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958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7
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激光器壳体和激光器支架;激光器壳体内设有光学接收模块、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激光器模块、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光学接收模块通过导线与光电探测器实现电连接,光电探测器通过导线与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激光器模块实现电连接;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通过导线与激光器模块实现电连接;激光器支架包括基座、连接块和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激光雷达实现对区域的监控,定位准确性高;监控范围广。监控范围广。监控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监控领域领域,特别是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的各种设备繁多,除主设备外还有多种辅助设备,如空调、风机、照明灯以及红外报警器等,环境设施如高压室、配电室、通讯室以及各类设备箱体等。当变电站中存在有异物闯入时,严重影响了变电站的平稳运行,需要采用监控系统对其进行监控过程。目前,对于变电站高危区域的监控,仅限制在视频监控或物理围栏隔断等,首先无法实现自动化,其次,在临近区域施工时或正常巡检工作中,很难保证不会进入到间隔控制区域;而且也会存在动物入侵的情况,目前的视频监控很难区分是哪种目标入侵;现需要一种可设置于变电站内进行稳定的周向监控的装置,实现对高位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激光器壳体和激光器支架;所述激光器壳体内设有光学接收模块、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激光器模块、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所述光学接收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光电探测器实现电连接,所述光电探测器通过导线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激光器模块实现电连接;所述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激光器模块实现电连接;
[0004]所述激光器支架包括基座、连接块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端两侧,并与所述基座呈固定设置;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侧,所述连接座的顶面两侧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座垂直固定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转动块贴合于所述连接块内侧壁,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块通过转轴实现可转动设置,通过螺栓贯穿所述转动块和所述连接块,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所述激光器壳体设置于所述激光器支架的底端,所述激光器壳体与所述连接座卡接固定。
[0005]进一步的,根据变电站不同电气元件的工作电压划分安全距离,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可探测不同安全距离的划分。
[0006]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呈顶端宽底端窄的圆台状结构,所述基座的顶端外侧设有基座定位片,所述基座定位片周向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侧壁面,与所述基座呈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基座定位片中心设有基座定位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呈两侧对称设置,每侧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呈弯折状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转动块的侧壁面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面贴合设置;所述转动块的底端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呈扇形结构,螺栓贯穿所述转
动孔并呈可滑动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呈圆柱状结构,所述连接座的底面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连接座底槽,所述连接座底槽的底端内侧周向呈凸起状结构,形成连接座环,所述连接座环的两端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连接座嵌槽;所述激光器壳体的顶端中心呈凸起状结构,形成壳体凸块,所述壳体凸块的顶侧两端设有壳体卡块,所述壳体卡块与所述壳体凸块固定设置;所述壳体凸块嵌入所述连接座底槽内,所述壳体卡块对位嵌入所述连接座嵌槽内,所述壳体卡块于所述连接座环卡接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底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顶嵌槽;所述激光器壳体的顶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底嵌槽;弹簧的底端嵌入所述底嵌槽内,所述弹簧的顶端嵌入所述顶嵌槽内。
[0011]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是:
[0012]将激光器支架和激光器壳体进行安装后,对目标监控的区域通过不同电气元件的工作电压划分安全距离,本装置将目标区域内的物品进行定位后作为危险监控区域,当区域内存在有人或动物进入,激光器模块探测到信号后,上传信号给控制中心并发出报警,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监控功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激光雷达实现对区域的监控,可对监控范围内的若干区域同时监控,并且可划分不同的安全级别,能更准确获得目标空间距离信息,定位准确性高。
[0015]本技术针对于激光雷达设计有相适应的激光器支架,激光器支架与激光器壳体进行快速插接装配,并进行稳固固定,并可对激光器壳体进行周向角度与转动角度调节,实现对监控位置的多角度调节,监控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激光器壳体与激光器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连接座的侧视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列表:
[0020]激光器壳体1;
[0021]壳体凸块1

1、壳体卡块1

2、底嵌槽1

3;
[0022]激光器支架2;
[0023]基座2

1、基座定位片2
‑1‑
1、基座定位孔2
‑1‑
2;
[0024]连接块2

2、
[0025]连接座2

3、转动块2
‑3‑
1、连接座底槽2
‑3‑
2、连接座环2
‑3‑
3、连接座嵌槽2
‑3‑
4、顶嵌槽2
‑3‑
5、转动孔2
‑3‑
6;
[0026]光学接收模块3;
[0027]光电探测器4;
[0028]信号处理模块5;
[0029]激光器模块6;
[0030]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7;
[0031]弹簧8。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
[0033]结合附图可见,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激光器壳体1和激光器支架2;所述激光器壳体1内设有光学接收模块3、光电探测器4、信号处理模块5、激光器模块6、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7;所述光学接收模块3通过导线与所述光电探测器4实现电连接,所述光电探测器4通过导线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实现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通过导线与所述激光器模块6实现电连接;所述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7通过导线与所述激光器模块6实现电连接;
[0034]所述激光器支架2包括基座2

1、连接块2

2和连接座2

3;所述连接块2

2设置于所述基座2

1的底端两侧,并与所述基座2

1呈固定设置;所述连接座2

3设置于所述基座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壳体(1)和激光器支架(2);所述激光器壳体(1)内设有光学接收模块(3)、光电探测器(4)、信号处理模块(5)、激光器模块(6)、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7);所述光学接收模块(3)通过导线与所述光电探测器(4)实现电连接,所述光电探测器(4)通过导线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实现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通过导线与所述激光器模块(6)实现电连接;所述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7)通过导线与所述激光器模块(6)实现电连接;所述激光器支架(2)包括基座(2

1)、连接块(2

2)和连接座(2

3);所述连接块(2

2)设置于所述基座(2

1)的底端两侧,并与所述基座(2

1)呈固定设置;所述连接座(2

3)设置于所述基座(2

1)的底侧,所述连接座(2

3)的顶面两侧设有转动块(2
‑3‑
1),所述转动块(2
‑3‑
1)与所述连接座(2

3)垂直固定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转动块(2
‑3‑
1)贴合于所述连接块(2

2)内侧壁,所述转动块(2
‑3‑
1)与所述连接块(2

2)通过转轴实现可转动设置,通过螺栓贯穿所述转动块(2
‑3‑
1)和所述连接块(2

2),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转动块(2
‑3‑
1)与所述连接块(2

2)固定;所述激光器壳体(1)设置于所述激光器支架(2)的底端,所述激光器壳体(1)与所述连接座(2

3)卡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变电站不同电气元件的工作电压划分安全距离,光束整形及发射模块(7)可探测不同安全距离的划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危环境的激光雷达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

1)呈顶端宽底端窄的圆台状结构,所述基座(2

1)的顶端外侧设有基座定位片(2
‑1‑
1),所述基座定位片(2
‑1‑
1)周向设置于所述基座(2

1)的侧壁面,与所述基座(2

1)呈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基座定位片(2
‑1‑
1)中心设有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震张辉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亮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