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15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第一管箱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管程进管和管程出管;所述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壳程进管和壳程出管,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连接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导热螺旋叶片,所述导热螺旋叶片为宽度逐渐增大的的环形件,所述导热螺旋叶片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壳体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均固定设置有折流板,所述壳体靠近壳程进管的一侧设置有热膨胀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内置有热螺旋叶片,换热效率更高,使用效果更好,且内置有热膨胀处理装置,有效保护换热器,更加安全。更加安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之一。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包括但不限于:1、现有的换热器热能利用率低、能耗高,换热效果不理想,存在较多的热量浪费;2、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时,经常会有壳壁与管壁温差大的状况,导致壳体与换热管的受热伸长量明显不同,会在壳体与换热管之间产生相当大的温差应力以及结构间的挤压破坏力,导致设备严重受损;3、现有的换热器中即使设置有膨胀节,膨胀节的作用也只具有单纯的警示作用,若使用人员没有及时注意到膨胀节的变化,则仍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4、现有的换热器不能及时对各级换热段及时进行温度和压力检测,不能及时发现超温和超压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2)连接有第一管箱(3),所述第一管箱(3)和壳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管板(4),所述第一管箱(3)和第一管板(4)之间固定设置有隔板(5),所述第一管箱(3)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管程进管(6)和管程出管(7),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8)连接有第二管箱(9),所述第二管箱(9)和壳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管板(10);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固定设置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和第二管板(10)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挡板(12)将壳体(1)内腔分成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壳程进管(13)和壳程出管(14),所述第一管板(4)和第二管板(10)之间连接设置有换热管(15),所述换热管(1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导热螺旋叶片(16),所述导热螺旋叶片(16)为宽度逐渐增大的环形件,所述导热螺旋叶片(16)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61),所述壳体(1)在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中均固定设置有折流板(17),所述壳体(1)靠近壳程进管(13)的一侧设置有热膨胀处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箱(9)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隔热垫层(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5)中设置有可伸缩软管段(1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孔(161)均布且内径相等。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竞宜朱斌谢银花刘迎杨春贤张其超柴维军顾悦刘芳芳周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