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90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2
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属于给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的硬件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控制部分、供液给药部分、高压发生部分、导联电极和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高压发生部分的放电极连接喷丝头,高压发生部分的负极与导联电极相连,供液给药部分的输出端与喷丝头的输入端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给药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是制备纳米纤维最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相比,具有加工装置简单、原料来源广泛、纺丝成本低廉、可规模化制备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研究与报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加工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较大的长度/直径比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优良特性,在生物组织工程、创伤辅料、过滤防护、药物缓释、柔性器件等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静电纺丝原理非常简单,简述为: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纺丝喷头处的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受到静电场力的作用而喷射出去,形成射流,射流在下落过程中发生劈裂和拉伸,同时溶剂挥发,形成纳米纤维固化成型并沉积在收集极上。利于静电纺丝技术进行给药,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的硬件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控制部分、供液给药部分、高压发生部分、导联电极和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高压发生部分的放电极连接喷丝头,高压发生部分的负极与导联电极相连,供液给药部分的输出端与喷丝头的输入端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包括距离测量部分,距离测量部分的控制信号传输端口与控制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供液给药部分包括溶液容器和供液驱动装置。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供液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溶液容器内的活塞和活塞驱动部件。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活塞驱动部件采用步进推杆电机,步进推杆电机的推杆连接活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距离测量部分包括红外测距模块和红外标靶。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喷丝头采用金属毛细管喷丝头。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和人机界面,人机界面的信号传输端口与人机界面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与距离测量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器采用JK2N-14MRPLC,人机界面采用S700ALCD,高压发生部分采用15-20kV可调高压模块J1、J2,PLC的RS232端口与LCD的RS232端口相连,J1的正极接PLC的Y0端口,J1、J2的负极分别与LCD的M端口、LM100-10C052412-20芯片AVR的V1-端口、PLC的M端口相连,J2的正极接PLC的Y1端口,PLC的CO端口分别与LCD的L+、AVR的V1+、PLC的L+相连;AVR的L、N端通过开关SB1接市电插头;PLC的A+、A-端口分别与GP2Y0A21YK0F芯片IR的A+、A-端口对应相连,IR的V+分别与AVR的V3+、A4988芯片D1的VDD、D1的MS1、D1的MS2、D1的MS3、A4988芯片D2的VDD、D2的MS1、D2的MS2、D2的MS3相连,IR的V-分别与AVR的V3-、A4988芯片D1的GND、A4988芯片D2的GND相连,D1的RST、SLP相连,D2的RST、SLP相连,D1的STEP、DIR分别与PLC的Y7、Y4对应相连,D2的STEP、DIR分别与PLC的Y6、Y5对应相连;D1、D2的VMOT接AVR的V2+,D1、D2的GND接AVR的V2-,D1的2B、2A、1A、1B与2相4线制电机M1相连,D2的2B、2A、1A、1B与2相4线制电机M2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器、高压发生部分设置在主体壳体内,治疗头和人机界面设置在主体壳体上,供液给药部分设置治疗头外壳内,喷丝头、导联电极、红外标靶的控制按钮、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按钮、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治疗头外壳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高压发生部分、喷丝头、导联电极、治疗头外壳和供液给药部分的组合为两组。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两组治疗头外壳分别设置在主体壳体两侧的托盘上。其次,本技术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轮子。另外,本技术所述主体壳体后侧设置有后盖板。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喷丝头连接高压发生部分的放电极,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供液给药部分的药液在喷丝头喷射口处产生射流,定向沉积在收集极或病患处,形成微纳米纤维。控制部分便于对供液给药部分、高压发生部分进行相关控制。使用时,导联电极与人体连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本技术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本技术装置治疗头的内部机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装置主机的内部机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5:本技术图4中治疗头部分放大图。图中:1-底座;2-轮子;3-后壳;5-竖条状开口;8-治疗头A;9-治疗头B;10-人机界面;11-治疗头B托盘;12-治疗头A托盘;14-高压发生部分A;15-高压发生部分B;16-控制器;18-安装板;21-后盖板;29-步进推杆电机;30-毛细金属管;31-距离测量部分;32-喷丝头;33-喷丝锥面;34-喷丝头防护罩;35-按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控制部分、供液给药部分、高压发生部分、导联电极和喷丝头,控制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高压发生部分的放电极连接喷丝头,高压发生部分的负极与导联电极相连,供液给药部分的输出端与喷丝头的输入端相连。还包括距离测量部分,距离测量部分的控制信号传输端口与控制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距离测量部分测得距离后反馈给控制部分,根据测得距离,控制是否停止工作,可设置距离小于10cm或者大于25cm停止工作。所述供液给药部分包括溶液容器和供液驱动装置。所述供液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溶液容器内的活塞和活塞驱动部件。所述活塞驱动部件采用步进推杆电机,步进推杆电机的推杆连接活塞。通过控制部分控制步进推杆电机推杆的推进速率,可以精准的控制活塞的运动速度,进而精确控制注入金属毛细管的液体药剂的供液速率,方便调节使用。所述距离测量部分包括红外测距模块和红外标靶。本技术采用红外标靶定位,两点重合即为有效的纺丝给药距离,重合距离可设为为15CM,在人机界面可实时距离显示,可设置距离过近报警(低于10cm)和距离过远报警(超过25cm),随着治疗头移动可对多点进行有效纺丝给药,并且对患者伤口无接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感染和不良反应。所述喷丝头采用金属毛细管喷丝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包括控制部分、供液给药部分、高压发生部分、导联电极和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高压发生部分的放电极连接喷丝头,高压发生部分的负极与导联电极相连,供液给药部分的输出端与喷丝头的输入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包括控制部分、供液给药部分、高压发生部分、导联电极和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供液给药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高压发生部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高压发生部分的放电极连接喷丝头,高压发生部分的负极与导联电极相连,供液给药部分的输出端与喷丝头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距离测量部分,距离测量部分的控制信号传输端口与控制部分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给药部分包括溶液容器和供液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溶液容器内的活塞和活塞驱动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驱动部件采用步进推杆电机,步进推杆电机的推杆推动活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静电纺丝给药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冯波赵奇王继鹏苏丹祁磊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燕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