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69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包括承托砼梁、承载组件及顶持组件,首先对第一载重砼梁、第二载重砼梁以及承托砼梁进行浇筑,然后分别对第一载重砼梁、第二载重砼梁施加预应力,再进行模板的拆除,以使承托砼梁传递至第二载重砼梁,接着再浇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最后安装玻璃视窗,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一载重砼梁的荷载,使得第一载重砼梁仅需承担自重,再通过施加预应力及后浇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精确控制超大跨度限高梁竖向变形在限值范围内。梁竖向变形在限值范围内。梁竖向变形在限值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的大型室内海洋水族馆的数量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水族馆侧壁上的亚克力玻璃视窗的尺寸跨度也越来越大。
[0003]然而,亚克力视窗前上下均为参观大厅等大空间,压顶梁的高度不仅受到限制,还需承受周边楼盖传来的竖向荷载。由于亚克力视窗材料的特殊性,为保障亚克力视窗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对压顶梁的竖向变形控制要求极高,即压顶梁变形幅度控制在
±
2mm以内。而现阶段压顶梁的常规做法是采用尺寸较宽的预应力砼梁,但这种做法既难满足压顶梁的变形要求,建造成本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分担混凝土压顶梁的所受到的荷载、能够避免亚克力玻璃发生损坏,造成安全事故、以及能够降低建造成本的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包括:
[0007]承托砼梁;
[0008]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载重砼梁及第二载重砼梁,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与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二载重砼梁与所述承托砼梁连接,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与所述第二载重砼梁之间共同形成浇筑腔;及
[0009]顶持组件,所述顶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浇筑腔内,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抵持柱,所述抵持柱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玻璃视窗,所述玻璃视窗设置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横截面为矩形横截面。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上,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之间共同形成避位腔,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避位腔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横截面。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砼梁上还开设有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装配看台。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持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各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浇筑腔内。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持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各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浇筑腔内。
[0019]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为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首先对第一载重砼梁、第二载重砼梁以及承托砼梁进行浇筑,然后分别对第一载重砼梁、第二载重砼梁施加预应力,再进行模板的拆除,以使承托砼梁传递至第二载重砼梁,接着再浇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最后安装玻璃视窗,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一载重砼梁的荷载,使得第一载重砼梁仅需承担自重,再通过施加预应力及后浇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精确控制超大跨度限高梁竖向变形在限值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包括:承托砼梁、承载组件及顶持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载重砼梁及第二载重砼梁,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与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二载重砼梁与所述承托砼梁连接,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与所述第二载重砼梁之间共同形成浇筑腔;所述顶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浇筑腔内,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上。因此,首先对第一载重砼梁、第二载重砼梁以及承托砼梁进行浇筑,然后分别对第一载重砼梁、第二载重砼梁施加预应力,再进行模板的拆除,以使承托砼梁传递至第二载重砼梁,接着再浇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最后安装玻璃视窗,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一载重砼梁的荷载,使得第一载重砼梁仅需承担自重,再通过施加预应力及后浇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精确控制超大跨度限高梁竖向变形在限值范围内。
[002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请参阅图1,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10,包括承托砼梁100、承载组件200及顶持组件300,承载组件200与承托砼梁100连接,顶持组件300与承载组件200连接,顶持组件300用于分流荷载。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承载组件200包括第一载重砼梁210及第二载重砼梁220,第一载重砼梁210与第二载重砼梁220连接,第二载重砼梁220与承托砼梁100连接,第一载重砼梁210与第二载重砼梁220之间共同形成浇筑腔2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砼梁;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载重砼梁及第二载重砼梁,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与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二载重砼梁与所述承托砼梁连接,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与所述第二载重砼梁之间共同形成浇筑腔;及顶持组件,所述顶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浇筑腔内,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抵持柱,所述抵持柱分别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及所述第二载重砼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玻璃视窗,所述玻璃视窗设置于所述第一载重砼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控制大跨度压顶梁竖向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宽李伟俊梁锦洪邬晓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建筑设计院广州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