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06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分析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密封连接的吸量管、集液器、气囊底托、吸液气囊、气囊压盖,所述集液器包括一体成型的锥形段和直筒段,所述气囊底托及气囊压盖均为向下凹的弧形锅底设计,所述吸液气囊的下半部贴合设置在所述气囊底托内,所述气囊底托底部设有与所述吸液气囊吸气嘴外壁密封连接的通孔,所述集液器的直筒段顶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气囊底托的底部,所述吸液气囊的吸气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集液器相连通,所述气囊压盖粘贴在所述吸液气囊的顶部且所述气囊压盖可向下按压套合在所述气囊底托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有效,便于精确控制移液量,避免对天平等的污染。等的污染。等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化学分析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

技术介绍

[0002]化学分析或药品检验的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一定量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时就需要用到不同容积的移液管,但在需要对样品、药品用量精度较高的的实验操作中,一般都会遇到微量取样或接近目标值时须微量加样的问题,常用的移液管无法满足精度较高的微量移液,影响操作效率和试样数据结果,且极易造成样品浪费和药品、 样品、天平等的污染;另外,现有技术中,移液操作时,需将移液管与洗耳球是配合使用的,通过挤压洗耳球将溶液吸入移液管内,吸入移液管内溶液的体积与洗耳球的挤压程度有关,由于洗耳球的挤压程度难以精确把握,当挤压程度过大时,吸入的溶液有可能溢出移液管,造成部分溶液进入洗耳球内,当挤压程度不够时,溶液的液面达不到要求,就需要重新操作,利用洗耳球调节移液管内溶液液面也很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操作简单有效,便于精确控制移液量,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可避免称量过程中对天平等的污染的精确移液用移液管。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密封连接的吸量管、集液器、气囊底托、吸液气囊、气囊压盖,所述吸量管包括管体和吸液管尖,所述吸液管尖一体连接在所述管体的下端,所述集液器包括一体成型的锥形段和直筒段,所述管体上端与所述锥形段的小端密封连接,所述气囊底托及气囊压盖均为向下凹的弧形锅底设计,所述吸液气囊下半部的形状与所述气囊底托相适应且所述吸液气囊的下半部贴合设置在所述气囊底托内,所述气囊底托底部设有与所述吸液气囊吸气嘴外壁密封连接的通孔,所述集液器的直筒段顶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气囊底托的底部,所述吸液气囊的吸气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集液器相连通,所述气囊压盖粘贴在所述吸液气囊的顶部且所述气囊压盖可向下按压套合在所述气囊底托内,所述吸量管、集液器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壁上均设有容积刻度。
[0005]进一步,所述集液器、吸量管均由聚苯乙烯或聚丙烯制成。
[0006]进一步,所述锥形段的小端设有第一过渡直管段,所述吸量管的管体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直管段螺纹连接,便于更换吸量管。
[0007]进一步,所述气囊底托的底部设有第二过渡直管段,所述集液器的直筒段与所述第二过渡直管段螺纹连接,便于更换集液器。
[0008]进一步,所述吸液气囊为高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所述吸液气囊为近似椭球体,所述吸液气囊的顶部为平面。
[0010]进一步,所述吸液气囊顶部中心为与所述气囊压盖底部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陷设
计。
[0011]进一步,所述集液器内水平设有刻度指示针,所述刻度指示针上设有竖向连杆,所述竖向连杆向上穿过所述吸液气囊的吸气嘴连接在所述吸液气囊顶部中心位置,通过眼睛观测刻度指示针在集液器内的相对位置,控制气囊压盖的挤压力度和速度。
[0012]进一步,所述吸量管的管体的长度为所述吸液管尖长度为2.5

