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965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包括佩戴于患者面部的校正面罩主体和下颌部托,校正面罩主体的中部具体为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被装配为使校正面罩主体向相对两侧延展以适应患者面部,下颌部托被装配为施加于患者下颌骨向上提拉作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佩戴时候不会对患者浮肿的面部带来挤压感,还可以很好的为患者的下颌提供很好的保护以及依托的作用,并且该设计配合后期患者进食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患者在进行进食时,可以使配合唇部达到微张的效果,并且在患者唇部微张的时候,给予下颌骨提供很好的依托和缓冲的作用,降低与下颌骨的受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
,具体为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颌面部整形是整形手术中常见的手术类型,手术主要通过切除下颌角过于突出的部分,使下颌角形态恢复正常,从而实现使脸型变为美丽的椭圆形或瓜子脸。颌面部整形主要包括高颧骨降低手术、下颌角肥大手术和颏部水平截骨前移手术,并且患者一般在术后6小时后可以进流食,如牛奶、果汁、肉汤等,12小时后可以进半流食,如酸牛奶、鸡蛋羹、面汤、稀饭等,然后才能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0003]一般在患者手术后一端时间之后都会佩戴弹力套,从而起到辅助固定下颌骨的目的,并且一般在佩戴该颌面部固定装置的时候,患者的面部尚未消除轻微肿胀,佩戴这种传统的颌面部固定装置在佩戴的时候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解决了传统的颌面部固定装置在佩戴的时候极其不方便,且固定效果不佳,不利于后期患者的面部恢复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包括佩戴于患者面部的校正面罩主体,所述校正面罩主体的中部具体为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被装配为使校正面罩主体向相对两侧延展以适应患者面部;
[0008]下颌部托,所述下颌部托被装配为施加于患者下颌骨向上提拉作用力。
[0009]作为优选,所述校正面罩主体包括左侧脸颊瓣体和右侧脸颊瓣体,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左侧脸颊瓣体和所述右侧脸颊瓣体,并对应患者面部的下颏处;
[0010]所述左侧脸颊瓣体和所述右侧脸颊瓣体之间连接有鼻梁弹性连接件;
[0011]所述鼻梁弹性连接件与所述弹性连接件之间形成裸唇区。
[0012]作为优选,所述左侧脸颊瓣体和所述右侧脸颊瓣体由上脸颊体、下颌部以及用于连接上脸颊体和下颌部的杜邦莱卡连接部组成;
[0013]所述杜邦莱卡连接部被装配为患者通过裸唇区进食时,施加于上脸颊体和下颌部牵拉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鼻梁弹性连接件相邻患者面部一侧的中部设有鼻梁拱部,所述鼻梁拱部被装配为使鼻梁弹性连接件施加于压力分散于鼻翼和脸颊连接处。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上脸颊体和下颌部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数量的散气孔。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下颌部托位于下颌部相对上脸颊体一侧,且由内侧设有硅胶软垫
体。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该设计结构设计进一步优化,佩戴时候不会对患者浮肿的面部带来挤压感,影响正常的消肿,还可以很好的为患者的下颌提供很好的保护以及依托的作用。
[0018]并且该设计配合后期患者进食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患者在进行进食时,可以使配合唇部达到微张的效果,并且在患者唇部微张的时候,给予下颌骨提供很好的依托和缓冲的作用,降低与下颌骨的受力。
[0019]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0]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正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下颌部托与校正面罩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校正面罩主体;11、左侧脸颊瓣体;12、右侧脸颊瓣体;2、弹性连接件;3、下颌部托;31、硅胶软垫体;4、鼻梁弹性连接件;41、鼻梁拱部;5、裸唇区;61、束缚带I;62、护垫块;63、束缚带II;100、上脸颊体;101、下颌部;102、杜邦莱卡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6]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包括佩戴于患者面部的校正面罩主体1,校正面罩主体1的中部具体为弹性连接件2,弹性连接件2被装配为使校正面罩主体1向相对两侧延展以适应患者面部,并且使得该校正面罩主体1可以适应当前患者面部的浮肿状况,且不会带给患者面部强烈的挤压感,从而影响患者感到极其不适感,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毛细血管的血液的流动,而该设计配合后期患者进食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患者在进行进食时,可以使配合唇部达到微张的效果,并且在患者唇部微张的时候,给予下颌骨提供很好的依托和缓冲的作用,降低与下颌骨的受力,从而保证颌面手术之后对下颌骨的依托和保护效果。从而规避了传统颌面护具所带来的一系类问题。
[0028]进一步的,根据图1和图2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校正面罩主体1主要由左侧脸颊瓣体11和右侧脸颊瓣体12组成,并且该弹性连接件2用于连接左侧脸颊瓣体11和右侧脸颊瓣体12,左侧脸颊瓣体11和右侧脸颊瓣体12之间连接有鼻梁弹性连接件4,并且鼻梁弹性连接件4与弹性连接件2之间形成裸唇区5,从而适应患者膨胀的面部。
[0029]再者,左侧脸颊瓣体11和右侧脸颊瓣体12由上脸颊体100、下颌部101以及用于连接上脸颊体100和下颌部101的杜邦莱卡连接部102组成,而杜邦莱卡连接部102被装配为患者通过裸唇区5进食时,施加于上脸颊体100和下颌部101牵拉力。对应患者面部的下颏处,因为患者进行进食的时候下颏处的肌肉是不作力的,主要依靠咬肌使得下颌骨与上颌骨咬合,实现咀嚼进食,由于这种咬合动作是惯性行为,因此患者在进食米汤类的食物时门就会不知觉的进行咬合作用,从而会使得进行过手术的下颌骨受力,引起疼痛而该处设计主要是为看了防止这种惯性行为带给患者下颌骨的作用力。
[0030]根据图1和图2可知,该鼻梁弹性连接件4相邻患者面部一侧的中部设有鼻梁拱部41,鼻梁拱部41被装配为使鼻梁弹性连接件4施加于压力分散于鼻翼和脸颊连接处。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于患者面部的校正面罩主体(1),所述校正面罩主体(1)的中部具体为弹性连接件(2),所述弹性连接件(2)被装配为使校正面罩主体(1)向相对两侧延展以适应患者面部;下颌部托(3),所述下颌部托(3)被装配为施加于患者下颌骨向上提拉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面罩主体(1)包括左侧脸颊瓣体(11)和右侧脸颊瓣体(12),所述弹性连接件(2)用于连接所述左侧脸颊瓣体(11)和所述右侧脸颊瓣体(12),并对应患者面部的下颏处;所述左侧脸颊瓣体(11)和所述右侧脸颊瓣体(12)之间连接有鼻梁弹性连接件(4);所述鼻梁弹性连接件(4)与所述弹性连接件(2)之间形成裸唇区(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脸颊瓣体(11)和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筱琴李媚蔡艳丽朱星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