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501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涉及墙布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墙布对于降噪静音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所述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相背的一侧分别设置缓冲孔一和缓冲孔二,所述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相对的一侧均设置相对的半球形的凹陷,两侧的凹陷相对且围绕形成腔室,所述凹陷内填充有缓冲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降噪效果好,能够消除室内传入的噪声,提高室内的舒适性,适用于安静舒缓的室内环境使用。用于安静舒缓的室内环境使用。用于安静舒缓的室内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


[0001]本技术涉及墙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小范围的城市环境当中,人们的周围充斥着各种机械、工具以及各种工业交通设备,各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噪声,白天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度过,周围的声音感受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休息时间,尤其是夜晚的环境,依然会受到来自各种噪声的影响,对部分睡眠质量差的人员影响尤其严重。
[0003]为了营造安静舒适的室内空间,往往会在房间当中安装双层的隔音窗户等隔音设备,在室内环境当中墙壁是最大的部件,目前往往只采用简单的墙纸或墙布粉刷涂料进行装饰覆盖,而不具有降噪的效果,无法满足人们对其的要求。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具有良好的吸音降噪效果,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所述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相背的一侧分别设置缓冲孔一和缓冲孔二,所述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相对的一侧均设置相对的半球形的凹陷,两侧的凹陷相对且围绕形成腔室,所述凹陷内填充有缓冲填料。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均为树脂发泡层。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孔一和缓冲孔二均为截面呈六变形结构的盲孔,且孔径朝开口方向逐渐扩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孔一和缓冲孔二之间相互错位。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填料为发泡聚氨酯泡沫,所述缓冲填料的内部设置若干竹炭抗菌颗粒。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为粘结于吸音层二上的防水透气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内侧设置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为粘结于外层和吸音层一之间的加强网,所述加强网上开设均匀分布而定蜂窝网孔。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由全消光涤纶丝和竹纤维经纬编织而成。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在墙布内部形成凹凸状的缓冲结构,能够在内部能够对声波起到缓冲消减的效果,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的静音效果,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采用树脂发泡层结构,使得墙布内部形成柔软疏松的结构,从而提高墙布的降噪吸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吸音层一和吸音层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外层;2、连接层;3、吸音层一;4、吸音层二;5、内层;6、缓冲孔一;7、缓冲孔二;8、凹陷;9、缓冲填料;10、加强网;11、蜂窝网孔;12、全消光涤纶丝;13、竹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包括内层5和外层1,在内层5和外层1之间设置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对墙布进行降噪保护,从而能够消减吸收外界的振动噪声,提高室内的静音舒适性;
[0022]该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采用树脂发泡层结构,具体可采用聚氨酯发泡层,使得墙布内部形成柔软疏松的结构,从而提高墙布的降噪吸音效果;
[0023]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相背的一侧分别设置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能够增加吸音层结构当中的凹凸状结构,从而能够在内部能够对声波起到缓冲消减的效果,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的静音效果;其中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的具体结构可设置为截面呈六变形结构的盲孔,并且孔径朝开口方向逐渐扩大,朝孔底处内逐渐缩小,从而能够在内部形成孔径变化的通道,提高声波在其中的对冲消减效果,进一步提高墙布内部的稳定性。可将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之间设置呈相互错位的结构,避免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相互重合而导致该位置形成较薄,强度较低的位置,从而能够对整体的墙布各个位置的稳定性进行增强。
[0024]为了增加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之间的缓冲效果,在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相对的一侧均预设相对的半球形的凹陷8,在两层粘结复合过程中,将两侧的凹陷8相对且围绕形成腔室,并在凹陷8内填充有缓冲填料9;凹陷8的结构能够增加吸音层之间的缓冲空间,增加对于外界冲击和声波振荡的缓冲吸收效果,而提高降噪效果,而且其中填充附着的缓冲填料9也能够提高墙布内侧的缓冲见证效果;对于缓冲填料9的选择,可采用弹性的发泡材料,例如也采用发泡聚氨酯泡沫,并在发泡聚氨酯泡沫在搅拌成型过程中在其内部混入竹炭抗菌颗粒,竹炭抗菌颗粒能够对异味进行吸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能够抑制霉菌等细菌滋生,起到健康环保的效果;而发泡聚氨酯泡沫则形成微孔状的结构,能够供空气透过,形成透气的结构。
[0025]为了增加墙布内外两侧的稳定性,在墙布的内侧设置防水透气膜,即内层5为防水透气膜,将防水透气膜粘结在吸音层二4上,形成墙布的最内层5,能够阻止腔壁内部渗出的水分,从而使得墙布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霉的效果,而大大延长墙布的使用寿命。
[0026]为了增加墙布的整体强度,可在外层1的内侧粘结连接层2,连接层2具有较强的强
度性能,具体为粘结于外层1和吸音层一3之间的加强网10,加强网10为纤维编织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在表面形成均匀分布而定蜂窝网孔11;粘结时,粘结剂透过网孔一同将外层1和吸音层一3粘结复合,从而能够确保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有能够增加墙布的抗拉性能。
[0027]在墙布的最外层1为外层1,墙布的性能和质感均由外层1决定,为了使其更加复合现代的质感,外层1可由全消光涤纶丝12梭织,梭织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于墙布的要求,并且全消光涤纶丝12具有全亚光的效果,能够减少墙布产生的反光,使其光线更加柔和,适用于安全舒缓的室内环境;并且在全消光涤纶丝12之间掺入一定的竹纤维13,以增加其环保性,竹纤维13具有填充的多孔状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而且兼具抗菌、抑菌、除螨、防臭等性能,提高墙布的整体安全舒适性。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包括内层(5)和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5)和外层(1)之间设置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所述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相背的一侧分别设置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所述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相对的半球形的凹陷(8),两侧的凹陷(8)相对且围绕形成腔室,所述凹陷(8)内填充有缓冲填料(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一(3)和吸音层二(4)均为树脂发泡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一(6)和缓冲孔二(7)均为截面呈六变形结构的盲孔,且孔径朝开口方向逐渐扩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噪吸音性墙布,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史先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丽罗莎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