3倍。
[0013]进一步,所述气囊底托的材料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材料制成。
[0014]本技术中,所述吸液气囊下半部的形状与所述气囊底托相适应且所述吸液气囊的下半部贴合设置在所述气囊底托内,因此当挤压吸液气囊排出液体时,由于所述气囊底托对吸液气囊底部有支撑作用,吸液气囊底部不易产生变形,用拇指按压气囊压盖,使吸液气囊顶部下压产生变形,吸液气囊的挤压变形比较稳定可控,所述吸液气囊的吸气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集液器相连通,所述气囊压盖粘贴在所述吸液气囊的顶部且所述气囊压盖可向下按压套合在所述气囊底托内,在接近目标值时须微量加样或微量取样时,所述气囊压盖向下按压向所述气囊底托内套合过程中,由于所述气囊底托及气囊压盖均为向下凹的弧形锅底设计,因此所述气囊压盖越向下压,下压同样的高度,吸液气囊容积变形量越小,对液体的挤压量就越小,因此挤压量越容易控制,从而实现微量移液或加样的作用。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成本低,操作简单有效,便于精确控制移液量,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可避免称量过程中对天平等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6]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0017]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本技术实施例1中气囊底托、吸液气囊及气囊压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吸量管、2.集液器、3.气囊底托、4.吸液气囊、5.气囊压盖、11.管体、12.吸液管尖、21.锥形段、22.直筒段、23.第一过渡直管段、24.刻度指示针、25.竖向连杆、31.通孔、32.第二过渡直管段、41.吸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022]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中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3]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密封连接的吸量管1、集液器2、气囊底托3、吸液气囊4、气囊压盖5,所述吸量管1包括管体11和吸液管尖12,所述吸液管尖12一体连接在所述管体11的下端,所述集液器2包括一体成型的锥形段21和直筒段22,所述管体11上端与所述锥形段21的小端密封连接,所述气囊底托3及气囊压盖
5均为向下凹的弧形锅底设计,所述吸液气囊4下半部的形状与所述气囊底托3相适应且所述吸液气囊4的下半部贴合设置在所述气囊底托3内,所述气囊底托底3部设有与所述吸液气囊4吸气嘴41外壁密封连接的通孔31,所述集液器2的直筒段22顶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气囊底托3的底部,所述吸液气囊4的吸气嘴41通过所述通孔31与所述集液器2相连通,所述气囊压盖5粘贴在所述吸液气囊4的顶部且所述气囊压盖5可向下按压套合在所述气囊底托3内,所述吸量管1、集液器2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壁上均设有容积刻度。
[0024]所述集液器2、吸量管1均由聚苯乙烯或聚丙烯制成,所述吸液气囊4为高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吸液气囊4顶部中心为与所述气囊压盖5底部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陷设计,所述吸量管1的管体11的长度为所述吸液管尖12长度为2.5

3倍。
[0025]本技术中,所述吸液气囊4下半部的形状与所述气囊底托3相适应且所述吸液气囊4的下半部贴合设置在所述气囊底托3内,因此当挤压吸液气囊4排出液体时,由于所述气囊底托3对吸液气囊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密封连接的吸量管、集液器、气囊底托、吸液气囊、气囊压盖,所述吸量管包括管体和吸液管尖,所述吸液管尖一体连接在所述管体的下端,所述集液器包括一体成型的锥形段和直筒段,所述管体上端与所述锥形段的小端密封连接,所述气囊底托及气囊压盖均为向下凹的弧形锅底设计,所述吸液气囊下半部的形状与所述气囊底托相适应且所述吸液气囊的下半部贴合设置在所述气囊底托内,所述气囊底托底部设有与所述吸液气囊吸气嘴外壁密封连接的通孔,所述集液器的直筒段顶部密封连接在所述气囊底托的底部,所述吸液气囊的吸气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集液器相连通,所述气囊压盖粘贴在所述吸液气囊的顶部且所述气囊压盖可向下按压套合在所述气囊底托内,所述吸量管、集液器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外壁上均设有容积刻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移液用移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的小端设有第一过渡直管段,所述吸量管的管体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直管段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红琴牛鸣光粟有志徐颖洁李艳美李芳
申请(专利权)人:伊宁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