附着效果,从而提高墙布的粘结强度;腈纶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耐虫蛀、耐霉菌效果,从而能够增加墙布底层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亚光墙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抗拉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外层;2、内层;3、中间层;4、缓冲条纹;5、粘结条纹;6、间隙;7、防静电纤维;71、防静电条;8、芯层;81、涤纶纤维;9、腈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全亚光墙布,采用外层1、内层2和中间层3三层复合的结构,其中外层1由全消光涤纶丝梭织而成,全消光涤纶丝相对于半消光涤纶丝而言,外观更加光泽柔和,没有明显的反光和闪烁现象,不刺眼,从而能够保持墙布外侧的亚光效果,减少墙布的集中反射,使墙布表面光泽更加柔和;纵横梭织的编织结构,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因经纬交错,提高了墙布的牢固、挺括、不易变形,并且全消光涤纶丝具有较佳的耐磨性,能够提高墙布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0020]墙布的内层2包括相互经纬编织的抗拉复合纤维,墙布的内层2也呈梭织结构,能够保持墙布稳定的强度;由于梭织面料的强度主要在经向和纬向的两个方向的强度,可腔内层2的经线和纬线的排列方向分别与外层1的经线和纬线的排列方向呈45
°
交错的结构,从而能够在内层2和外层1之间形成多个方向角度的抗拉性能;内层2当中的抗拉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抗拉性能,具体包括芯层8和包覆层,其中芯层8由若干涤纶纤维81相互缠绕编织而成,能够起到主要的支撑效果,而包覆层由六根腈纶纤维9组成,六根腈纶纤维9螺旋缠绕与芯层8外形成外部的包覆层,腈纶表面不光滑,有树皮状沟槽纹路,并且形成一定的微孔,在与粘结剂粘结时,能够增加其表面的附着效果,从而提高墙布的粘结强度;腈纶纤维9还具有良好的耐虫蛀、耐霉菌效果;
[0021]在内层2和外层1之间设置中间层3,从而提高内外两侧的粘结性和稳定性,中间层3为软胶涂层,涂布在内层2和外层1之间,一方面对两者进行粘结,另一方面能够对两者之间起到稳定缓冲的效果;软胶涂层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缓冲条纹4和粘结条纹5,粘结条纹5将内层2和外层1相互粘结,起到增加墙布各层连接稳定性的效果,而缓冲层则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吸音效果,从而能够形成更加安静舒适的环境。
[0022]软胶涂层中各缓冲条纹4和粘结条纹5均呈波浪形结构,且弯曲程度,波峰和波谷的均一致,从而能够在墙布内形成稳定均匀的结构,其中粘结条纹5为丙烯聚合物粘接剂涂覆而成,弯曲的粘结条纹5相对于直条纹而言,能够从更加宽的结构上进行粘连,并且在相邻两粘结条纹5之间形成一定的交叉覆盖,保持粘结后的拉撕裂强度;缓冲条纹4则采用聚氨酯发泡涂层,聚氨酯发泡内部具有多孔状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柔软度,能够吸水外界环境的一定的噪声振动,从而使得室内环境相对安静舒适,并且能够保持墙面相对柔软
减少用户产生磕碰危险,形成一定的缓冲效果;
[0023]在缓冲条纹4和粘结条纹5之间形成间隙6,能够保持相邻的条纹结构之间相对独立,该间隙6能够供相邻的缓冲条纹4或粘结条纹5产生一定的形变收缩,保持面料的整体上保持稳定,并且形成一定的透气性,保持墙面的干爽透气,适用于干燥的室内环境使用。
[0024]为了提高墙布的防静电性能,在外层1的经纱中分布有若干防静电纤维7,防静电纤维7能够减少墙布表面的静电危害和不适感;防静电纤维7具体可为亚麻纤维或其他防静电纤维7,在纺织时,两到三根亚麻纤维依次排列形成一组防静电条71,能够纺织其中一根断裂后始终在该位置附近存在防静电纤维7,并且将相邻防静电条71之间设置呈等距分布,一半间距在5

10厘米作用,从而能够保持墙布整体上具有防静电效果;而若采用亚麻纤维,亚麻纤维为天然植物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适当增加亚麻纤维的比例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墙布整体的舒适性和触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亚光墙布,包括外层(1)、内层(2)和中间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由全消光涤纶丝梭织而成,所述外层(1)的经纱中分布有若干防静电纤维(7),所述内层(2)包括相互经纬编织的抗拉复合纤维,所述中间层(3)设置于外层(1)和内层(2)之间,所述中间层(3)为软胶涂层,所述软胶涂层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缓冲条纹(4)和粘结条纹(5),所述粘结条纹(5)将内层(2)和外层(1)相互粘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亚光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纤维(7)为亚麻纤维,至少两个亚麻纤维相互排列形成一组防静电条(71),相邻防静电条(71)之间等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史先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丽罗莎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