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延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933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木耳培养领域的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连接孔的内壁卡接有收集斗,通过设置有支撑柱和卡板,可以对菌种袋进行支撑,进而起到支撑菌种袋的作用,通过设置有水泵和蓄水盒,能够将蓄水盒内部的液体抽出,进而配合软管和水雾喷头,可以使培养液呈水雾状喷出,水雾状的营养液能够通过菌种袋表面的渗水孔进入菌种袋内部,为菌种提供养分,达到为菌种提供养分的效果,避免喷洒的营养液时流失过快造成营养液浪费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木耳培养领域,具体是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木耳,又叫云耳和桑耳,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有广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代营养学家盛赞其为“素中之荤”,木耳的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极其丰富的铁和维生素K含量。
[0003]现有的木耳大多是在大棚进行种植,但大棚种植占地面积较大,不好对木耳进行管理,木耳在生长过程中大多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生长,需要对木耳进行水雾喷洒,喷洒过的水无法进行回收,不能循环使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卡接有收集斗,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水泵,每个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软管,每个所述软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分流管,每个所述分流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两个水雾喷头,所述底板的上方放置有蓄水盒,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均贯穿稳定板并延伸至两个稳定板的内侧,每个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均固定连通有弯管,每个所述弯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均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蓄水盒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放置有两组卡板,每组所述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共同卡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菌种袋,每个所述菌种袋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渗水孔,每组所述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杆。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稳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两个滑块,两组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两组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稳定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三角架,每个所述水雾喷头的外表面均与每个三角架的顶端相卡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盒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内部固定铰接有拉环。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滑轨,每个所述
滑轨的内部均卡接有卡块,每个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均与蓄水盒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水泵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均与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稳定柱,每组稳定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支撑柱和卡板,可以对菌种袋进行支撑,进而起到支撑菌种袋的作用,通过设置有水泵和蓄水盒,能够将蓄水盒内部的液体抽出,进而配合软管和水雾喷头,可以使培养液呈水雾状喷出,水雾状的营养液能够通过菌种袋表面的渗水孔进入菌种袋内部,为菌种提供养分,达到为菌种提供养分的效果,避免喷洒的营养液时流失过快造成营养液浪费的问题。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收集斗和蓄水盒,能够将流失的营养液进行收集,可以配合水泵,对营养液进行循环利用,起到营养液流失造成浪费的作用,避免喷洒过的营养液不能进行回收和循环使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设置有过滤网,能够对营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营养液带入的杂质进入蓄水盒,造成水泵堵塞,影响水泵正常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菌种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卡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滑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弯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收集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2、固定板;3、固定块;4、水泵;5、软管;6、稳定板;7、卡板;8、三角架;9、分流管;10、水雾喷头;11、菌种袋;12、支撑柱;13、滑块;14、拉杆;15、收集斗;16、过滤网;17、蓄水盒;18、卡接块;19、拉环;20、滑轨;21、支撑板;22、防滑板;23、稳定柱;24、卡块;25、弯管;26、通孔;27、滑槽;2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1,两个支撑板21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板6,固定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28,连接孔2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6,连接孔28的内壁卡接有收集斗15,固定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水泵4,每个水泵4的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软管5,每个软管5远离水泵4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分流管9,每个分流管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两个水雾喷头10,底板1的上方放置
有蓄水盒17,固定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26,每个水泵4的输入端均贯穿稳定板6并延伸至两个稳定板6的内侧,每个水泵4的输入端均固定连通有弯管25,每个弯管25远离水泵4的一端均贯穿通孔26并延伸至蓄水盒17的内部,固定板2的上方放置有两组卡板7,每组卡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共同卡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柱12,每个支撑柱12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菌种袋11,每个菌种袋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渗水孔,每组卡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共同固定连接有拉杆14。
[0024]其中,两个稳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27,每个滑槽27的内部均卡接有两个滑块13,两组滑块1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两组卡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滑块13和卡板7,能够使支撑柱12拉出,起到移动卡板7的作用,每个稳定板6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三角架8,每个水雾喷头10的外表面均与每个三角架8的顶端相卡接,通过设置有三角架8能够对水雾喷头10进行支撑,起到支撑水雾喷头10的作用,蓄水盒1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8,卡接块18内部固定铰接有拉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耳菌种的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1),两个所述支撑板(21)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板(6),所述固定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28),所述连接孔(2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6),所述连接孔(28)的内壁卡接有收集斗(15),所述固定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水泵(4),每个所述水泵(4)的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软管(5),每个所述软管(5)远离水泵(4)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分流管(9),每个所述分流管(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两个水雾喷头(10),所述底板(1)的上方放置有蓄水盒(17),所述固定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26),每个所述水泵(4)的输入端均贯穿稳定板(6)并延伸至两个稳定板(6)的内侧,每个所述水泵(4)的输入端均固定连通有弯管(25),每个所述弯管(25)远离水泵(4)的一端均贯穿通孔(26)并延伸至蓄水盒(17)的内部,所述固定板(2)的上方放置有两组卡板(7),每组所述卡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共同卡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柱(12),每个所述支撑柱(12)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菌种袋(11),每个所述菌种袋(1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渗水孔,每组所述卡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共同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华刘月芹汪飞高小朋贺晓龙高瑜程随根白林生古化民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