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73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0
一种微波设备属于微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微波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控制器、磁控管、磁控管驱动电路、测温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电源部分,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测温部分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磁控管相连,电源部分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磁控管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测温部分的电源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电源端口相连。端口相连。端口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微波
,尤其涉及一种微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皮肤廯菌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临床目前最常见是由酵母菌、红毛廯菌、犬小孢子菌、须廯毛廯菌等引起浅部皮肤真菌病。近年来,红毛廯菌、犬小孢子菌、须廯毛廯菌等诱发的疾病呈增加趋势,常伴随甲真菌。从临床角度来说,即往治疗真菌感染主要依赖药物,一方面长期用药会对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肝毒性和肾毒性,另一方面治病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通过口服用药、体外擦服、刮除病甲后使用抗真菌剂等治疗手段治疗效率较低,药物吸收率低,刮除病甲后均可造成一定创伤,耐受性差,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由于皮肤兼有健康防护及美容等作用,治疗皮肤病时需兼顾祛病、避免损毁原有组织。因此,一些损毁性手段治疗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灰指甲存在很大弊端。
[0003]病毒性皮肤病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类疾病,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不同,可分为新生物型、疱疹型和红斑发疹型。病毒性皮肤病通常是因为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毒入侵皮肤浅层发生病变,在临床上通过口服用药、体外擦服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后,面临着药物吸收率低、治疗效率低的情况。通过激光和液氮等物理手段切除后又存在复发率高和治疗过程病人极其痛苦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微波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控制器、磁控管、磁控管驱动电路、测温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电源部分,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测温部分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磁控管相连,电源部分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磁控管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测温部分的电源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电源端口相连。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包括报警部分,报警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相连。
[0007]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包括距离检测部分,距离检测部分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000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测温部分采用非接触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治疗探头上。
[0009]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距离检测部分采用设置在治疗探头上的两个红外检测头。
[0010]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人机交互部分采用触摸屏。
[001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001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电源部分包括7805芯片U1、7812芯片U2、AMS11173V3芯片U9,U1的1脚与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U1的3脚接5V;U2的1脚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U2的3脚接12V;U9的3脚接5V,U9的2、4脚接3V3。
[001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单片机采用STM32F103RCT6芯片U5,U5的5脚和6脚外接晶振Y1,分别通过电容C19和C20连接到地;
[0014]U5的28脚和60脚的BOOT1和BOOT0与7脚NRST用作复位;
[0015]U5的42、43脚分别与Txd0和Rxd0对应相连,与触摸屏进行通信;
[0016]U5的8、11脚分别与Buzzer、FAN对应相连,控制蜂鸣器和风扇。
[0017]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磁控管的散热部分采用三极管驱动风扇。
[001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报警部分采用三极管开关驱动电路。
[0019]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触摸屏采用DC10600KM101AV_1111_0C型触摸屏A1,A1的3脚接LCDBUSY, A1的4脚接Rx232_0, A1的5脚和6脚接Tx232_0;
[0020]Rx232_0、Tx232_0分别与SP3232E芯片U8的8、7脚对应相连,U8的9、10脚分别与Rxd0、Txd0对应相连。
[0021]其次,本技术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采用MLX90614

ESF

BCF型传感器Tem1,Tem1的1脚接TC1015

2.6V芯片U3的5脚,Tem1的2、3脚分别与PB6、PB7对应相连,U3的1脚接3V3。
[0022]另外,本技术所述磁控管驱动电路包括TL494CN芯片U3和变压器T3,T3副边接二极管串联电路,T3的原边一端分别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相连,R1另一端分别与整流桥输出端正极、IRFP450LC管Q5的D极相连,R2另一端接地,整流桥输入端接市电;
[0023]T3的原边另一端分别与IRFP450LC管Q5的S极、IRFP450LC管Q6的D极、电阻R5一端相连,R5另一端分别与Q5的G极、变压器T2的7脚相连,T2的5脚分别与Q6的G极、电阻R3一端相连,R3另一端分别与地、Q6的S极相连;T2的1脚接T2_1,T2的3脚接T2_3;
[0024]U3的2、13、14脚接REF,U3的15接SET,U3的16脚接VR,U3的11、12脚分别与12V、2SC1815管VT4、VT1的集电极相连,VT4的基极分别与U3的10脚、2SA1015管VT3基极相连,VT3集电极接地,VT4的发射极分别与T2_1、VT3的发射极相连;
[0025]U3的9脚分别与VT1的基极、2SA1015管VT2的基极相连,VT1的发射极分别与T2_3、VT2的发射极相连,VT2的集电极接地。
[002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控制器接收测温部分反馈的测温信号,通过磁控管驱动电路控制磁控管,便于温度的精准控制。
[0028]本技术通过控制磁控管产生一定功率的微波作用于皮肤患处,进行非接触治疗,避免患处的二次感染或者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且不会对人体造成创伤和生理上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整体框架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控管驱动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0032]图3、4、5、6是本技术具体电路原理图。
[0033]图7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控制器、磁控管、磁控管驱动电路、测温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电源部分,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测温部分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磁控管相连,电源部分的电能输出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设备,包括控制器、磁控管、磁控管驱动电路、测温部分、人机交互部分和电源部分,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测温部分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磁控管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磁控管相连,电源部分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磁控管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测温部分的电源端口、人机交互部分的电源端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部分,报警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距离检测部分,距离检测部分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部分采用非接触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治疗探头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部分采用设置在治疗探头上的两个红外检测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部分采用触摸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管的散热部分采用三极管驱动风扇。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部分采用三极管开关驱动电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分包括7805芯片U1、7812芯片U2、AMS11173V3芯片U9,U1的1脚与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U1的3脚接5V;U2的1脚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U2的3脚接12V;U9的3脚接5V,U9的2、4脚接3V3;所述控制器采用STM32F103RCT6芯片U5,U5的5脚和6脚外接晶振Y1,分别通过电容C19和C20连接到地;U5的28脚和60脚的BOOT1和BOOT0与7脚NRST用作复位;U5的42、43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波石九曜范冬雪赵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燕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